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蓝图亮点纷呈(发言二)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7354610 上传时间:2023-11-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治蓝图亮点纷呈(发言二)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法治蓝图亮点纷呈(发言二)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法治蓝图亮点纷呈(发言二)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法治蓝图亮点纷呈(发言二)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法治蓝图亮点纷呈(发言二)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法治蓝图亮点纷呈(发言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治蓝图亮点纷呈(发言二)(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十八届四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推动依法治国的新号角光明日报和中国政法大学共同主办、“明政智库”承办的首届“法治中国论坛”发言摘登法治蓝图亮点纷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辜胜阻 光明日报 ( 0月30日 11 版)第一,提出法治国家和法治体系的总目的,形成依法治国方针的“升级版”。从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16字方针,到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十七大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十八大提出“全面推动依法治国”,再到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动依法治国,总目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纵观这样的发展

2、历程,十八届四中全会对依法治国提出了更完整的表述,对“法治中国”进行了更全面的顶层设计,为中国建设法治国家设计出了新的路线图。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这是一种很大的转变。四中全会提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新方针,指出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动,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这是依法治国的升级版。第二,提出要依宪治国,这是推动依法治国的基石。四中全会公报提出,坚持依法治国一方面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一方面要坚持依宪执政。两个“一方面要”进一步明确了依法治国与依宪治国的关系,强调了依宪治国在战略布局中的重要性和全局部署中的优先性。法律的

3、生命力在于实行,而宪法实行的核心在于监督,这次会议中强调要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机制。第三,强调要避免诉讼受地方化和行政化影响,增强司法体制独立性和公正性。国内司法受到地方化和行政化的干预严重,“民告官”的司法途径不畅通成为司法体制的最大短板。三大诉讼中,行政诉讼受地方公权力机关“人、财、物、票”的影响最大,存在“备案难、审理难、执行难”三大顽疾。“民告官”的渠道不畅通,导致了两个不正常现象:一是大量本该通过行政诉讼解决的行政纠纷进入了信访渠道,浮现“信访不信法”现象;二是行政案件“判后必上诉”现象屡见不鲜。为此四中全会提出,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摸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

4、检察院。这有助于增强司法独立性、权威性和公正性,避免公权力对司法的干预。第四,健全依法决策机制,依法治国先要依法治官。全会提出,要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拟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调研发现,目前,某些官员行为从一种极端到了另一种极端,即从过去的“乱作为”到目前的“不作为”。依法治国不仅需要依法执政还要依法行政,既要避免“乱作为”,又要避免“不作为”。第五,健全享有立法权的人大主导立法工作的体制和机制。四中全会针对“国家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部门利益法定化

5、”现象,提出要形成让人大主导立法工作的体制和机制,具有很大现实意义。第六,科学界定了依法治国和党的领导的关系。四中全会强调,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同步又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不得违法行使权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向国内外受众精确传播中国依法治国方略光明日报总编辑 何东平 光明日报 ( 0月0日 1 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非常漫长,但是它有着核心的几步。这次十八届四中全会就是中国依法治国漫长征途中的紧要一步。光明日报和中国政法大学共建的“明政智库”与“法治中国论坛”在这个时候诞生,就是要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道路上,作出中央党报

6、和高校自己的一份努力。今年4月29日,按照中宣部、教育部启动各省市区党委宣传部门和中央重要新闻单位与高校共建新闻学院的规定,光明日报和中国政法大学正式合伙共建“光明新闻传播学院”,并签订共建框架合同,启动了在学院管理机构、精品课程、骨干队伍、实践基地、研究智库等方面的深度合伙。目前各方面工作正在有序推动。今天我们在这里正式宣布两家共建的“明政智库”揭牌成立。“明”代表着光明日报,“政”代表了中国政法大学,这是我们两家合伙的产物。它的成立是按照双方签订的共建合同内容,认真学习研究、贯彻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加强智库建设的重要批示精神,在中国政法大学共同建设的一种为党和政府提供科学决策、高水平智力支

7、持的综合性研究智库。此后,“明政智库”将借助中国政法大学研究实力雄厚、人文社科学科齐全、学术研究人才众多、法学研究国内领先的优势,充足发挥光明日报在人文社科学术思想理论研究、传播方面的集成、平台和渠道优势,环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的,聚焦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以及外交和国际领域中亟待解决的前沿性、战略性重大问题,强化问题意识,找准主攻方向,聚合多方资源,力求将智库建设为新型高品位资政平台。“法治中国论坛”作为“明政智库”的品牌性活动将定期举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门讨论依法治国议题,这在党的中央全会

8、历史上是第一次,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重大现实意义。这次论坛的举办,正是为了贯彻贯彻四中全会精神。这段时间中国政法大学的师生非常兴奋,光明日报的同志非常兴奋,我们始终沉浸在学习四中全会精神的喜悦中,这是我们中国将面临的一次重大进步,也是光明日报和中国政法大学发展史上的一种重要契机。我们在全会精神的宣传过程当中发现,全会有大量的新观点、新论断、新理念、新举措,需要通过我们进一步学习、理解后来传播给广大受众。中国政法大学有非常良好的优势,我们双方目前的合伙特别显得迫切。我发现,国内受众对公报的理解难免有深有浅,甚至有误区;国外新闻媒体和学者多数乐见中国发展,也有某些戴着有色眼镜看中国,有时甚至曲解我们

9、的措施和观点。我们既有向国内受众精确传播依法治国理念的任务,同步尚有向世界解释中国、阐明中国的任务,这个任务非常坚巨。我们一定要提高传播、教学、科研的整体水平,在中国迈向法治国家的道路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作出应有的奉献。全面”“道路”“体系”:全面推动依法治国升级版的三个核心词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主任胡建淼 光明日报 (10月日 11版)十八届四中全会将全面推动依法治国作为一种主题,并且以党的决策作出一种专门决定,的确是第一次。具体说是四个“第一次”:从197年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基本方略以来,是第一次;从19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社会主义法制原

10、则以来,是第一次;自1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是第一次;自1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也是第一次。四中全会所反映的理论、精神,在中国法治史上是一种重要的里程碑。解读是为了宣传,宣传是为了贯彻。我觉得可以从三个核心词来解读四中全会:“全面”“道路”“体系”。“全面”是指要全面推动依法治国,依法治国具有全面性、全局性。“道路”是指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体系”是指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实现了从“法律体系”向“法治体系”的伟大转变。全会所指出的各项改革措施和任务,都在五大法治体系之内。读懂了这三个核心词,也就读懂了四中全会。第一种核心词是“全面”,即全面推动

11、依法治国。997年党的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但当时未用“全面”两字。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提出“全面”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新规定。的十八大报告,规定到实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贯彻”的目的规定。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法治中国”建设的新目的,并环绕这一目的,确立“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动,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新途径,提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新十六字方针。我们党有关法治建设的理论,从法治行为这条主线上看,从依法治国扩展到依法行政、依法执政;从法治目的这条主线上看,从法治国家扩展到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这表白中国的法治理论和法治实践从

12、法治走向全面法治。十八届四中全会所设计的五大体系和六大任务,使推动依法治国突出了全面性,标志着我们党有关全面法治理论的成熟,标志着国内法治建设实践踏上了全面法治的新起点。第二个核心词是“道路”,即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在学界已经被提出诸多次,但党的文献正式提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第一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无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构成部分。这就强调,在中国搞法治必须走自己的路,为此必须坚持五项原则: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第三个核心词是“体系

13、”,即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这一目的概念的初次提出,标志着我们党有关“依法治国”理论的创新、丰富和发展,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和法治建设实现了从“法律体系”向“法治体系”的伟大转变。法律体系重要是指以立法为重要环节的法律规范体系,而法治体系并不只限于这一范畴。依法治国的法治体系,由法律规范体系、法治实行体系、法治监督体系、法治保障体系和党内法规体系五大体系构成,它构成了中国将来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完整目的体系。建设法治国家一方面要建设法治政府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汪玉凯 光明日报(月30日 11 版)四中全会启动了法治中国的新时代。其深远意义至少有三:第一,这个

14、战略可以称作依法治国的升级版或2.0版,对将来影响深远;第二,以这一战略为标志有也许把国家治理现代化全面纳入法治轨道;第三,这一战略对清除长期以来的人治影响意义重大。在这个战略中,法治政府建设更值得我们关注。法治政府的本质是约束政府权力,规范政府行为。四中全会事实上提出了法治中国的内在逻辑,即通过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构建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并提出要共同推动,一体化建设。在这个逻辑中,我觉得法治政府的构建应放在突出地位,重要有三点理由:一是进一步推动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成为依法治国的六大任务之一,并且放在第二的位置;二是政府处在国家治理第一线,政府的能力行为直接影响国家

15、治理的成效;三是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的构建成为法治国家的两个重要标志。法治政府的本质是什么?说究竟是要约束政府权力,规范政府行为。道理很简朴,法治政府第一位的是治官,第二位是保护公民权益,第三位才是治民。法治政府集中体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的价值理念和刚性导向。四中全会对法治政府内涵的界定和“六大概束性规定”已经阐明这一点。法治政府建设有三个核心词:依法决策、严格执法、全方位纠错。第一,依法决策预示要把政府决策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如建立严格的决策程序,涉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这至少可以产生三大影响:一是有也许结束拍脑瓜决策的时代;二是避免由于决策失误导致的巨额损失;三是将来将有更多官员也许不是由于贪腐而是由于决策失误被追究行政和刑事责任。第二,建立更严格的执法体系。四中全会把法律的实行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严格执法放在了第二位。这样严格的执行体系,也许产生如下影响:有也许有效遏制有法不依、执法违法以及执法中自由裁量权过大的现象;有也许克制政府与民争利、侵害公民权益和利益的行为;有也许从主线上变化政府及其公务人员的执法形象。第三,健全行政执法中的监督纠错机制。全面纠错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