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机场停机坪施工监理细则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7349272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65.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机场停机坪施工监理细则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XX机场停机坪施工监理细则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XX机场停机坪施工监理细则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XX机场停机坪施工监理细则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XX机场停机坪施工监理细则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机场停机坪施工监理细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机场停机坪施工监理细则(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第一章 编制依据1第二章 施工准备12.1 一般要求12.2 施工测量2第三章 土方工程43.1 一般要求43.2 土方开挖53.3 土方压实53.4 施工质量控制5第四章 基层工程64.1 一般要求64.2 石灰改良土基84.3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114.4 施工质量控制13第五章 水泥混凝土道面工程175.1 施工准备175.2 原材料及配合比185.2.1 水泥185.2.2 细集科195.2.3 粗集料185.2.4 水205.2.5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205.3 模板制作、安装205.4 铺筑试验段215.5 混凝土混合料搅拌和运输225.6 混凝土混合料铺筑245.7 拆 模27

2、5.8 养 护265.9 水泥混凝土道面面层接缝作业275.9.1 切缝275.9.2 接缝材料285.9.3 接缝材料施工工艺285.9.4 接缝材料施工质量检验标准305.10 水泥混凝土道面面层低温施工315.11 风、雨天施工335.12 水泥混凝土道面面层施工质量控制标准345.13 水泥混凝上道面面层保护35第六章 不停航施工监理实施细则36第七章 安全文明施工监理实施细则43第一章 编制依据1、设计文件、图纸及说明书2、国家行业标准民用机场飞行区土(石)方与道面基础施工技术规范(MH5006-2002)3、国家行业标准民用机场飞行区水泥混凝土道面面层施工技术规范(MH5006-2

3、002)4、国家行业标准民用机场飞行区工程竣工验收质量检验评定标准(MH5007-2000)5、国家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JE302005)6、国家行业标准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JE422005)7、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8、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签定的施工承包合同9、监理单位与建设单位签定的建设监理委托合同10、国家、民航总局、湖北省其他有关规定。第二章 施工准备2.1 一般要求2.1.1 施工单位应全面熟悉施工图纸、技术要求、施工规范等有关资料和文件,深入了解施工现场的各种地下电缆、管网以及有关设施的位置、走向、埋设深度和结构情况等资料。2.1

4、.2 施工单位应认真做好施工组织设计,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并提出开工报告。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综合考虑现场的地形、地物,做到布局合理,便于施工。 2 各项临时工程的设施应尽可能与永久工程相结合。 3 临时排水应在开工前完成。2.1.3 施工单位应将施工图纸、施工组织设计、工程施工特点、质量标准和工期要求等,逐级向施工有关人员做好施工技术交底工作。2.1.4 对地形复杂的地区应制定技术保障措施,再进行现场施工。2.1.5 施工单位应按照经建设单位批准的施工总平面布置图进行现场布置。3.1.6 本机场正在使用,施工单位应与机场当局商议制订严密的保证飞行安全措施。2.2 施工测量2.

5、2.1 施工测量前,施工单位应对建设单位所提供的平面、高程控制点及其成果进行复测和验收,合格后方能作为施工测量的依据。2.2.2 复测验收后,所有测量标志均由施工单位接管并妥善保护。工程竣工后,施工单位应将所有测量资料(含竣工测量资料)、图纸和计算成果,按工程项目分类装册,作为工程竣工验收资料的附件。2.2.3 施工测量平面、高程控制点的布置,可利用已有的平面、高程控制点加密,间距宜不大于200m。根据施工需要也可在跑道一侧及其两端延长线上布置平面、高程控制点。2.2.4 施工测量控制点标石的埋设,应根据施工需要而定。主要控制点应不影响飞行安全,且能长期保存。2.2.5 平面控制与高程控制测量

6、应符合下列要求:1 平面控制与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应以已知控制点为起点。2 各项工程控制网施测,应布设为闭合线路。2.2.6 测量精度要求1 平面控制1)施工控制点的测量应符合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中一级导线测量的各项规定,其测量精度要求如下: 导线长度 2.4km 平均边长 0.25km 测角中误差 8 测距中误差 15mm 测距相对中误差 1/14,000 方位角闭合差 16(n为测站数) 相对闭合差 1/10,0002)施工放线定位测量应符合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中二级导线测量的各项规定,其测量精度要求如下: 导线长度 1.2km 平均边长 0.

7、10km 测角中误差 12 测距中误差 15mm 测距相对中误差 1/7,000 方位角闭合差 24(n为测站数) 相对闭合差 1/5,0002 高程测量1)施工控制点的高程应符合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中二等水准的规定,其精度要求如下: 每公里高程中误差 2mm 闭合差 4 mm (L为公里数)2)高程定位应符合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中三等水准的规定,其精度要求如下:每公里高差中误差 6mm闭合差 12 mm (L为公里数)3)各施工点的高程精度用水平仪直接后视高程控制点检测,不得两次转点引测。其高程误差为:道面、排水构筑物2mm,基础4mm,土方1

8、0mm。第三章 土方工程3.1 一般要求3.1.1 施工前,应做好临时排水设施,并尽可能结合正式排水线路,但开挖深度宜保持在沟(管)的土槽面以上。排水沟渠应保证水流顺畅。3.1.2 施工前应做好临时供水、供电设施。3.1.3 施工前应修筑临时道路,保证行车安全,保证不扬尘。3.1.4 对挖土作业区的各类土壤,施工单位应在施工前测定其最佳含水量、最大干密度和天然密度,并按区编号列表,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后,作为现场控制土方施工质量的依据。3.2 土方开挖3.2.1 土方开挖应自上而下进行,不得乱挖、超挖,严禁掏洞取土。3.2.2 土方开挖如遇特殊土质时,应报请监理工程师和设计部门提出处理方案。3.2

9、.3 弃土应运至建设单位指定地点堆放。弃土堆的边坡不应陡于1;1.5。3.2.4 土方挖至接近设计高程时,应对高程加强测量检查,并根据土质情况预留压实沉降值,避免超挖。 3.3 土方压实3.3.1 土方应有足够的密实度。土方压实过程中,应按照设计要求,严格控制土壤含水量和密实度。为提高土方压实效果,土壤含水量应控制在最佳含水量(1%2%)的范围内。3.3.2 土方密实度要求不得小于设计的规定值。3.3.3 原地面碾压过程中,如发现碾压机械的轮迹突然增大时,应检查下面是否有不稳定土壤,并应采取措施妥善处理。3.3.4 挖方区的设计面,需经试验室取样试验合格后才允许进行上一层的施工。3.4 施工质

10、量控制3.4.1 为保证压实质量,应按规定检查土基的密实度。取样检验数目,应符合表3.4.1的规定。3.4.2 土基高程和平整度应符合表3.4.2规定。 表3.4.1 土基及土面区密实度检测要求项目频数检测方法标 准 值土基每层1000m21点环刀法、灌砂法或水袋法密实度符合和固体体积率符合有关要求 表3.4.2 土基及土面区平整度及高程检测要求项 目频数检测设备标准值(mm)土 基高 程10m10m方格网控制水准仪+10、-20平整度每1000m2 1点3m直尺(最大值)20第四章 基层工程4.1 一般要求4.1.1 基层工程应在对其下部的土基和相关隐蔽工程质量检查验收合格后施工。4.1.2

11、 施工前应对采料场和已进场的材料,按设计的规格和质量要求进行检验。不合格的材料严禁使用。4.1.3 应避免在做好的基础上重挖埋设电缆管线、供油管线或其它管线。不能避免时,对被破坏的基础应恢复到设计要求的平整度和密实度后,方可进行上部的道面工程施工。4.1.4 基层工程在正式开工前应铺试验段,检测各项技术指标能否达到设计要求。4.2 石灰改良土基4.2.1材料要求:土灰除满足规范要求外,在施工过程中控制要点为石灰应符合级以上标准。1) 钙+镁含量应大于60%;2) 块状石灰在使用前10天充分消解;3) 消解灰存放时间不宜超过2个月;4) 一个工作区内采用的土质相同,击实标准和灰剂量相同,以便压实

12、度进行准确控制。4.2.2准备下承层。1)石灰土施工前,应对上道床顶严格验收,验收内容包括压实度、宽度、标高、横坡度、平整度等项目。2)按要求设置道面施工控制桩。4.2.3.备土、铺灰:1)备土:按照松铺厚度将土摊铺均匀一致,有利于机械化施工。铺土后,先用推土机大致推平,然后放样用平地机整平,清余补缺,保证厚度一致,表面平整。2)备灰、铺灰:备灰前,用压路机对铺开的松土碾压1-2遍,保证备灰时不产生大的车辙,严禁重车在作业段内调头。备灰前根据灰剂量、不同含水量情况下的石灰松方干容重及石灰土最大干容重计算每平方米的石灰用量。备灰前事先在灰条位置标出两条灰线,以确保灰条顺直。铺灰前在灰土的边沿打出

13、格子标线,一般500cm*500cm方格网,然后用人工将石灰均匀地铺撒在标线范围内。4.2.4.拌和:采用专用的稳定土拌和机进行路拌法施工,铧犁作为附助设备配合翻拌。1)土的含水量小,应首先用铧犁翻拌一遍,使石灰置于中,下层,然后洒水补充水份,并用铧犁继续翻拌,使水份分布均匀。考虑拌和,整平过程中的水份损失,含水量适当大些(根据气候及拌和整平时间长短确定),土的含水量过大,用铧犁进行翻拌凉晒。2)水份合适后,用平地机粗平一遍,然后用灰土拌和机拌和第一遍。拌和时要指派专人跟机进行挖验,每间隔5-10米挖验一处,检查拌和是否到底。对于拌和不到底的段落,及时提醒拌和机司机返回重新拌和。3) 结构物两端在备土时应留出2米空间,将土摊入附近,拌和时先横向拌和两个单程,再进行纵向拌和,以确保结构物两端灰土拌和均匀。第二遍拌和前,宜用平地机粗平一遍,然后进行第二遍拌和。若土的塑指高,土块不易拌碎,应增加拌和遍数,并注意下次拌和前要对已拌和过的灰土进行粗平和压实,然后拌和,以达到拌和均匀,满足规范要求为准。压实的密度愈大,对土块的破碎要求愈好,采用此法可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否则即使再多增加拌和遍数也收效甚微。拌和时拌和机各行程间的搭接宽度不小于10CM。4.2.5.整平:用平地机,结合少量人工整平。1)灰土拌和符合要求后,用平地机粗平一遍,消除拌和产生的土坎、波浪、沟槽等,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