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习题答案三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7323073 上传时间:2023-11-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习题答案三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马克思习题答案三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马克思习题答案三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马克思习题答案三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马克思习题答案三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马克思习题答案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习题答案三(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练习四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A.实践观点 B.认识观点 C.物质观点 D.意识观点2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这一论断体现了A.先有理论后有实践 B.理论对实践的能动反作用C.理论是实践的来源 D.认识决定实践3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A.客体B.主体C.实践D.意识4从根本上把人的反映与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活动区别开来,作为反映的能动性的基本标志的是A.创造性B.摹写性C.选择性D.反复性5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表明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关系的桥梁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

2、质手段D.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二、多项选择题6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包括A.离开实践考察认识问题B.不了解认识的辩证性质C.离开辩证法考察认识问题D.不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7反映论都承认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B.客观物质世界是认识的唯一来源C.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D.思维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世界8一个人闻到鲜花的芳香,看到鲜花的颜色,这种认识形式属A.理性认识的初级阶段B.感觉C.知觉D.认识的初级阶段9理论对实践的依赖主要在于A.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产生正确理论B.理论可以改变事物发展的总趋势C.只有回到实践中去,为群众所掌握D.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10实

3、现由理论向实践的飞跃的条件有A.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B.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需要经过一定的中介环节C.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还必须为群众所掌握D.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即工作方法三、简答题11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特点。12简述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及其意义。四、辨析题13整个世界都是认识的客体。14由于认识主体不同,因而任何真理都是相对的。五、材料分析题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1607年,22岁的徐霞客开始了他的考察旅行,开辟了系统地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新方向。徐霞客早年的考察活动以登山访古迹为主,他在出游之前,都要阅读有关的地理书籍,找出一些有疑问的地方,

4、确定考察的重点目标。他先后考察了北方一带的泰山、恒山、嵩山、华山、五台山、盘山,东南一带的黄山、庐山、天台山,福建的武夷山、九鲤湖,广东的罗浮山等地。在考察中,他总是突破书中的记载,力求有新的发现。因而他常常不走人们经常走的路,而是走很少有人走的路或另开新路。1636年,已经51岁的徐霞客,又开始了时间更长、路途更远更艰苦的考察。他要填补已有地理书中的空白,考察祖国的西南地区。他以顽强的毅力坚持考察工作,终于完成了一次为期四年的最重要的考察活动,获得了许多前无古人的成就。材料2一个做地质工作的朋友,在最近一次勘探中迷了路,经历了一些小小的惊险。后来他说:干粮带得很多,倒是在找水的事情上,让我多

5、了与往日不同的感受。朋友说:这次勘探,我们请了一位山民做向导,没想到天气不好,向导也迷了路,我们就走了整整一个星期。带的水喝完了。地图上标志这座山里是没有河的,连一条小溪流也没有。向导说不用急,森林里最多的就是水了。水在哪儿?我们问。他指了指不远处一洼肮脏的泥坑,那里聚着一些水。向导没有理会我们的表情,自己去采了一束草,把草编成碗的样子,开始往饭盒里过滤那洼水,过滤了几遍之后,水渐渐地清了,放了两片饮水消毒片,水果然就能喝了。这是他告诉我们的第一种取水的方法。晚上在进帐篷之前,他把塑料布一张张地撑开,在树干上吊住四角,早上,每一张塑料布里就都聚满了露水。要是没有水洼,他就找那些树干很粗树叶很大

6、果实很多的树,用刀子在树上挖一个洞,不久就会有水慢慢地流出来,颜色有些淡绿,应该叫树汁儿吧。或者在潮湿地带找那些很粗的藤,把藤茎割一段,就会有水流出。这一段流完之后,再在这根藤上离开尺把远再割。他给我们提供的水源还有野仙人掌、野麻竹、野丝瓜这位只有小学文化的向导让我们震惊极了。在我们的意识里,这个森林既然没有河,老天不下雨,那就是没有水的,但是在他的眼里,随便一个角落似乎都藏有水。原来我们以为根本无法寻觅的东西,却是这样地处处留踪,处处有源。请回答:分析材料1,如何看待徐霞客的考察旅行?分析材料2,说明向导为什么会有如此丰富的找水经验?结合材料1、2阐述它们共同体现的哲学道理。参考答案1.A

7、2.B 3.C 4.A 5.D 6.ABCD 7.BCD 8.BD 9.ACD 10.ABCD11.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特点。【答案要点】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通过感觉器官所获得的关于事物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的认识形式,它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它包括三种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它们既相区别又相联系,促使感性认识不断的从低级向高级发展。感性认识的基本特点:一是直接性,就是感性认识是人们的感觉器官对事物的直接感知,不存在中介。二是具体性,就是感性认识所反映的是事物具体而生动的形象。三是表面性,就是感性认识是对事物表面现象的反映。理性认识是人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抽象思维活动得到的关于事物本质和

8、规律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它也包括三种形式:概念、判断和推理。人的思维总是沿着从概念到判断再到推理这一过程进行的。理性认识的基本特点:一是间接性,即它是经过头脑思维这个中间环节而产生的。二是抽象性,即它是以概念、判断、推理这种抽象的逻辑思维形式反映事物本质和规律的。 12.简述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及其意义。【答案要点】从理性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也就是理论指导实践,精神变物质的过程。从理性认识到实践,这是认识过程中更为重要的一次飞跃。这次飞跃的意义是:第一,理论只有运用于实践,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认识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科学理论对实践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它一旦被群众所掌握,就会

9、变成改造世界的巨大的物质力量。只有通过这次飞跃,才能使认识物化、对象化,使认识变为现实,使精神力最转化为物质力量。第二,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使认识受到实践的检验而得到修正、补充、丰富和发展。 13.整个世界都是认识的客体。【答案要点】错误。认识的客体是指认识的主体在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中所指向的对象,即进入实践范围和认识范围的那部分事物。世界具有无限性。在整个世界中,既有人类已经认识和改造过的对象,也有人类尚未认识和改造过的对象。人类尚未认识和改造过的对象,不能称之为认识的客体。人类的实践和认识是不断发展的。随着实践和认识的进一步发展,会有愈来愈多的事物进入实践领域和认识领域,成为认识的客

10、体。14.由于认识主体不同,因而任何真理都是相对的。【答案要点】错误。真理的相对性一是指真理反映事物的近似性、不完全性,二是指真理之所以真总是相对于一定条件的。真理的相对性不是因为认识主体不同所致,而是因为真理总是借助于一定的主观形式去反映客观内容,真理所反映的客观事物总是有条件的存在,所以才使真理具有相对性。真理是主观符合客观的认识成果,它不会因认识主体的不同而改变。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答案要点】徐霞客自幼立志踏遍祖国的山山水水,成年后乐于对自然地理进行考察旅游,不畏艰险,毕生不疲,一方面是出于对祖国秀丽山川无比热爱,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搞清原有地理书上的疑问,填补其中的空白,让国人对祖

11、国的地理环境有更全面、更深入、更正确的了解。徐霞客经过一生的不懈努力,写出了徐霞客游记这部传世巨著,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徐霞客把亲自实地考察作为完成考察旅行既定目标的基本途径,总是针对有关地理书籍存在的疑点确定具体考察的重点,在考察中又总是突破书中的记载,力求有新的发现,走很少有人走的路或另开新路。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自己的观察和亲身的体验去获取真实的第一手材料。向导是本地山民,长期生存于此,因而对山地情况十分了解。长期在山区的生活经历,也会积累起各种克服困难的丰富经验。文中向导显示出的种种找水途径,或者是他人或前辈所传授,或者是自己基于对山地自然特点、动植物含水情况的熟悉而掌

12、握到的,总之都是山民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逐步积累起来的。材料1和2都说明,人们的认识不是人的头脑中所固有的,也不是人们凭空臆想出来的,而是从社会实践中产生的。在材料1中,徐霞客游记不是在家中闭门造车写出来的,而是在多年跋山涉水的实地考察中对考察对象的真实记录。在材料2中,山民向导的找水经验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从书本上抄来的,而是祖祖辈辈在山地生活实践中慢慢积累起来的。人们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接触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获得感性认识,由此深入事物的内部,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由此可见,人们对于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归根结底都是在实践中获得的,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因此材料1和2共同体现的哲学道理就是实践出真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