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列强入侵与民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7363653 上传时间:2022-07-2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轮复习列强入侵与民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一轮复习列强入侵与民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一轮复习列强入侵与民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一轮复习列强入侵与民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一轮复习列强入侵与民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轮复习列强入侵与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轮复习列强入侵与民(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 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材料中的“它”是指A. 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D.抗日战争2. 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时说,“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一一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贱买贵卖的特权”说明英国侵华与鸦片无关B. “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固守旧制度的清政府C. “对联式悲歌”是指中英两国在战争中两败俱伤D. “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体现出人类的

2、正义和道德3. 欧美的历史学家曾说,如果不是林则徐禁运鸦片,英国资产阶级也会找另一个借口来发动战争, 这是可以断言的。英国资产阶级政府发动这次战争,除了保护鸦片走私以外,其更深层次的意图是A. 变中国为其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地B. 用武力冲破清政府闭关锁国的障碍C.争取同清政府建立平等的贸易关系D. 将先进的工业文明成果推广到中国4“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从右图所示的废墟中,我们可以解读的历史是A.近代中国主权的沦丧B.戊戌变法的兴起C.洋务运动的破产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略5. 1906年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几乎所有西方大国都向驻上海的领事馆派出了司法官处理

3、司法事务。出现这一情况的最初依据D.九国公约A. 南京条约及其附件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6. 位学者在他的者作里说: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一集体亮相”带来的重要后果是A.打开了日本闭关锁国的大门B.英国实现了对印度的占领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确立D 南京条约7. 1832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派“阿美土德”号对上海进行侦察和测绘,鸦片战争后英国通过了一个不平等条约迫使清政府开放上海。该条约是A. 北京条约B .天津条约C .辛丑条约8. 2009年2月,法国佳士得公司宣布拍卖中国圆明园的流失文 物一一兔首

4、和鼠首,引起了国内外华人的广泛关注,要求停止 拍卖,将其归还中国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下列相关的解释, 正确的是 兔首和鼠首流失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兔首和鼠首是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重要见证 只有收回兔首和鼠首才能证明新中国的强大 海内外华人提出的要求是符合道义的A. B.C. D .9 上海县竹枝词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 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 第二次鸦片战争B.中法马尾海战C.中日甲午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10辛丑条约第二款规定:“一、惩办伤害诸国国家及人民之首祸诸臣。 ”二、上谕将诸国人民遇害被虐之城镇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附件八)。”

5、这说明该条约惩罚对象主要是中国人民维护清政府的反动统治放弃对中国领土的割占要求认识到科举制的局限性A. B.C .D.11 甲午战争后,一外商说今天,随便走进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缺少的纺车, 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器轧的孟买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这说 明了甲午战后(局部),图D.A. 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农业文明的冲击更为强烈B.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受到了外国商品的强烈冲击C. 家庭手工业在抗击外国商品的冲击中不断发展D. 向外国学习器物制造中中国人完全归附于外国12. 某研究者查阅到光绪二十七年一份吏部档案,残 缺不全,原文有“上年月间,入都,本署即

6、被 占据,迨洋兵撤退,检查署内所存档案则例等件,全 行遗失。”与这份档案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13. 右图为近代列强强迫清政府开放的通商口岸形势 中序号代表的通商口岸所依据的不平等条约包括 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纟 A.B. C .14.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从18世纪初开始,英国商人向中国输入鸦片,每年约有500箱鸦片流入英国,而运到中国的鸦片有两万箱,最后达到八万箱。年轻的格拉德斯就鸦片贸易曾发表过人道主义的言论,但 这种言论被后来要求治理英国工业化进程中不断出现的罪恶的呼声淹没了。材料二 根据西方人的报道,中国

7、的开放只不过是一种中外联营 ”外国人得出一条在中国活 动的基本规律:没有中国人的支持,什么事也干不成。从一开始,鸦片贸易就是中外联营的行动, 中国人对鸦片的需求远胜于兰开夏的纺织品,由此出现了超乎外国人想象的鸦片销售网络。材料三鸦片贸易改变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长期优势,使白银大量外流。白银外流造成银贵钱贱,直接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18世纪末,一两白银换铜钱一千文左右,到19世纪30年代后期,上涨到一千六七百文。按清政府规定,完粮纳税须用白银,因而劳动人民实际要多交 60%的赋税。” 鸦片泛滥严重威胁着清朝的统治。大量的白银外流,银价上涨,各地税收困难,拖欠的赋税也就日 益增多,国库储备越来越少,

8、清政府的财政陷入困境。以上三则材料均选自美费正清著,傅光明译观察中国 材料四 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就是 现代化的过程。就中国历史而言,1840年发生的鸦片战争可视为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界标, 因为自此以后传统受到了现实的严峻挑战,中国人对现代化的探索已开始,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现 代化过程便可称之为近代化过程。乔志强、行龙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请回答:(1) 材料一中“关于鸦片贸易的人道主义言论的出现”说明了什么?后来这种言论“被淹没”的真 实原因又是什么?(2) 材料二认为鸦片贸易“是一种中外联营的行动。”对此,你如何理解?(3

9、)据材料三、四,从文明史角度阐述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客观影响。1 .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文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 旗舰吉野立即迎战, 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 这说明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2右图是反割台斗争期间的高山族义军战士 史信息不包括A. 台湾人民参加反割台斗争B. 清政府组织义军抗击日本侵略C. 台湾人民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D.

10、 台湾义军战士的武器装备低劣3广州诗人张维屏在一首诗中描述:“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催。”众夷相视忽变色,黑旗死仗难生还。”诗人描述的事件A. 显示了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英雄气概B. 显示了中国人民反对圭寸建压迫的斗争精神C. 显示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爱国精神D. 表达了中国人民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精神4. 台湾义士丘逢甲上奏朝廷:“万民誓不从日,割亦死,拒亦死,宁先死于乱民手,不愿死于倭人之手,,”与这段话反映的史实有关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5. 下面是一张义和团的告示:“若辈洋人,借通商与传教

11、以掠夺国人之土地、粮食与衣服,不仅污 蔑我们的圣教,尚以鸦片毒害我们,以淫邪污辱我们。自道光以来,夺取我们的土地,骗取我们的 金钱;蚕食我们的子女如食物,筑我们的债台如高山;焚烧我们的宫殿,消灭我们的属国;占据上海,蹂躏台湾,强迫开放胶州,而现在又想来瓜分中国。”对此理解最为完整的是A.义和团运动具有宗教战争的性质B.义和团运动是民族意识觉醒的结果C.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D.义和团好比红卫兵,守旧势力好比林彪6. 有关右图历史事件的评述,符合现代化史观的是A. 儒家文明与基督教文明的冲突B. 工业文明与农耕文明碰撞的反应C. 排外仇教(洋教)的暴民运动D. 农民阶级反侵略的爱国运动7. “海东龙

12、泣舰沉波,上相锚轩 (古代使臣乘坐的一种轻车 )出议和”台人号泣秦桧歌,九城谣谍遍网罗。”从该诗中可以获取的有效历史信息有 甲午海战战斗壮烈清政府被迫签定马关条约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遭到清廷压制中国民族危机深重A. B . C .D .8. 我国学者罗荣渠教授认为:“从表面上看,帝国主义侵略论似乎是反西方中心论的,但如果只承认 帝国主义是近代中国各种变化的主导因素,忽视了中国的历史特点和国情特点,把内部问题简单地 归之于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的屈服投降,而排除这一复杂历史过程中的多样性选择,实质上仍是一种隐蔽的西方中心论。”下列对该学者观点的解读,不恰当的是A.帝国主义的侵略是引起近代中国社会变化

13、的主导因素之一B. 近代中国社会的变化是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C. “帝国主义侵略论”掩盖了中西方文明之间复杂的矛盾运动D. 反帝反封建斗争是推动近代中国社会进步的主要原因9. “瓜分豆剖燃眉急,扶清灭洋树大旗。莫道中华尽懦弱,农民阶级志不移”。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三元里抗英B 义和团运动 C 太平天国运动 D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10. 2008年8月8日北京举办了第29届夏季奥运会。其实早在 1908年天津青年杂志就提出了“奥运三问”:中国何时派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何时能夺得奖牌?何时能在中国举办奥运会?100年前“奥运三问”的提出实际上反映了()A.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尚未开展B.清政府

14、尤其重视体育事业C.中国闭关锁国,中外交流困难D.人民对国衰民弱的现状强烈不满11. 义和团运动期间,中外日报的一篇文章说:“夫中国外交之起,出于不得已而成互市(对外通商),其间丧师辱国,赔款割地,盖无约(条约)不损,无战不败,故其时通国君臣上下,以复仇 为雪耻,以积愤思报怨,以下令逐客(驱逐外国人)为最快意,以闭关绝市为复见太平。其处势应变,虽曰非宜,其抗志负气,殆非无取(可取)。”下列不能说明该材料意图的是()A.作者正确揭示了义和团运动的原因B.义和团的斗争方式不当C.义和团反抗侵略的精神值得赞扬D.作者有盲目排外的倾向12. 2009年2月,温家宝总理访问英国,并在剑桥大学演讲,其中说道:“我深爱的祖国,古老而又年轻,历经磨难而又自强不息。”下列关于近代中国“历经磨难”与“自强不息”的对应组,不正 确的是()A. 鸦片战争三元里人民抗英、中国人学习西方B. 第二次鸦片战争一一洋务运动、兴办民族工业C. 甲午战争一一黄海海战、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D. 八国联军侵华一一义和团运动、维新变法运动13. “乙未以后,北洋新军肇建,维新运动大起,革命运动亦萌芽于海外,而戊戌、庚子之变继起于中枢”。材料中的“乙未”应指()A. 1894 年B. 1895 年C. 1898 年D. 1901 年高 * 考 *14. 1871年,中日两国在琉球事件后谈判中日修好条规时,日本代表团坚决不同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