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的风景》.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7335826 上传时间:2022-12-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彩的风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多彩的风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多彩的风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多彩的风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多彩的风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多彩的风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彩的风景》.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多彩的风景主要教学内容: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类型课。本课运用自然风景及表现自然风景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掌握观察自然色彩变化的方法,增强表现自然色彩关系的能力,提高学生对自然界色彩变化与关系的审美感受与认识,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同时也为进行色彩写生奠定基础。八年级的学生经过前面阶段的美术学习和生活的观察、体验,对色彩有了感性认识,但不系统,尤其是光与色的关系;同时,他们非常渴望学习如何欣赏印象派作品及正确的色彩写生技法。通过绘画作品的比较,让学生体会、理解绘画作品(重点是印象派绘画作品)中色彩表现的方法,以及作者所表达的审美意境。引导学生对作品中的色彩、笔触进行仔细地观察、体会和比较,尝试归纳分

2、析不同景物的色彩倾向,帮助学生感受作品中特定色彩关系表达出的情感倾向。借助教师本人的油画风景作品,让学生体会不同的色彩表达不同的情境。 作业设置借助图片进行练习,目的是在强化学生对自然色彩的观察与分析的同时,培养学生表现自然色彩关系的绘画表现能力。指导思想: “有意图地运用形、色、肌理、空间和明暗等美术语言,选择恰当的工具、材料,以绘画和雕塑等形式,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在美术活动中,进一步学习色彩知识,提高色彩表现能力”美术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分析 :1.感受大自然丰富的色彩变化,初步了解色彩形成的原因和规律。 2.学习绘画中色彩运用的基本方法,初

3、步掌握使用色彩工具技巧。 3.引导学生体会风景画中色彩表达出的情感和意境。教学思路 :首先有感情地朗诵古诗描述四季色彩景物,并通过图片观察自然色彩;结合物理学的知识,通过动画模拟光解析实验分析色彩形成的原因;随着分析的深入,教师引导学生逐步转向对不同绘画作品的欣赏。然后,从对画面整体的感受入手,描述对作品表现出的情绪、色彩和画面效果的理解;选取局部色彩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色相、明暗和纯度的变化和笔触的运用,讲解自己对作品主题的认识。最后,指导学生根据自己对图片的色彩感受,画一幅小的色彩稿。教学流程图:古诗朗诵导入 欣赏风景图片 动画演示光折射实验分析、探究色彩在绘画中的运用 演示作画步骤学生作画

4、小结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理解绘画作品中色彩表现的方法,以及作者所表达的审美意境。解决方法:多媒体演示,教师引导观察、讨论。教学难点:对色彩的观察方法与表现技能。解决方法:教师引导观察,课堂示范作画,形象直观。教学方法手段:示范、观察、讨论、作业、多媒体演示教学过程:一、 古诗朗诵导入,体验自然之美。1. 先听一段古诗:“春山艳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镜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天有云霞灿然成锦,地生草树裴然有章。大而天地,广而人物,顿成色彩世界矣!”这是古人对自然、四季色彩之美的赞叹。今天,我们来研究大自然的色彩。(出示课题:多彩的风景)2. 伴随着悠扬钢琴曲,多媒体播放风景图片,

5、老师引导欣赏、分析色彩变化。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图7 图8 图9 图10 图11图1、春之艳冶 图2、夏之苍翠 图3、秋之明净、缤纷 图4、冬之惨淡图5、观察受光的沙漠与背光的山峦冷暖变化。 图6、图7比较日出和日落时,云彩以及天空的色彩变化。图8、人们通过色彩来点缀环境,纯色的红、蓝、绿把冬季装点得赋有情趣。图9、观察光照的角度不同,沙漠呈现不同的色彩变化。图10、图11观察洁白的浪花在不同色光照射下呈现的变化。请同学们思考:同样的物体为什么色彩会发生变化?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设计意图 以古诗朗诵导入,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美术课的文化含量,涵养人文精神;播放大量绚丽风景

6、图片,充分刺激学生的视觉,让他们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体会自然之美,学会观察和研究大自然的色彩现象,感受色彩变化规律。二、演示光折射实验三维动画,得出正确结论下面来看一个著名的实验,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利用光的折射实验,确定了色与光的关系。他将一束白光(日光)从细缝引入暗室并穿过三棱镜,白光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紫等颜色,这说明白光(日光)是由这些颜色组成的。物体对光有吸收和反射的特征,从光源发出的光若碰到不透明的物体,在那里一部分被吸收,剩下的部分反射到眼睛中,这就是我们看到的色彩。比如红色,是因为它吸收了光的其他色彩,而仅仅反射红色;黑色是将光都吸收了,不反射光,所以呈现黑色;白

7、色是反射全部的光,故而呈现白色。可以得出结论,物体的色彩变化源于光照的不同,因此,印象派画家认为一切自然现象都应从光的角度来观察,一切色彩来源于光。设计意图动画演示生动、形象,便于学生理解。三、 拓展、合作、探究1.下面来看看色彩在绘画中的运用。(1) 印象派之前的绘画追求严谨、逼真的写实风格,忽略光对物体色彩影响,画面色彩略显单调、沉闷。 图1 图2 图3 图4图1、草垛 (晚) 图2、草垛,下雪的早晨图3、草垛,夏末早晨 图4、日落的草垛(2) 印象派大师莫奈非常注重光与色的研究和表现,草垛系列尤为明显,在平常人眼中,草垛就是黄色的,但在莫奈的笔下,草垛的颜色在不同光照下呈现出绚丽而有激情

8、的色彩。2.在表现色彩上,每个画家的风格各不相同,请同学们来分析比较两位画家的绘画风格。学生分组讨论,选出代表发言,教师总结。n 凡高的作品色彩明快艳丽,色块之间反差极大,使画面节奏感很强,象摇滚乐一样;奔放、豪迈的笔触,(局部放大)表现了画家热烈的情绪和对生活的热爱。n 俄罗斯画家列维坦的三月色彩变化细微,画面宁静,象抒情曲一样,和谐而统一。3. 老师自己在绘画过程中,对色彩也有自己的感悟和表达,请欣赏老师的两幅风景油画。(课堂展示老师的绘画作品,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n 船采用暖色调,强调个人主观色彩,有意识削弱光源色,追求画面的祥和、宁静。n 有雾的早晨采用冷色调,以写实为主,注重刻画薄雾中石桥的色彩变化,光影由虚到实,朦胧的薄雾和凝重的石桥营造出诗一样的氛围。四、尝试表现1.欣赏了这么多作品,同学们一定想自己动手画一幅风景画,老师先来演示作画步骤。(教师的适时示范,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为以后的写实打下基础,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 (1)构图 (2)大体色彩倾向 (3)细部调整2.运用所学知识,画自带风景图片,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的色彩感受。五、教学评价展示学生作品1. 请2-3位学生谈谈自己作品的色彩感受。2. 教师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