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范文手机稿-我喜欢的文学.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7367366 上传时间:2024-02-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话范文手机稿-我喜欢的文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普通话范文手机稿-我喜欢的文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普通话范文手机稿-我喜欢的文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普通话范文手机稿-我喜欢的文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话范文手机稿-我喜欢的文学.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普通话范文手机稿-我喜欢的文学普通话范文手机稿-我喜欢的文学.txt结婚就像是给自由穿件棉衣,活动起来不方便,但会很温暖。谈恋爱就像剥洋葱,总有一层让你泪流。我喜欢的文学有很多,青年文摘、读者、青年博览、意林等等,在这么多的书刊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故事会以及读者。可能很多人会问,都大学生了,怎么还喜欢读故事会这么幼稚的书刊?不过我觉得一个人的年龄与学习的内容是没有必然的关系的,只要你觉得她对你有价值对你有用,只要是健康的都可以读。我喜欢故事会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故事会文字简单、通俗易懂。我记得我第一次读故事会是在二年级,那时候认识的字还不是很多,但是我还是可以读懂里面的一小部分,那时最喜欢

2、读里面笑话的部分了。渐渐的长大了,就可以读懂里面的所有文章了。故事会的内容不会很多,最多是两三页,短小精悍,通俗易懂。第二、故事会携带方便。他不是很厚,只有几十页。平时我的背包里面都会放着一本,这样在排队的时候、在等人、在等车的时候就可以拿出来看了。既方便有可以充分地利用零散的时间。我喜欢故事会就是因为她使得我养成了合理利用时间的好习惯。第三、故事会的内容联系生活,接近实际。她很少讲述科学如何发展,也很少论述未来怎么美好,而是现实的反映、生活的写照。比如农村是如何致富的、农村的相亲、学生如何艰苦求学等等。让人读起来特别的亲切自然。第四、小故事大道理。故事会不会用太多的篇幅来说明一个道理,不想其

3、他的书刊为了说明一个大道理占了很多的篇幅,她只是通过一个很小的故事来说明这个道理,而且不会在文章里面点明,而是要读者自己去想象去思考,给人留下了很大的空间。我喜欢故事会就是因为她培养了我丰富的想象力与严密的逻辑思考能力。除了故事会我还喜欢读者。读者原名叫读者文摘,因为与美国的读者文摘同名,最后只好改为读者了。不过 觉得还是读者这个名称更好,因为读者就是为了读者而设的,就是为了读者而办的。读者里面的文章是很朴实很真实的,充满了睿智与人情味,人性的美与人性的丑都在这样得到了体现。我记得2006年第十一期就有这样的一篇文章玛菲尔的秘密,善良的玛菲尔为了不揭示妈妈的秘密,忍受着爸爸是一名囚犯的残酷事实

4、,帮助妈妈做家务。照看妹妹,还帮助出狱的爸爸找到自信找到工作,读罢,心里久久不能够平静,在这里,我看见了玛菲尔至善至美的品德。我喜欢读者就是因为它使我认识了世界的社会之窗,使我看见了人性的真善美工作之余,我最喜欢读书了。在书籍的海洋里遨游,真是一件惬意的事情,不仅可以使我忘却身边的烦恼,而且还可以增长知识。从上学以来,我看了很多的书:有李白和杜甫的诗歌,也有名家的散文。但我独独喜欢小说,每当自己买回一本新的小说后,总会迫不急待的翻开它,一动不动的读起来,遇到感人的情节时,也会掉下眼泪。小说读了不少,包括基督山伯爵、三个火枪手这样的国外名著。要说最喜欢的,还属西游记、红楼梦等中国古典小说。 西游

5、记汇聚了神话小说的离奇和武侠小说的精彩,满足了读者的好奇心,因此也深受读者的喜爱。西游记塑造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唐僧的善良,孙悟空的机智,猪八戒的狡猾和沙僧的忠厚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现在仍然清晰的记得孙悟空与妖怪打斗的场面,不仅被他的勇敢与机智所佩服,也为唐僧的顽固不化感到惋惜。后来,有机会又把西游记读了几遍。当然,每次都有新的收获。慢慢的,我也读懂了唐僧的良苦用心,也被他的菩萨心肠所感动!是啊,“佛海无边,回头是岸”!只有尊重生命,爱惜生命,才能进入西方极乐世界。 红楼梦也是我喜爱的一部小说。记得第一次读红楼梦时的时候,正值青春萌动。最初完全是着迷于作者笔下缠绵的男情女爱,对“贾雨村

6、”之类的“荒唐言”、“辛酸泪”,并无太多感觉。与西游记一样,多读几遍之后,我不仅感受到一个家族由盛而衰的过程中年轻男女情感命运悲喜沉浮的凄美描写,也读懂了那个社会变革的历史。 我喜欢对联,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就是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在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末年,我国才出现最早的一副春联。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

7、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 一直到了明代,人们才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还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对联是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它保留着律诗的某些特点。古人把吟诗作对相提并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对联一般说来比诗更为精炼,句式也较灵活,可长可短,伸缩自如。在我国古建筑中,甚至还有多达数百字的长联。对联无论是咏物言志,还是写景抒情,都要求作者有较高的概括力与驾御文字的本领,才可能以寥寥数语,做到文情并茂,神形兼备,给人以思想和艺术美的感受。 那么怎样作对联呢?一、上下联的自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字;二、上联的末一句必须是仄声,下一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三、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四、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要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五、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说一事,也不妨分说两事。这是中华书局文史知识编辑部归纳的作对联的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