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生的实践操作中获取生成性教学资源.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7329894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学生的实践操作中获取生成性教学资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从学生的实践操作中获取生成性教学资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从学生的实践操作中获取生成性教学资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从学生的实践操作中获取生成性教学资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从学生的实践操作中获取生成性教学资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学生的实践操作中获取生成性教学资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学生的实践操作中获取生成性教学资源.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省襄阳市松鹤路小学 周厚萍(邮编 441002)从学生的实践操作中获取生成性教学资源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学期圆锥的体积两次教学片段的对比、反思与启示【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区域课堂教学基本模式的不断创新,小组合作学习逐渐走进了我们的课堂。由于它在改善课堂气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善课堂的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协作精神等方面实效显著,因此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被广泛地运用于日常教学中。只有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实践操作,合作交流,同时把所学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起来,让学生再实践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从而提高课堂

2、教学效率。【关键词】:教学基本模式创新 小组合作对比 反思 启示目前,樊城区的“三究四学”高效课堂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着,广大中小学教师正在将课堂教学改革深入推进,如果我们想成为课改达人、课改卓越人的话,就必须在课堂改革中下功夫。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组合作学习逐渐走进了我们的课堂。由于它在改善课堂气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善课堂的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协作精神等方面实效显著,因此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被广泛地运用于日常教学中。【主题】:教学圆锥的体积时,为了让学生能理解“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教学时,教师们都要安排让学生分小组做实

3、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得出这一结果。有关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各的高招,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到底什么样的方法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得到自主发展呢?那么到底什么样合作探究又是最有效的呢?下面采摘两个教学片断进行对比,希望能从中得到一些有益启示。【片断一】:(六班教学情况)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你们的实验工具圆柱体和圆锥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各小组同学开始观察比较、然后汇报。 一组:圆柱体的底面积和圆锥体的底面积相等。 二组:圆柱体的高和圆锥体的高相等。 三组:圆柱体和圆锥体等底等高。 师:很好,圆柱体和圆锥体等底等高。那么,它们的体积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分小组做实

4、验来看一看,请同学们做好记录。 学生动手做实验,然后汇报实验过程和结果。 一组:我们把大米装入圆锥体内,装平后倒入圆柱体中,一共倒了三次,说明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3倍。 二组:我们把大米装入圆柱体内,在把圆柱体内的米倒入圆锥体中,能倒3个圆锥体,说明圆柱体的体积是圆锥体的3倍。 三组:我们的方法和生1相同,也可以说明圆锥体的体积等于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反思】: 从表面上看,教师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利用做实验的方法,使学生感知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并且好像是让学生亲手操作,也合作交流了,好像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似乎顺利成章,但细细琢磨,有一些问题引起我们的思考。 问题

5、一:看似教师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但是教师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合作交流,是教师设计好的路让学生去走,只有这条路可走,还可以让学生直接到达知识的彼岸,不走一点弯路,看似设计的非常合理,但学生对知识来龙去脉没有很好的理解,更没有将新知识纳入已有知识的结构中,只有一种可能性,不能让学生产生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问题二:教师虽然先让学生去观察比较圆柱和圆锥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从比较也得出等底等高,学生是在老师的指引下走过来的,对等底等高的理解并不透彻,所以导致后面教师让学生判断和填空时,学生错误率较高。 基于对以上两个问题的思考,我组教师对这一课题进行再一次研究,并改进

6、了实验的方案,到另一个班开展实验。【片断二】:(六2班教学情况)师:同学们,你们每小组课桌上都有一个圆柱体、一个圆锥体、一些大米,今天老师请你们运用这些材料做一个实验,看看圆锥体内装满米后往圆柱体内倒,米几次能把圆柱体装满,请每小组同学分工要明确,要合理安排每个同学合作的任务,并请做好实验记录,并讨论得出实验的结果,明白吗?开始行动吧!学生们在组长的带领下,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各行其职开始做实验,实验后归纳汇报。 一组:我们将空圆锥体里装满米,然后倒入圆柱体中,三次正好装满。说明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三分之一。 二组:(有点惊喜):我们也是三次倒满,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三分之一。 三组:(有点疑惑):

7、我们将空圆锥装满米,往圆柱内倒,四次正好装满。说明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四分之一。 二组:不对,是三分之一,不是四分之一。 四组:不对。我们还没有倒三次,只倒了两次就满了,说明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二分之一。 同学们争论不休,相持不下。 师:同学们,答案怎么不一样呀!让我也来试一试吧!你们可要认真观察啊。将空圆锥里装满米,倒入空圆柱里,一次,再来一次,两次刚好装满。说明圆锥体积是圆柱的二分之一。怎么回事呢?到底哪个答案正确呢?同学们开始议论纷纷,有位同学立即站起来。五组:老师,你拿的圆柱体太小,你用我们的这个试一试吧!在同学们的邀请下,我又一次开始了实验,刚好是三次。另一个同学说老师我也想试一

8、试,他又拿来一个开始了实验,刚好是四次。 这时,同学们开始拿起圆柱和圆锥进行比较、观察、认真研究起来,还有的同学开始窃窃私语,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二组:(三次倒满者)发现了发现了,我们组的圆锥体的底面积和圆柱体的底面积相等,圆锥体的高和圆柱体的高也相等。四组:(两次倒满者)我们组的圆锥体和圆柱体的高一样,但是它们的底面积却不相等。三组:(四次倒满者)我们组的圆锥体和圆柱体的高和底面积都不相等。学生甲:我知道了,只有在圆锥和圆柱在等底等高的情况下,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师:是的,这位同学总结的非常准确,只有当圆锥和圆柱在等底等高的情况下,圆锥的体积才会等于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反思

9、】:第二次教学时,改变了前一个班级的单项实验为多项实验。之前在教圆锥的体积公式推导时,都是直接用等底等高的一对圆柱和圆锥去实验,我认为这样做,从表面上看是让学生在动手实验,合作交流,而实质上是在重操前人研究的实验结果,没有达到实验的真正目的。本节课中的实验设计是分别用等底等高、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高底都不等的圆柱和圆锥去实验,让学生大胆尝试,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主动获取知识。我们注重了故意制造矛盾,对“等底等高”这一概念学生往往出现错误的理解,我们不回避它,而是故意暴露问题,有意推迟给出正确答案,让学生充分讨论甚至发生争论,进而引发学生合作探究。同时,留出充分的时间、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

10、问题,去解决问题,让学生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学生探究的空间更宽广,主动求知的意识增强,学习积极性提高,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启示】:通过两次不同片断的教学,我们得到了一些启示:一、相信学生的能力 教育不只是一种简单的“告诉”,也不是设计好了路让学生跟着走,我们应该相信学生的能力。学生拥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水平和认知系统,当他们遇到一个新的有待解决的问题时,他们会自己主动从已有知识结构和生活经验中去摸索、去收集、去讨论、去猜想、去合作、去交流、去验证、去构建,直到解决问题。老师应该相信学生他们有能力解决问题,把发现的权力还给学生,把课堂交给学生,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亲自经历知识的形成过

11、程,大胆地让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二、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是几个学生围坐在一起,面对面地讨论、合作、交流、实践、操作,打破过去那种全体学生面向黑板,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的束缚。通过实践我体会到,这种学习方式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在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总要扭过头来看着他,不仅要听其声还要观其颜,因此学生愿意接受,参与的积极性很高。由组长对小组活动进行组织和分工,发言要有顺序,尽量让不爱讲话的学生先说、多说,当一人发言时其他成员必须认真倾听,别人讲完后再发表自己的观点。不去强调学习成绩的优劣,这样生成的小组才有可能具有团队精神,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与自己所在的小组荣辱与共,形成

12、巨大的合力。每个小组都应是团结合作的集体,靠集体的力量去解决问题,在这个集体里大家互相团结,共同进步。三、培养学生人人参与学习学生参与的程度是衡量课堂效率的重要标志,离开了学生的参与,整个过程就变成了老师唱独角戏的过程,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体现,难以发挥。我们必须放弃这种做法,真正实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课堂教学最理想的境界是人人参与,课堂上,每一位学生都能全身心的投人到学习中去并能按照自己已有的数学知识去探讨新的问题,“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式就能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同时,每个小组中的每个学生都是发展变化的,每个人提出的问题都值得大家重视的,这样每一个学生都是主人翁,都敢于表现自己,使每位同学

13、的个性、能力、思维品质能得到全面发展。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为教师我们不能束缚学生的手脚,让学生一直被老师牵着走,这样一旦教师松开手,学生就会摔跤;学生总有一天会离开老师离开学校,独立去面对社会,我们教给学生的应该是学习的方法,而不只是一些纯粹的简单的知识。以新课改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要求老师善于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勇于“异想天开”,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数学交流主要表现在学会与他人合作,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意识。实践活动通常采用小组合作、共同探究的形式进行,教师

14、首先提供让学生积极参与的宽松环境,让每个学生有效地参与,同时也为学生创设一个便于交流的情境,鼓励学生明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接受他人的思想。由于独生子女更容易养成惟我独尊的性格,不会倾听别人,不会欣赏别人。因此,操作活动中应关注学生间的人际交流、观点交锋及智慧的碰撞,为学生形成健康的合作意识打基础。而新课改中的数学课就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合作与交流的机会,在高效课堂上,学生人人参与学习展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使得各方面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六、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堂教学应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仅仅让学生取得一个装知识的袋囊。在高效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15、,让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参与,大胆合作交流,感受学习的乐趣,体验探索的成功,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数学课堂教学既要让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还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的情感态度,更重要的是学会自主探究,自己去发现,学会像数学家一样进行研究、创造,这样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更为学生的整个人生做奠基和引导。总之,在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之前,教师一定要思考:我们小组合作操作的目的是什么?什么样的小组合作操作活动是最有效的,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为了操作而操作。我们一定要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让他们真正地去合作、去探究、去思考、去发现、去构建知识。只有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实践操作,合作交流,同时把所学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起来,让学生再实践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