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主流的演变.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7339746 上传时间:2023-09-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想主流的演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思想主流的演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思想主流的演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思想主流的演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思想主流的演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主流的演变.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1)在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2)在政治上,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3)阶级关系上:新兴地主阶级形成。士十分活跃,得到各诸侯重用。4)在思想文化上,私学的兴起,从“学在官府”下移到“学在民间”。在社会上出现一批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这些人被称为“诸子百家”。他们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各种问题展开争论和见解,彼此吸收融合,形成百家争鸣。2、“百家争鸣”形成的重要意义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2)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重要阶段3)奠定中国的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先秦时期

2、儒家思想是怎样形成?1)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奠定儒家思想的基础2)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孔子、孟子、荀子各有哪些思想主张?(一)孔子(春秋晚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代表的是没落的奴隶主阶级1、核心思想是“仁” ,仁爱2、政治思想: A、民本思想:“以德治民”, “爱惜民力” B、礼乐制度:“克己复礼”3、教育思想:“有教无类”,首创私人讲学(二)孟子 (战国中期)不再维护周天子的共主地位。代表的是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因为当时诸侯国已经确立了封建制度,所以孟

3、子的学说适应了社会需要1、仁思想:继承孔子“仁”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2、民本思想:“民为贵,君为轻”3、伦理观:主张人性本善的。(三)荀子(战国晚期)代表的是统治阶级的利益,为统治者出谋划策1、仁思想:用“仁义”“王道”“以德服人”2、民本观:君为舟,民为水3、伦理观:人性本恶-道家及法家和墨家的代表的主张(道家)老子1、万物本源是“道”;2、“无为而治”;3、万物和社会不停运动,互相依存,不断转化庄子:世界万物是相对的(法家)韩非子;张法治、提出系统的法治理论 提倡 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尚贤”“节俭”1、汉初到汉武帝时期统治思想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与经济上的变

4、化有什么关系?变化:道家无为思想转变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有为思想关系:无为政治的实施使汉初的经济迅速恢复元气,此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道家思想不能适应中央集权形式的需要-汉代儒学为什么能成为正统思想?有何影响?原 因:1)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但潜伏严重社会危机,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新儒学2)汉武帝起用文学儒者参与国家大政,规定儒家经典为国家教科书、兴办太学、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这样汉代儒学形成独尊地位,成为正统思想 影 响:儒家思想正统地位汉代确立后,历代统治者推崇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3、董仲舒新儒学1)目

5、的(历史背景):适应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适应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2)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把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加以改造而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3) 董仲舒的思想主张1)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针对加强君权需要“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3)针对为人处世:“三纲五常”-如何评价汉代新儒学(独尊儒术)?积极:1、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促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稳定与发展2、有利于以儒学为主流的传统文化的发展3、有利于社会道德建设和社会稳定消极:1、扼杀不同流派的思想,不利于学术发展2、宣扬的纲常伦理是为了维护封建

6、专制和等级制度,带有明显的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3、唯心主义成分多4、神学迷信色彩浓1、理学-儒学新发展(代表人物) 宋明时期儒家学者从佛教道教之中汲取了有益的内容,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2、程朱理学1)主要著述: 2)主要内容: 天理”是万物的本原,是理学的核心思想;天理就是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道德规范强调“存天理,灭人欲;认识论上主张“格物致知”3)程朱理学的影响A、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很大: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B、朱熹思想学术远传日本、朝鲜以及欧洲,在日本、朝鲜,甚至形成“朱子学派”3、陆王心学1)陆九渊的思想:宇

7、宙万物的本源是“心”,“心”即“理”通过反省内心,可以得到“理”2)王阳明的思想: 汲取佛家思想,提出“心无外物”“心无外理” 认识论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知行都产生于心,用良知支配行为3)影 响: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广泛传播,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产生深远影响-宋明理学的影响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儒学士大夫积极维护封建统治秩序,还致力于社会道德教化工作)积极: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道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共同点:

8、1、内容相同: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 2、影响相同: 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不同点: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理”,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理”。 2、把握“理”的途径不同: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异端”思想家李贽 及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共同的生活背景 政治 :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封建社会的危机日益加深,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起义频

9、繁发生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根原) 思想:自然科学也有了一定发展,近代科技传入中国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李贽:焚书藏书主张:挑战孔子及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反对以孔孟学说为权威和教条,强调人正当的私欲和个性的发展,批判理学的“天理”学说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黄宗羲明夷待访录主张:猛烈抨击封建君主专制,“非君说”,“天下为主君为客” “一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限制君权,人民为主。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评价:其思想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作用顾炎武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主张:痛斥理学空谈误国,倡导学以致用、“经世致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0、,”用“众治”取代“狭制。”评价:开创了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王夫之船山遗书主张: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是可认识的(唯物);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辩证法认识论上)反土地兼并和过度剥削商人和农民评价:是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中国明末清初出现的具有民主色彩的批判思想与西欧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几乎是同时代的。为什么中国的民主批判思想最终没能实现中国社会的逐渐转型?经济:重农抑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脆弱,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政治:高度强化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压抑了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缺乏政治基础。思想文化:礼教纲常严厉,推行文化专制,阻碍了早

11、期民主想的传播。缺乏思想文化基础。国人风貌:人们深受礼教毒害,迷信愚昧,难以接受新思想。缺乏群众基础。-儒学的创立及发展历程1、创立: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在政治主张“为政以德”。将奴隶制度的道德标准、行为规范发展为“礼”,强调等级尊卑,致力于秩序重建。2、继承:战国时期,孟子、荀子,发展“仁政”学说,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荀子:礼法并施,王霸兼用,治国的礼教为主。3、重创:秦朝,“焚书坑儒”,儒家思想遭重创。4、主导:西汉,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5、冲击:魏晋南北朝时期,三教并立,儒学受到了来自于佛教、道教的冲击。6、融合:唐宋时期,三教开始走向融合。7、理学:宋明时期,儒学在迎接佛教和道教的挑战时期,逐渐吸纳其思想,形成了以“理” 为核心的新儒学。8、批判继承:明清时期,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