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生活之源活数学之水.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7318443 上传时间:2022-12-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引生活之源活数学之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引生活之源活数学之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引生活之源活数学之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引生活之源活数学之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引生活之源活数学之水.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引生活之源活数学之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引生活之源活数学之水.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引生活之源活数学之水数学发展到今天,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应用越来越强。强调数学教育与生活世界的联系是本次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对此,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课程的内容一定要充分考虑数学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数学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为此新课程改革中,让数学回归生活进行了大量的实验。一、让数学回归生活的实践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为了践行新课程理念,让数学走向生活,在教学中还原教材的生活本色,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将抽象的数学知识镶嵌于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并有效地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了一座无形的桥梁

2、。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用现实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数学,不仅完成了对学习对象的建构,而且体会了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真谛。(一)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学习内容是沟通数学与生活的桥梁。小学数学具有现实的性质,数学来自小学生的现实生活,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再运用到他们的现实生活中去,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小学数学内容的基础。教师要有主动驾驭教材的意识,要把儿童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尊重儿童文化,挖掘“童心”、“童趣”的课程价值,及时收集和整理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富有时代气息的材料,以补充、替换课本中的例题或习题,实现书本知识与人类生活世界沟通,让学生经验世界、成长需

3、要沟通,与发现、发展知识的人和历史沟通,让知识呈现生命态,让课堂焕发生命和活力。案例一“解决问题的策略”导入片断师:如果现在要求很快测出我们班同学在一分钟内大约一共能跳多少次绳,怎么测算呢?学生讨论后,争相回答。生1:可以先统计全班每位同学一分跳的次数,再把它们加起来。生2:这样太麻烦了,我只要测出一位同学一分跳的次数,然后再乘全班的人数。生3:这个办法不可取,如果选出的这个同学跳得快,算出来的得数就太大了;反之,如果选出的这个同学跳得慢,算出的得数就太小了。学生大都承认生3说的有道理,怎么办呢?这时,生4兴奋地说:“可以先测出几位同学跳的次数,计算出他们的平均数后再乘全班的人数。”大家认为这

4、个方法好。接着,师生一起选出有代表性的3个同学进行跳绳测试。经过统计,3个同学一分内共跳234次。于是师生共同构造出下面的例题:在一分内,3位同学共跳绳234次。照这样计算,全班46位同学一分内共跳绳多少次?跳绳是学生熟悉的一项体育活动,把它作为研究对象,有利于学生跃跃欲试、急于探究的良好心态。学生不断提出解决问题方案,又不断被否定,思维一度陷入山穷水尽的地步,在经历一番思考之后,生4的发言犹如向平静的湖面投进一颗石子,重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课堂呈现柳暗花明的局面。学生在例题产生的过程中,不但了解这类问题的结构特征,而且体会到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离不开数学。(二)用现实的方法学习数学 案例

5、二苏教版国标本第一册第五单元“1的认识”教学片断教法A教师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师;小朋友,你从图中看到什么?学生列举从图中看到的物体。师: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一架手风琴、一块黑板、一个小朋友等,它们都是一个。(接着出示计数器)请小朋友看,计数器也有一粒。 教法B。 开始同上,让学生观察情境图并交流。 师:一架手风琴、一块黑板、一个小朋友等,它们都是一个。小朋友,你能在计数器上表示一个吗? 一名学生到前面拨一个珠。 师:真棒!一架手风琴、一块黑板、一个小朋友等都是“1”,这样的“1”可以用计数器上的一粒珠表示。 两位老师都在用计数器教“1”,但其中蕴藏的教育思想是大不相同的。教法A中,计数器

6、上的一粒珠是作为个案出现的,是学生观察到的一架手风琴、一块黑板、一个小朋友的在举例。而教法B中,计数器上的“1”是对前面几个“1”的概括,学生在观察、交流、拨珠的过程中体会到计数器的“1”不仅可以表示一架手风琴、一块黑板、一个小朋友,还可以表示 其它一个物体,经历了计数器上的“1”是众多生活中“1”的概括过程。强调数学教育与生活世界联系,不能简单地理解成是内容的置换,内容的置换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借助现实的、有意义的数学材料帮助学生在身边的事情中去发现数学,通过身边的事情学习数学、把数学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从而实现数学与生活在更高层次上的整合。其教学过程可以概括为:生活情境数学问题数学模

7、型数学问题生活问题。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世界数学化。数学知识生活化是指数学知识向生活世界回归,将数学知识的获得过程赋予一定生活意义,学生从熟悉的情境中发现问题,并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理解新知、建构新知,最终让生活世界中的经验,得以提升成为“数学”,上面的“1”的认识教法B正体现这一过程。生活数学化是指运用数学的方法观察现实世界,解释或解决种种具体现象和问题的过程。学生生活于火热的现实世界,他的学习应该和他的生活世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教育不能让学生远离现实世界成为一个知识的“囊袋”,而应有效的促进学生与世界的交往。“生活化”与“数学化”是数学教育与生活世界联系的两个侧面,“生活化”是基

8、础,它帮助我们理解抽象的数学;“数学化”是目标,它帮助我们认识生活世界、解决生活中的若干问题。教学中的我们要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通过“生活化”实现“数学化”。二、让数学回归生活的反思(一)给数学知识找一个“生活原型”,不能理解成将生活画面原原本本地看搬到课堂中来,用“生活味”完全取代数学教学所应具有的“数学味”。数学课堂回归生活世界,并不是意味着教学内容就是生活画面的重现。完整的生活世界既包括科学的经验,也包括科学理论和科学逻辑;既包括人的存在的经验与本质,又包括世俗生活、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因此,数学课堂回归生活,是要打破世界的隔阂,它既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又没有忽略科学知识的重要性。正如

9、郑毓信教授所指出的:数学教学无疑应当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但是“生活味”显然又不应完全代替数学课程的“数学味”。(二)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要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儿童的数学学习是一种不断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问题来自两个方面,有来自数学外部的(即现实生活实际)也有来自数学内部的。无论来自数学外部或内部,只要能生成学生的认知矛盾,才能引起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都是有价值的。从这个角度讲,“数学教学应与生活联系”绝不是说所有数学知识的教学都必须有一个实实在在的生活背景,要预防认识上的片面性和做法上的绝对化。总之,在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中,我们应该积极创造条件密切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努力做到把握好生活化的度,使“生活化”与“数学化”得以和谐统一,让数学课真正富有实效、富有活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