初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及答案.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7368513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及答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邵阳市第六中学 2016年10月初三化学月考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制卷人:何飞跃 *注意事项:.只交答题卡 一、单选题 (每题2分,共25题)1.“民以食为天”下列过程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碾米 B.淘米 C.洗菜 D.酿醋2.下列自然灾害发生时,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台风 B. 森林火灾 C.山体滑坡 D. 雪灾3. 地沟油长期食用可能会引发癌症,下列辨别某瓶装油是否为“地沟油”的简易方法,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看油是否透明 B闻油是否有异味C问油的生产厂家 D取油燃烧,听是否发出噼啪响声4. 下列物质久置在空气中发生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氢氧化钠吸

2、收二氧化碳而变质使其质量增加 B饼干过夜质量增加C澄清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质量增加 D铁钉生锈质量增加5.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不是利用物理性质的是 ( )A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B用石墨制铅笔芯C用焦炭冶炼金属 D用活性炭吸附气味和色素6.三聚氰胺是一种低毒性化工产品,婴幼儿大量摄入会引起泌尿系统疾患。下列描述属于三聚氰胺的化学性质的是( ) A三聚氰胺性状为纯白色单斜棱晶体,无味 B快速加热升华,升华温度300 C溶于热水,微溶于冷水,极微溶于热乙醇D在一般情况下较稳定,但在高温下可能会分解放出氰化物7. 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液化石油气燃烧 B铁锅生锈C开水沸腾 D蔬

3、菜腐烂8. 下列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 食物腐烂 B汽油挥发 工业上分离空气制取氧气C酒精燃烧 铁生锈 D水的电解得到氧气 干冰升华9. 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加入固体粉末 B读取液体体积C加热液体物质D倾倒液体物10. 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时,常常有如下现象发生,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森林失火 B房屋倒塌 C冰雪融化 D树枝折断1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为了节约药品,实验结束后将剩余药品倒回试剂瓶B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C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将双手紧握试管外壁,再把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D易潮解或有腐蚀性的药品,必须放在玻璃器皿里称量12

4、. 下列装置操作图不能用于检验气密性的是( )13. 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 A大理石用于建筑材料 B氯化钠用于制取盐酸C发酵粉用于蒸制馒头 D纯碱用于制取苛性钠14.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燃放鞭炮 B.铁矿石炼铁 C.米酿成醋 D.美酒飘香 15. 下列物质性质的表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氧气无色无味B.铝呈银白色C.蔗糖易溶于水D.碳酸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16.下列物质的用途,所利用的性质与另外三种有根本区别的是( )A.氢气用于填充气球B.镁粉用作烟花和照明弹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D.铜丝用作电线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发光、放热现象发生的一定是

5、化学变化 B.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发光、放热 C.有发光、放热现象发生的一定是物理变化 D.有发光、放热现象发生的可能是化学变化也可能是物理变化18.酒精灯燃烧时温度最高的部分是( )A、焰心B、外焰C、内焰D、都一样19.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研究和发展化学的基础是( )A、数字计算B、化学实验 C、逻辑推理 D、物体的测量20.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其依据是( )A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产生黄色火焰和放热C产生黑烟 D质量越来越少。21.下列做法不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发展理念的是( )。A通过风力和太阳能发电来驱动空气取水装置从潮湿的空气中得到水,用于浇灌植物B在大型场馆的房顶设“光线导

6、入”装置,减少场馆白天开灯的数量C景区鲜花大道覆盖用秸秆等废弃物再生的无土草皮,进行防尘、保湿D园区餐厅使用一次性木筷,以确保饮食卫生2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A二氧化碳B水蒸气C氮气D氧气23.下列物质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A冰B干冰C二氧化硫D五氧化二磷24.下列气体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洁净的空气 B.汽车的尾气 C.水蒸气 D.香烟的烟气25.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A. 水和双氧水加二氧化锰 B. 二氧化碳和氮气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C. 高锰酸钾和二氧化锰看颜色 D. 石灰水和水通二氧化碳二、填空题 (每空1分,文字表达式2分1个,共32分)26. (4分)化学实

7、验操作的先后顺序和试剂的用量常常影响实验的结果。按操作的先后顺序填空(填序号):给试管中的药品加热时,先 , 后 。A.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B.均匀预热实验室制备气体时,先 , 后 。A.加入药品反应制取气体 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7.(4)用一干燥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的火焰上方,片刻,取下火焰上方的烧杯,迅速向烧杯中倒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烧杯内壁有 出现 ,澄清石灰水变 ,说明石蜡燃烧有 和 生成。熄灭蜡烛时,观察有 从烛芯飘出。28.(3分)某同学用100mL的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如图所示。(1)图中所表示的液体体积是_mL。(2)该同学若要量取44mL的该液体,在上面的基础上,应该

8、用_再向量筒中加入该液体。(3)如果该同学在量取44mL该液体时,没有保持视线水平,而是仰视,则量取的实际体积是(填“大于”或“小于”) _44mL 29 (17分)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装置图中标有a、b符号的仪器名称:a ,b 。(2)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时的文字表达式为 ,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可选用 或 装置收集氧气(写装置代号)。原因是氧气 且 (3)固体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如下:过氧化钠+水氢氧化钠+氧气。若通过此反应制取氧气,可选用 装置作气体发生装置(写装置代号)。 (4)甲烷(CH4)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且

9、极难溶于水,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实验室制取甲烷气体常用无水醋酸钠(固体)和碱石灰(固体)加热制得。则实验室制取甲烷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5)氯酸钾制氧气实验完毕后某同学发现试管破裂现象很严重,便对造成试管破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归纳、总结,得出了下列原因可能造成试管的破裂:、加热前试管外壁_。 、加热后立刻用_冲洗。、加热时没有先预热就_。、加热固体时试管口_。30(4分)、如图所示装置有许多用途: 用于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氧气应从_端通入。用于排水法收集氧气,瓶中先装满水,氧气从_端通入。瓶中储存氧气,用水将氧气排出时,水从_端通入。在医院给病人输氧时,瓶中放约半瓶蒸馏

10、水,这时氧气从_端通入。三、探究题 (每空2分,共18分)31、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进行了有趣的化学实验探究: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图1所示的是小亮同学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测定方法过程是:第1步:将集气瓶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做好标记第2步: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第3步: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发现水被吸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1/5请回答下列问题:第2步红磷燃烧时的现象_。文字表达式:_。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总容积的1/5,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A、集气瓶底部的水占了一部分体积 B、红磷过少C、红磷没有燃烧完就

11、急着打开了止水夹小博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如图2所示),小博在正式开始实验前,夹紧弹簧夹,将注射器活塞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处,然后松开活塞,观察到活塞返回至20mL刻度处该操作的主要目的是_, 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_。32、实验室开放日,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自拟研究主题,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及催化剂做研究: (1)小明在室温下选择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H2O2)溶液进行了实验,通过分析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2)小刚的探究过程如下:问题MgO能不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呢?猜想 MgO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实验验证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一 。木条不复燃实验二在装有10mL1

12、5% 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MgO,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木条复燃结论MgO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故MgO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进行了交流讨论,认为小刚的猜想还不能得到证实,理由是 。参与了课外小组的研究后,是否触发了你的灵感?关于过氧化氢分解以及催化剂问题,你想研究的问题是 (开放性问题,合理即可)邵阳市第六中学 2016年10月初三化学月考试卷参考答案125 DBDBC DCABA CAADD BDBBA DCBCB(2分一个)(2分一空)26. BABA 27 水珠 浑浊 28(1)42(2)胶头滴管(3)大于 29 (1) 试管 集气瓶(2)双氧水地二氧化锰氧气+水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