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琼《项链》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7331329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吴琼《项链》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吴琼《项链》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吴琼《项链》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吴琼《项链》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吴琼《项链》教学设计.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项链授课教师李金辉总 4 课时第 2 课时教材分析这节课旨在通过选取一个突破口(第一部分的静态描写)去解读整篇小说,从而体会小说精巧的构思和细致的描写,进入人物(玛蒂尔德)丰富的内心世界(爱慕虚荣),体悟作者表达的主题(讽刺),以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培养学生鉴赏小说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让学生树立健康的人生观。本节课是第二课时,之前学生们已经了解了作者简介和当时社会大背景,粗略浏览的课文,梳理了小说的思路。学情分析学生学习小说积极性比较高,尤其是面对这样精巧的文章,很喜欢阅读对话,动作,情节等相关文字。而对那些静态描写,却视而不见。针对这些情况,设计了本堂课。在之前的课堂里,学生

2、们已经学习过了分析小说的三要素,所以在上课过程中始终贯穿着这篇小说三要素之间的联系。三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2理解第一部分静态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3体会小说的精心构思和巧妙布局。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分析,评判作品的能力。2锻炼结合理论(小说三要素)来分析实际作品的能力。德育目标:学会正视现实,不能学习玛蒂尔德的爱慕虚荣心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健康的心理。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学习作者的精巧构思2品味重点段落,赏析细腻的静态描写3作品中小说三要素之间的关系4树立健康的心理【教学难点】1分析小说静态描写和人物性格的关系2作品中小说三要素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及

3、设计意图1 诵读法,组织学生在朗读中揣摩作者意图,体会小说的细腻的心理描写。2 探究式学习,对名著敢于质疑,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分析这部分解决问题。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目标达成预测【教学流程】一课前感知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复述一下项链的故事情节,人物:玛蒂尔德;情节:借丢赔识。板书:人物、情节。2 引导学生自由发言,说出“你认为这篇文章中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就本篇文章来说,吸引人的地方很多,结尾的出人意料,情节的偶然性等等都是被人津津乐道。3 在提问的过程中,有同学提出开头部分的静态描写似乎没有什么用,如果从“有一天”开始,直接讲述故事情节,情节

4、就会更紧凑一点。由此引出下面的教学过程。二文本梳理1 设置悬念:作者为什么要费那么多的笔墨来静态的写人物?小说大师会不会犯一个连中学生都能看出来的错误?为了更好的研究这一部分,教师带领学生仔细的读一遍课文。2 在读的过程中,注意让学生找出出现频率最多的动词。3 老师和学生朗读课文。三玛蒂尔德人物形象的分析1 最多的动词:梦想。几次提到?七次2 找出七次梦想的句子。让学生评价一下玛蒂尔德的梦想:美好。3 然后再对照着梦想,在文中找出描写现实的句子。可以看出,现实和理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相比之下玛蒂尔德梦想的特点流于表面。4 她的丈夫面对这样的现实是什么态度?而玛蒂尔德自己呢?把她的心理感受在于那

5、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5 在对比当中归纳出玛蒂尔德的性格特点爱慕虚荣。(三要素中的人物)6 归纳:这部分静态的展示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正是由于有这样的性格特点,才有了后文的情节发展。四分析这一部分和后文的关系“因与果”、“面与点”1 因为她爱慕虚荣,才会有后文的情节发展。2 前文有同学说情节偶然性,即使再偶然,也会有类似的悲剧发生。即使没收到请柬,即使没借项链还会有另外的事情让他付出代价。所以第二个关系是面与点的关系。一1课前复习,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状态,并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2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能主动地去赏析名著。3我们不仅要针对这个问题进行解答,还要对他的这种敢于质疑的精

6、神进行鼓励。二1引起悬念,让学生更有兴趣,并明确本节课的任务。1 设置问题,使学生学习更有目的性。三1-3。将问题简单化,符合学生实情。4。在对比中得出结论回到原文中来6及时归纳,让学生有个目标性完成的心理感受四1用启发式,相信学生会分析出正确答案。2这是难点,需要仔细分析。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目标达成预测五分析小说三要素中的“环境”1 在本段中有一句话是环境描写,找出这句话。2 结合上节课内容,简单的分析当时的社会环境。得出结论:越是伟大的作品,越能深刻反映社会的现状。六德育教育 鲁迅的“悲剧论”,玛蒂尔德的悲剧不是偶然,是必然结果,所以七归纳三要素情节

7、:借丢赔识1人物:玛蒂尔德 爱慕虚荣环境:社会环境 小资产阶级2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相互影响结论:这一部分并不是可有可无的,是整篇小说的“序幕”八思维拓展开始我们为什么会认为这段文字多余?中国传统小说和外国小说的对比,引出中西方文学乃至文化的差异。九预习及作业本段中有很多心理描写,找出相应的词语。我们通过今天的学习,知道了玛蒂尔德是一个爱慕虚荣的人,除了这个特点,她难道没有别的特点了吗?每个人都是复杂的。我们下节课根据大家的作业,来分析这个复杂的形象五1加深难度。让学生体会到有些问题并不是直接给出答案的。六语文教学中贯穿德育教育七及时总结,明确学习目标八,不仅学习知识,还分析了思想根源九作业和预习设置悬念,激发出学生的积极性。板书设计 项 链莫泊桑情节:借丢赔识人物:玛蒂尔德 爱慕虚荣 =环境:社会环境 小资产阶级序幕:“梦想”和“现实”的对比J 1J 2J 3J 4J 5J 6J 7L 1L 2L 3L 4L 5L 6L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