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的心理特点与沟通技巧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7323445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残疾人的心理特点与沟通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残疾人的心理特点与沟通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残疾人的心理特点与沟通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残疾人的心理特点与沟通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残疾人的心理特点与沟通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残疾人的心理特点与沟通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残疾人的心理特点与沟通技巧(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残疾人的心理特点与沟通技巧志亮刘艳虹 柏丞刚 钱来源:第 29 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网站2008年9月6日至 17日,第13届残奥会将在北京举行,届时将有来自世界各地的4000 名残疾人运动员和数千名媒体记者、教练员、技术官员来京参加盛会。国内的残疾人也将怀 着欣喜的心情,以各种方式参与其中。志愿者要服务好如此规模庞大的残疾人群体,需要深 入了解残疾人的心理特点,掌握沟通的技能和技巧,才能胜任服务工作。第一节 残疾人的心理特点一、视力残疾者的心理特点人在生理素质的基础上,由于生活条件、教育环境、社会地位以及实践活动等方面的差 别,形成了群体之间不同的心理特征,个体之间不同的性格和气质。重大的生活经

2、历,特别 是早年的生活事件,对一个人的个性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视力残疾者或是完全看不见,或 是仅能看见模糊的事物形象,由于接受外界信息的途径不同,因而形成了视力残疾个体心理 过程发展的特殊性。但同时他们也具有许多与健全人共同的本质特点,如:视力残疾个体的 心理发展趋势与普通个体的规律完全相同,都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由被动到 主动,由零乱到成体系的过程;视力残疾个体的发展也受先天素质和生理成熟程度的制约; 环境和教育同样也是视力残疾个体发展的决定性条件。(一)视力残疾者的感知觉特征1部分或全部地丧失视觉,使得视力残疾者只能感知部分或不能感知视觉信息,容易 形成不完整、不正确的感知觉。

3、如“盲人摸象”的故事就说明了这种问题。同时,听知觉的选 择性会受到环境声音的干扰,比如,盲人运动员在比赛时要求观众保持安静就是这个道理, 否则,他们有可能将观众发出的声音误认为是裁判员的声音而做出动作导致犯规。2听觉和触觉功能得到增强。俗话说“盲人的耳朵特别灵”,实际上并不是他们的听力 比健全人好,而是他们更加注意听,形成较高的听觉注意力;对声音信息的分析也更为细致, 达到较高的听觉选择能力;听觉表象更为丰富,形成较高的听觉记忆力。像盲人运动员借助 领跑员的声音引导进行赛跑,通过声音辨别来球,进行门球比赛,就说明他们灵敏的听觉能 力。盲人利用回声,在路上独立行走不会撞到树上,也不会撞到墙上,利

4、用回声衰减度可以 估计房间大小,辨别房间内堆放东西的多少,这正是盲人充分利用听觉的结果。是对丧失视 力的代偿和适应,也是视力残疾者自身生理条件和生活条件所决定的,专业上称之为“障碍 觉”。盲人的触觉感受性也优于一般健全人群。他们依靠触知觉中分辨物体的各种不同属性 (如大小、形状、结构、温度、光滑度、硬度、重量、比例、距离、方向等)。3空间知觉的形成对盲人特别重要。空间知觉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距离知觉, 立体知觉、方位知觉等。空间知觉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后天学习的结果。视力残疾者的形 状知觉、大小知觉主要靠触觉和运动觉;他们依靠听觉、触觉、嗅觉、运动觉等可以认识物 体的空间关系和自己在空间的

5、位置,形成空间知觉并指导自己的定向运动。例如,盲人跳远 运动员凭借步幅移动的运动觉形成距离感,从而能够在自己最佳的距离内助跑和起跳。4受视觉缺陷的影响,视力残疾者的听觉、触觉、嗅觉等有意注意有所加强,其中, 视力残疾者对听觉注意更为突出,注意的稳定性相对较高。例如:对方的衣着、服饰、神态 等发生变化时,健全人的注意都会受到干扰,而视力残疾者则不受这些视觉方面的刺激,仍 旧做到凝神定气“洗耳恭听”。而注意分散时,他们会出现与活动或场景不相干的面部表情或 小动作。5在记忆方面,先天盲的视力残疾者完全没有视觉表象,他们对颜色、明暗、空间透 视没有概念,对人的表情缺少视知觉表象;后天盲的视力残疾者失明

6、前获得了一些视觉表象, 但因得不到强化会逐渐弱化甚至消失。有残余视力的视力残疾者,可获得一定程度的视觉表 象。所以,其记忆一般以听觉记忆和触觉记忆为主。在识记方法上,视力残疾者机械识记的 能力较强,短时记忆的广度常优于同龄健全人,并且依靠敏锐的触觉能够分辨和熟记各种常 用物品的特征。6在想象方面,虽然,视力残疾者以视觉表象为材料的想象受到限制,可能很难领会“日 照香炉生紫烟”、“落霞与孤鹜齐飞”的意境,但是,他们可以形成听觉想象。视力残疾者常 常将常人所不注意的声响信息或语词连贯起来,展开丰富的想象。7在思维方面,视力残疾对个体思维的影响可以从两方面来分析。一方面,视力残疾 者在实践的时间、范

7、围和多样性上不可避免受到限制,其内部活动动力也因为视力残疾相对 有所减弱,因此会影响视力残疾者思维的发展。如形成不正确的概念,推理判断容易产生错 误,思维出现片面性,容易被事物的外表所影响,而未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等。如年幼的盲 童有的会认为会飞的都是鸟类,圆的能吃的是水果。另一方面,由于视力残疾者的语言发展 一般不会受到视觉缺陷的影响,因此,他们的语文水平与常人无异,并且能够进行复杂的逻 辑思维。8视力残疾者的语言有一些特点。在口语方面,视力残疾者由于听觉功能正常,因而 语言表达能力完全可以达到同龄健全人的水平。但是对于全盲人来说,尽管他们也能说表示 颜色、运距离物体等词汇,如“波涛汹涌”、“

8、一望无际”、“白雪皑皑”、“雪白”等,可是由于 缺少视觉经验,会造成词与事物形象相互脱节的现象,对词义的理解往往是意会而难以言传。 同时,对视力残疾者而言,语言表达时本身缺少表情、手势动作,他们也无法观察或体会到 他人的面部表情和体态语言。在书面语方面,全盲人需要使用盲文,有残余视力的人可以凭 借助视器阅读印刷体文字。盲文又称点字,国际通用的点字由6 个凸起的圆点为基本结构组成,是专供盲人摸读、 书写的文字符号。1829年由法国盲人路易?布莱叶(Louis Braille, 1809-1852)发明,国际 上用他的名字来命名盲文(Braille)。点字盲字,在纸面上有的凸起,有的不凸起,形成6

9、4 种变化,即64种符形,在每个符 号(单位称“方”)左右两列,每列各三个点,从左边自上而下叫做1、2、3 点,从右边自上 而下叫做4、5、6 点。(1)数字盲文解读:每个数字的盲文前面都有个“3456”点符形,是数号,表示后面的读作阿拉伯数字。(2)英语字母盲文(英语一级盲文)解读:英语盲文a-j都只是用了 1245点位,和数字的点位一样;k-t是a-j下面加上 第3点。(二)视力残疾对个体个性心理的影响目盲带给视力残疾者的不仅仅是身体、运动、认知发展的影响,同时还直接或间接地影 响个性心理特征人格的形成和发展。1视力残疾者自身对目盲的接纳程度是影响人格建构的内部因素。参加残奥会的盲人 运动

10、员应该说都是生活的强者,他们能够理智地认识和对待自己的残疾,在体育运动中发挥 自己的特长,获得生活的乐趣。但是,如果视力残疾者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缺陷,因残疾而 封闭自我,主观上不积极地与人交往,客观上受活动不便、活动范围有限的影响,这种隔离 于社会的生活方式,将会制约健康人格的形成。2社会环境也会影响视力残疾者人格的构建。社会环境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 标志,包括心理社会环境(如人的行为、风俗习惯、法律和语言等)和物理社会环境(如建 筑物、道路等)。如果社会对盲人抱有偏见,无知者对他们不公、不善,甚至于歧视的态度; 其周围的人缺少与他们的沟通;社会环境中缺少符合盲人需要无障碍设施等;都会影

11、响视力 残疾者人格的正常发展:出现自卑、无助、焦虑、缺乏归属感等人格障碍。例如,参加残奥 会的各国各地区盲人运动员许多是首次来中国来北京,对于赛场、住宿地,以及北京的历史 文化、人文风俗和地理环境肯定不熟悉,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帮助自然会产生焦虑,甚至 恐惧的情绪,影响正常参赛。因此,志愿者的热情服务表面上是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实质上 是使他们内心得到温暖,人格得到尊重。二、肢体残疾、脑瘫者的心理特点肢体残疾者在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方面与常人并无明显的区别,但由于 本身形体的损伤,某些能力的丧失和随之而来的社会角色、经济收入等的改变,以及社会上 某些不正确的价值观所带来的不公正的态度

12、,使得肢体残疾者在个性特征方面存在着不同于 健全人的突出特点。并且这些特点由于残疾的程度不同、残疾发生的时间不同以及残疾人生 活的环境不同而表现出差异。(一)独立性与依赖性独立意识是指个体希望摆脱监督和管教的一种自我意识倾向。作为一个心智健全的肢体 残疾者也希望以一个“成人”的角色进入社会,要求取得与成年人同等的权利,要求社会承认 他们的社会资格。他们喜欢独立地观察、认识、判断事物,独立地思考和行动。他们渴望独 立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积极组织并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喜欢与同龄人聚在一起探讨问 题,交流思想,更新认识,探索人生的奥秘;喜欢自己动手解决问题;不喜欢别人过多地指 责、干扰和控制他们的

13、言行。但是由于行动困难带来的学习、就业问题,以及由此而带来的 经济上不能独立等问题,使他们需要依赖别人的帮助才能解决某些力不从心的实际问题,但 却又不愿让人们看到他们的依赖性。这就体现出独立性与依赖性之间的矛盾。事实上,只要条件允许,肢体残疾者可以从事许多想从事的工作和活动,从中得到成功 和奋斗的乐趣。在雅典残奥会上为该国夺得4块金牌的传奇式射击选手乔纳斯?雅各布森来 是瑞典射击协会会员,平时和健全选手一起训练,而且还总是打得比别人都好。他说:“如 果将残疾人打入另类,才真会有问题。我们和健全人真的没有很大不同。我们其实并不想让 别人管得太多,我们能照顾好自己。 ”(二)孤独与交往孤独是残疾人

14、普遍存在的情感体验。一方面,肢体残疾者和盲人在行动上有很大障碍, 其行为很容易受到挫折。另一方面,残疾人因为活动场所太少而不得不经常呆在家里。久而 久之,孤独感就会油然而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孤独感的体验会日益增强,肢体残疾者会把 与外界交往的欲望深深埋在心底,长期的积郁,使其人际适应力下降,人际关系的挫折感增 强,容易由于交往受挫而引发心理障碍。事实上,肢体残疾者渴望与人交往,需要友谊并被别人理解,他们希望参与各种活动, 寻找和建立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通过人际交往去认识世界,获得友谊,满足自己物质上和 精神上的各种需求。因为人除了物质需求外还有精神需求。从心理上讲,每个人都是天生的 自我中心者

15、,每个人都希望别人能承认自己的价值,支持自己,接纳自己,喜欢自己。因此, 在社会交往中,就更重视自己的自我表现,注意吸引别人的注意。人际交往是人运用语言或 非语言符号交换意见、交流思想、表达感情和需要的过程,是通过交往而形成人与人之间的 心理关系,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其基础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重视、相互支持。(三)自尊与自卑自尊是个体健全心理的支柱。尊重需求既包括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也包括他 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肢体残疾者同样也有尊重需求,希望别人按照他们的实际形象来接 受他们,并认为他们有能力,能胜任工作;希望自己掌握自己的生活。当他们赢得了人们尊 重的同时,其内心因对自己

16、价值的体现而充满自信。不能满足这类需求,就会使他们感到沮 丧。如果别人给予的荣誉不是根据其真才实学,而是徒有虚名,也会对他们的心理构成威胁。肢体残疾者由于躯体上的缺陷造成了他们在学习、生活方面遇到更多的困难,遭受更多 的挫折。他们从亲属或者外界那里得不到足够的帮助,有的受到厌弃与歧视,或者得到不合 时宜的怜悯。特别是社会上对残疾人的潜在力量还没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价,没能采取有效措 施帮助残疾人发现其潜能,使之成为与健全人一样的社会成员,使得残疾人容易滋生自卑的 情感体验,自我怀疑,没有自信。在自尊和自卑的矛盾发展中,相当一部分肢体残疾者显示 出自我封闭、孤僻、内省、不主动与人交往等内倾特征,表现出倔强和自我克制的性格特点。四)情绪与理智情绪是人对事物的态度的体验。快乐、愤怒、恐惧、悲哀是情绪最基本的四种表现。人 的一切活动无不烙上情绪的印迹。肢体残疾者与许多残疾人一样,情绪反应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