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制作好的教学课件.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7335210 上传时间:2023-10-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制作好的教学课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如何制作好的教学课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如何制作好的教学课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如何制作好的教学课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如何制作好的教学课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制作好的教学课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制作好的教学课件.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上好一堂科学课 -沅江市草尾镇上码头学校徐桂元小学科学课可以看成是物理、生物、化学合并而成的一种课程。在许多学校,并没有专职的科学教师,科学课都是由其他学科的教师兼职,面对科学课上常常要准备许多器材,要做实验,面对新的教学模式,面对新的教学目标,许多科学老师都有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即使认真准备了,也不知道怎样把它上得精彩。在科学课上,常常碰到的问题有以下几种:1、课前准备不充分,课上学生积极性不高。科学课本身是一门丰富多彩的课程,它生动、开放、具有趣味性,内容设计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如果教师课前不认真备好课,准备好材料,只是将科学知识“填鸭式”地告诉学生,让学生失去亲身体验

2、科学探究的机会,学生就体验不到学习科学的乐趣,更谈不上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科学素养了。2、学生跑题,教师不知如何是好。有时候我们感到备课很累,为什么呢?我们设想学生朝一个方向去,而学生偏不向一个方向去。于是课堂上出现这样的现象:鼓励学生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结果学生虽然提出了很多的问题,可是我们的老师只准备了一种方案的材料,学生提出来的许多问题在课堂上很难研究。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是将学生的问题置之不理,转而研究老师的方案。3、课上教师不能把握教学节奏,出现“一动就乱”、“一乱就收”、“一收就死”的现象。有时候,课前认真准备了,可是,课上还是会状况百出。比如,在有实验的课上,常常会出现“一动就乱

3、”的现象。当教师一声令下,开始动手操作时,下面就炸开了锅了。孩子天生好动,好玩,缺乏纪律性。实验开始之后,他们的活力一发不可收拾。如果教师看到这种情况,“一乱就收”的话,往往会导致“一收就死”的结果。教师在孩子们还没有玩够,还没有探究完的时候“鸣金收兵”,教师将会陷入被动局面,课堂也会失去色彩。因为,孩子们的好奇心还在实验上,还在玩上,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他们根本不能聚精会神地研究。4、一些时空跨度大、周期性长的实验难以进行。不难发现,许多科学教师面对一些时空跨度大、周期性长的实验(比如,三年级下册可爱的蚕宝宝、六年级下册月相的变化)没有耐心进行下去,总是抱怨这样的课无法上,于是只是在课上将相关

4、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便“大功告成”。这样的科学课是无意义的,科学知识并不是科学课的唯一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才是科学这门课程的最终目的。针对科学课上出现的这些问题,结合自己多年来的从教经验,我觉得上好一节科学课应做到以下几点:1、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弄清科学课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2、了解科学课的基本模式。实验课型:创设情景,引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汇报交流实验结果结合生活实际,拓展延伸。观察课型:创设情景,提出猜想合作观察,论证猜想汇报交流拓展

5、延伸。实验课、观察课:观察现象,整体驱动,提出任务交流生疑,分层驱动,分解任务质疑反思,深入驱动,完成任务体验感悟,再次驱动,拓展任务。其实,科学课没有绝对的“模式”可套用,教师而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教材的不同,去精心设计。3、优化教学过程:做到教与学相结合、知情意行相统一。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教学的双边活动要同时展开,要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中心来组织课堂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课内与课外之间要形成教学信息传递的多种通道。(可以以填写实验记录表的形式传递信息,也可以以科学日记的形式交流信息。)教学中,既有师生之间的合作、生生之间的合作,也有学生与家长的合作;既有课内的活动,也有课外

6、的活动。教师要发挥控制、协调、指导、总结的作用,有时候教师还要亲身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去。(如月相的变化教材就要求老师组织学生观察一个月的月相,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应亲身参与,这样教师才能及时、准确地了解到观察活动中发生的状况,才能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4、设计好实验材料呈现的时机,把握好实验结束的时机。一节精彩的科学课,实验材料的呈现时机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如果,材料呈现的时机恰到好处,就会事半功倍。相反则会影响整节课的教学效果。比如,在教学声音的产生时,就要分层、适时地呈现实验材料。一开始让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制造出不同的声音,猜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然后呈现出塑料袋、橡皮筋等材料让学生制造出声音

7、进行探究,最后再呈现出音叉、三角铁、吉它、鼓等物体进一步验证,并得出结论。如果在教学中,教师一股脑儿地将实验材料全部交给学生,可想而知,学生的注意力必将分散,探究活动不但不能深入,而且课堂会陷入疯狂的交响曲中。在有实验的课中,实验结束的时机也要把握好。如果过早地结束,学生还没有探究完,整个探究活动就半途而废。如果结束的晚了,既浪费了时间,也容易让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淡化。因此,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注意观察学生的状态,关注实验的进程。5、教学评价是催化剂。教学评价的内容要丰富:可以对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评价,对学生的情感、态度、科学观、价值观进行合理评价。 教学评价的方式要多样化:可以是以鼓励为主的评价(针对弱势群体),或者小组内互相评价、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等。科学课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上好科学课不是一句口号,而应该落到实处,也就是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让我们从现在起,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尝试,给孩子们创造出一节节精彩的科学课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