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芝系统培训教案1.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7335949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8.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芝系统培训教案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东芝系统培训教案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东芝系统培训教案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东芝系统培训教案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东芝系统培训教案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芝系统培训教案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芝系统培训教案1.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东芝系统培训教案 加工中心(东芝系统)编程 课题: CNC编程(东芝系统) 老 师: 赵天培 时 间: 2022-12-5晚和2022-12-12晚 教学目的: 加强CNC技术人员的编程力量,使加工中心程式得以优化。 教学重点: 各代码的用意及机床内部宏程式的设定。 教学难点: 机床内部宏程式的设定。 教 具: 主要过程: 先从程序的组成开头,再分讲各G代码的用意,最终讲宏程序的设定及应用。 主要内容: 数控编程技术的根本概概念: 数控编程一般可以分手工编程和自动编程。 手工编程是指编制数控加工程序的各个步骤(零件图样分析、工艺处理、确定加工路线和工艺参数、计算数控机床所需的输入数据、编写零

2、件的数控加工程序单以及程序的校验等)均由人工来完成。 自动编程是指从零件的设计模型(或几何图形)来得到数控加工程序的全过程。其主要任务是计算加工走刀过程中的刀位点(Cutter Location Point,简称CL点)。编程人员只需依据加工对象和工艺要求,借助CAM系统的交互式菜单,对加工中过程和工艺要求进展简洁的描述,而由编程系统自动算出加工运动轨迹,并输出零件加工程序。 1 程序的组成: 程序的类型:主程序、子程序和库程序。 程序的规章:(1)程序名(个数不能多于8个)。(2)程序内容(包括各G代码和M代码及子程序)。(3)程序结尾。(主程序后肯定要有M02或M30) 2 程序内的G代码

3、 2.1平面变换(G35-G39) ?功能 G35到G39代码用于将基于G17平面上的程序转换到其他平面并且运行它。 ?指令 G35取消平面转换(G17平面) G36G18平面 G37G19平面 G38G18平面 G39G19平面 ?说明 每个G代码与一个工件的对应关系如下: G35 G36 G37 G38 G39 指令 X Y -X -Y 不变 X Y Z Z Z 不变 Z Z X Y -X 不变 -Y G02 G02 G02 G03 不变 G03 G03 G03 G03 G02 不变 G02 I J -I -J 不变 I J K K K 不变 K K I J -I 不变 -J G41 G4

4、1 G41 G42 不变 G42 G42 G42 G42 G41 不变 G41 G12/22 不变 G13/G23 G12/G22 G12/G22 G13/G23 G13/23 不变 G12/G22 G13/G23 G13/G23 G12/G22 H H -H 刀具长度H 不变 -H R R R -R 不变 -R G17 G18 G19 G18 G19 平面 平面转换功能时编程工件的图形与从每一平面箭头所指方向所观看是一样的,以G17平面为例,按G36G39选择的自动转换指令变为每一平面适当的值。 (在圆弧切削方式,工件外形依旧一样,但起始点可能不一样。) 在G36方式,举一个例子,X指令不变

5、化,Y和Z指令分别变为Z和-Y指令。同样,I、J和K指令分别转换为I、K和-J指令,G02/G03、G12/G13、G22/G23和G41/G42分别转变为G03/G02、G13/G12、G23/G22和G42/G41。 2.2英制/米制选择(G70,G71) ?功能 用G代码可以选择直线轴的测量单位。 ?指令 G70英制指令 编程单位 G71米制指令 编程单位 2.3每分钟进给/每转进给(G94,G95) ?功能 用F代码指定的进给速度可以转换为用G94或G95代码,结果可变为主轴每分钟进给或每转进给。 ?指令 G94?每分钟进给 G95?每转进给 ?程序举例 G94 G01F100?100

6、(mm/min.或inch/min) X1000Y1000 G95F10?10(mm/rev.或inch/rev.) S50 M03 G01Z150 *1050=500(mm/min.或inch/min.) M05 G94 G00 Z0 M30 2.4固定循环编程 在下面的例子中,选择G17平面(XY平面、Z和Z的平行轴W轴为钻轴)。 ?固定循环方式的定义 G_ X_Y_Z_P_Q_R_F_L_或G_X_Y_P_Q_R_F_L_ G:G77G79、G81G89和G186中的一个 X、Y:XY平面上孔的坐标(在G91方式为从前面一点到该点的相对值) Z:最终切削深度的Z坐标值(在G91方式从R点

7、到该点的增量值) W:最终切削深度的W坐标值(在G91方式从R点到该点的增量值) P:在孔底的延迟时间 Q:在G83或G87中每次进给的切削深度(增量值) R:间隙点的Z坐标(点R)(在G91中从起始点计算的距离) F:进给率 L:固定循环的重复次数(不指定,有效重复次数为1) (1) 留意事项 ?在同一个固定循环方式中,仅输入XY的坐标值和想要变更的数据。在采纳其他的固定循环时,G代码、钻孔数据Z、R和F代码是必需指令的。 ?在指令固定循环的同时,钻孔轴所在的位置为初始点,在同一个固定循环中,这个初始位置是不发生变化的。假如指令另一个固定循环在指令的同时钻孔轴所在位置是初始点。 ?X、Y、Z

8、和R的地址数据根据所选的G90或G91方式被看作是增量或肯定的。 Q代码应当增量数据并且不是0。 ?F代码用于指定固定循环中的进给率。在同一个定循环中它是模态的, ?G80用于取消固定循环。 ?完成固定循环操作后,在固定循环之前的模态指令再次有效。当用G80取消固定循环后,在固定循环之前执行进给速度指令再次有效。 ?在固定循环的段中,除钻孔轴之外的轴是用于钻孔点定位的轴。 ?假如在肯定方式重复执行固定循环,一样的孔被一次又一次重复加工。假如在单段方式重复固定循环指令,在每加工一个孔后,轴都停顿在段尾完毕停顿处。 ?当固定循环开头时,主轴应当在进给前旋转。 ?S、T和B(第2帮助功能)代码不能指

9、令在固定循环的段中,它们必需在各自的段中指令。 在刀具补偿和3维刀具方式不能指令固定循环。 2.41每一种固定循环的操作(XY平面&Z为孔 加工轴选择) (1) G81钻孔循环(点钻循环) G81(X_)(Y_)Z_R_(P_)F_(L_) 操作 刀具快速移动到X和Y指定的点。 刀具快速移动到R点。 当指定P 代码时,冷却液翻开。 刀具切削进给至Z点。 刀具快速返回到R点和I点。 (2) G82钻孔循环(扩孔循环) G82(X_)(Y_)Z_(P_)R_F_(L_) 操作 刀具快速移动到X和Y指定的点。 刀具快速移到R点。 刀具切削进给至Z点。 刀具停留P代码指定的时间。(不指定P代码,停留时

10、间为0) 刀具快速返回到R点或I点。 (3) G83步进钻孔循环 G83(X_)(Y_)Z_Q_R_(J_P_)F_(L_) J:刀尖退刀值 P:延时 操作 刀具快速移动到X和Y指定的点。 刀具快速移动到R点。 刀具切削进给Q指定的值。 刀具快速返回到R点。 刀具快速移动到距孔底1mm处。 以切削进给,刀具开头加工下一个Q值。 重复步骤和直到加工深度等于Z代码指定的值。 刀具快速返回到I点或R点。 (4)G84攻丝循环 G84(X_)(Y_)Z_R_(P_)F_(L_)(E_) 操作 刀具快速在X和Y代码指定的点定位。 刀具快速移动到点R。 当指定P代码时,冷却液翻开。 刀具切削进给加工至深度

11、Z。 刀具停留E代码指定的时间。 主轴停顿。 主轴反转并且刀具返回到R点。 主轴停顿。 在G98方式刀具快速返回到I点。 主轴开头旋转。 当刀具切削进给时,进给倍率无并且不行能进给保持。 *攻丝循环一主轴惯性螺纹操作。螺纹切削轴的移动与主轴的旋转同步。即使在主轴停顿或在孔底(Z轴)反转时主轴也是随着惯性旋转的。也就是说,可以进展与螺纹导程完全同步的螺纹攻丝。用于主轴惯量螺纹切削F代码(螺纹导程)的单位是mm或inch。F代码的格式如下: F3。2mm(0.01mm999.99mm) F2.3inch(0.001inch99.999inch) 操作 Z轴移动与主轴旋转同步,从R点到P点。 在Z点

12、输出M05。Z轴连续移动并与主轴旋转同步。 当主轴停顿检测信号变为高时,Z轴停顿。 输出反向旋转的M03(m04)并且Z轴开头移动且与主轴旋转同步。 当Z轴返回到R点后,与主轴旋转同步的进给被取削。 (5)G85镗孔循环(铰孔) G85 (X_)(Y_)Z_R_(P_)F_(L_)(E_) 操作 刀具快速移动到X和Y指定的点。 刀具快速移动到R点 当指定P代码时,开头间隙冷却。 刀具切削进给加工至Z点。 用E代码指定刀具的停留时间。 刀具愉以进给速度度回到R点。 在G98方式刀具快速返回到I点。 注1:当指定E代码时,系统认为先择了攻丝循环。(与G84指令相比不同点是没有主轴停顿并且主轴在孔底在孔底反转) 当刀具以进给速度移动时,进给倍率无效并且不行能实行进给保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