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向分明》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7350170 上传时间:2023-12-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背向分明》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背向分明》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背向分明》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背向分明》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背向分明》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背向分明》教学设计.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背向分明教学设计 蔡甸区第一小学 计红教材分析:这一课是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新编小学写字试验教材第十册第13课背向分明。写字从要求上讲,不仅要学生把字写正确,还要写得美观大方,更重要的是掌握写字的基本要领。在写字教学阶段目标中,这一课属于间架结构教学,如何在写字教学中倡导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培养学习兴趣,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作为一个课题摆在我面前。只有结构得体,字才能写得更加美观。设计意图:这节课我先引导学生整体进行观察,看一看这些字都有哪些结构,做到心中有数。整体观察后,把不同结构的字有重点地进行指导,再把所有生字按结构进行

2、分类。学生在说字的结构时能够语言精确、到位。最后通过投影进行演示、评议。评议中注意语言的婉转、礼貌,提一些容易让别人接受的建议,讲究一下语言的艺术。在写字教学中,我注意提醒学生书写的姿势要端正。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评价能力,让写字的学生有成就感。让学生主动反思自己写的字,发现自己字的个性。同时,我也注意引导学生独立分析字的间架结构,让学生对汉字的笔画和间架结构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汉字的各个细节,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好习惯。教学要求:1、掌握背向分明结构的字的书写要领,把字写得正确、端正、美观;2、在习字中感受汉字结构的和谐之美,激发习字兴趣;3、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姿势和

3、书写习惯。4、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字的结体要领。重点训练:以“铭”“旋”为例,指导学生掌握相向、相背结构字的结体方法。教学要求:1、掌握背向分明结构的字的书写要领,把字写得正确、端正、美观;2、在习字中感受汉字结构的和谐之美,激发习字兴趣。3、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姿势和书写习惯。4、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字的结体要领。重点训练:以“铭”“旋”为例,指导学生掌握相向、相背结构字的结体方法。一般训练:训练学生认真读帖,掌握书写要领,正确书写。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准备:课件、文房四宝、板书卡片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课件出示“背”“向”两个字简单的演变过程,让学生感受汉字的结体

4、特点,激发学习兴趣。2、板书课题。二、新授教学1、整体感知课件出示:“铭”“旋”“妙”“服”“舒”“雕”这六个字,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结体特点并齐读。2、学写相向结构的“铭”“妙”“舒”字。(1)课件出示“铭”字,师引导学生观察“铭”字的结构特点,指名生回答。(2)师生交流:“铭”怎样写出“相迎不相接,注意迎和让”的特点。(3)课件出示“铭”字左右松散、左右相接的错误写法,指名生订正,师小结。(4)师边范写边讲解“铭”的写法。(5)指名生试写“铭”,其余学生在下面练习,写完后师生共评。(6)指名生回答该课还有哪些相向结构的字。(7)师引导生齐答相向结构字的书写要领。(8) 师及时总结学习方法,注

5、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3、学写相背结构的“旋”“服”“雕”字。(1)课件出示“旋”,同桌之间分析、讨论“旋”怎样写出“相背不分离,脉络求贯通”的特点。(2)指名生回答,师小结学生的发言。(3)课件出示“旋”左右松散、左右错位的错误写法,指名生订正。(4)师合理引导并肯定学生的回答,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5)师边范写边讲解“旋”的写法。(6)指名生演板“旋”,其余学生在下面练习,师生共评。(7)指名生归类小结该课其它相背结构的字。(8)师引导生齐答相背结构字的书写要领。三、课间调整课件出示太极拳背向推拿视频,师述口令,生同桌配合练习。四、课堂练习1、课件出示六个范字及书写要领。2、强调坐姿和执笔姿势。3、讲解练习步骤、方法。4、鼓励学生若有难点请举手示意,师巡视辅导。五、评价激励展示学生作业,师生共同点评。六、教师小结并布置课外练习(写字书59页的作业)。板书设计 十三、 背向分明 教师示范区 相向 相背“铭”“妙”“舒” “旋”“服”“雕”相向不相接, 相背不分离,注意迎和让。 脉络求贯通。书苑奇葩(学生作业展示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