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为什么还要阅读经典?.docx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7330952 上传时间:2024-02-1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7.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今天为什么还要阅读经典?.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今天为什么还要阅读经典?.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今天为什么还要阅读经典?.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今天为什么还要阅读经典?.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今天为什么还要阅读经典?.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们为什么还要阅读经典教学反思及课后习作山海关一中 石红禳一、课堂的整体设计比较巧妙,实操性很强。选修本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节选的文段多为诸子作品,但在第一单元入门四问中选录了今天为什么还要阅读经典这篇文章,它原是刘梦溪老先生于2003年刊发在中华读书报上的一篇文章,它作为“相关读物”出现在开篇,主要是在为了提供这册书的阅读方法。刘先生在文章中首先结合当下“文化垃圾”充斥的现象提出阅读经典的重要性,继而结合孔子及儒家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中的不同遭遇,郑重提出要回归论语等经典作品本身来汲取文化营养,刘先生认为阅读经典主要是为了文化传承的需要,他希望学生多读经典,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让学生通过读书改变气质

2、,提升文化素质。指导性的文章该怎么讲,我以前没有接触过。查阅了相关资料,我发现几乎没有直接对这样的文章进行设计的,仅有的几份资料也都是结合具体的文段来实践作者文章中提到的方法。基于这样的先例,我对这篇文章进行了相关设计,即结合文章中提到的相关经典,按照作者自己提到的方法进行解读,最后落实到经典文化的当下意义。这节课按照这样的设计实际操作后,得到了同行肯定性的评价。二、学生的倾听及应对反驳能力尚待提高。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讨论环节及当堂写作环节都做得很到位,很实在,把文化经典的价值落到了实处,但学生针对“入世”“出世”表达自己观点的环节还有待提高。在这一环节,学生更多的是表达自己的看法,对其他学生的

3、陈述没有做到认真倾听,所以对别人的观点没有做出相应的反应,导致课上学生的发言连贯性不强。三、教师对点拨时机的把握能力需要提高。在说到陶渊明“归隐”生活的潇洒自足时,学生多是引用学过的作品,这一点非常好。而在理解陶渊明内心深层的痛苦时,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是从自我的角度出发进行推理猜测,而没有用具体的作品来证明,这一点实在是一个遗憾。因为在选修本中国古典诗歌散文欣赏这册书的第一单元中就有陶渊明的杂诗十二首(其二),诗中最后四句“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念此怀悲悽,终晓不能静”,集中表达了作者感叹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情怀,而且这首诗恰恰是做于作者归隐田园之后。这么好的资料没能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回顾

4、对比,实在是很大的遗憾。四、学生的读写结合环节及课后改写设计效果很好。学生结合课上所学对自己的初读心得进行修改,这一设计把阅读收获即时转为写作能力,效果不错。针对外显的思维导图,学生课下充实完善自己的小短文,然后扩写为一篇大作文,这样的设计让学生认识到写作不是胡编乱造的,而是对自己观点的真实表达,更新了学生的写作观念。而且课下学生的作文很快就写好了,这也是学生收获较大的地方。附:学生课后改写的大作文宿命?使命!高二四班 张云佳“没有任何人是一座孤岛”,这句名言是在强调任何人都要在社会中生存,不可能与社会脱节。如此就要从“入世”与“避世”中作抉择。如孔子积极入世者有之,如陶渊明消极避世者有之。我

5、无意厚此薄彼,且听我慢慢道来。孔子是大儒,带领弟子周游列国传播自己的治国理念,即使别人都不接受也不停下他心向天下大同的脚步。像孔子这样的人有很多,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又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又如“不畏浮云遮望眼”的王安石,又如精忠报国的兵马大帅岳飞。他们都在用自己的积极“入世”来影响他人,影响社会,即使散发的光芒只有萤火之微也绝不后退。对他们来说,“积极入世”不仅是他们的人格宿命,更是他们的人生使命。而像五柳先生那样的“避世”者也不乏其人。他们也曾经积极努力过,也尝试过以自身的烛光来照亮社会的黑暗之处,只是他们看不到希望。失意的他们开始避世,如

6、局外人一般默默关注着动荡的时局,只是不再插手其中。他们或是隐居田园,过起“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的田园生活;或是一身青衣,无拘无束地游山玩水,饮酒作诗如神仙般快活。他们也有影响,只不过仅限于他们自己,过好自己那无拘束的逍遥隐居日子,不再为世事而烦忧,这是他们的性格宿命,却少了那份沉重的使命。入世之人与避世之人,看似截然不同,实则又有几分相像,避世之人只是失意的入世之人罢了。他们都曾心系大同,只是有的对社会失望而隐逸,有的继续留在无道的尘世完成“使命”。失望的隐士成了历史中的一道风景,而入世的“使徒”却衍生了无数的后代那些呐喊着的反战的讲师们,那些鞠躬尽瘁的科学家们,那些俯就在社会底层深深扎根的支教老师们,他们肩负使命,怀着希望迎接每一天的太阳。他们忠于工作,忠于责任,这也是他们的宿命,更是他们的使命。如果你问我,成功失败都是宿命吗?我会告诉你,成功失败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积极投身到时代的洪流,不问宿命与否,只问使命在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