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地质概况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7313258 上传时间:2022-12-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24.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菲律宾地质概况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菲律宾地质概况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菲律宾地质概况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菲律宾地质概况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菲律宾地质概况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菲律宾地质概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菲律宾地质概况(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菲律宾地质概况011113 李百蝉 20111002986 地理位置和特征概括菲律宾,位于亚洲东部,是由西太平洋的菲律宾群岛(7107个岛屿)所组成的国家。 菲律宾国土面积29.97万平方公里,是东南亚岛国。位于亚洲东南部。北隔巴士海峡与中国 台湾省遥遥相对,南和西南隔苏拉威西海、巴拉巴克海峡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相望,西 濒南中国海,东临太平洋。共有大小岛屿7,107个,其中2,400个岛有名称,1,000多个岛 有居民。吕宋岛、棉兰老岛、萨马岛等11个主要岛屿占全国总面积的96%。岛上山峦重叠, 三分之二以上岛屿是丘陵、山地及高原。多火山,全国有52座火山,其中活火山11座;地 震频繁。全

2、境除少数内陆平原外,仅在沿海零星分布有狭窄平原。各岛屿上的河流短促,最 长的吕宋岛卡加延河仅350km长,虽然水流较急,不利航行,但水力资源丰富;海岸线曲折, 长约18,533公里,多优良港湾。岛屿之间均为浅海,珊瑚礁也较发育。菲律宾群岛东、西 两侧为近南北走向的深海沟,其东侧紧临萨马岛和棉兰老岛,是世界最深的海沟,深度达 10497m。海岸线曲折,长约18,533公里,多优良港湾。菲律宾北部属海洋性热带季风气候, 南部属热带雨林气候,高温多雨,湿度大,米沙鄙群岛以北多台风。月平均气温24-28, 年雨量2,000-3,500毫米。年均气温27C,年降水量2,000 3,000毫米。森林茂密,

3、占全 国土地面积的40%以上。菲律宾资源比较丰富,除黑色与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外,拥有53%的 林区,各种优质木材资源相当丰富,还有充沛的水力资源、水产资源和地热资源。地层演化历史菲律宾地处太平洋板块西缘,地质演化历史不长,最老地层是石炭系。全国地层基本 上可分为前新生界和新生界2大部分,前者分布零星,连续性差,后者发育较好,分布广泛。 前新生界主要分布在菲律宾西部地区的巴拉望岛中北部、民都洛岛西部和三宝颜等地,在东 部地区吕宋岛的马德雷山、棉兰老岛中央山脉以及比科尔和达沃等地也有出露,其中以巴拉 望岛出露的层序较全,最老的石炭系下二叠统为一套厚层状细碎屑岩系,夹灰岩透镜体, 现大多变质为千枚岩、

4、板岩、页岩和片岩,未见底,厚度不详。中二叠统为砾岩、砂岩与灰 岩,夹薄层凝灰岩,含牙形虫等化石,与下伏为不整合关系。上二叠统为灰岩,含丰富纺锤 虫生物化石,厚数十米,与中二叠统呈整合接触。中三叠统分布较局限,为含放射虫的赤铁 矿燧石岩,岩性横向变化较大,常过渡为绿片岩,厚度变化大,与下伏呈不整合关系。上三 叠统下侏罗统由灰岩、页岩和砂岩组成,厚数十米,与下伏中三叠统呈角度不整合关系。 中侏罗统为砂岩、砾岩层,无生物化石,具弱变质,厚度一般为十余米。上侏罗统白垩系 分布较广,特别是在菲律宾中、东部地区,由玄武岩、安山岩、细碧岩夹层状凝灰岩、砂岩 和页岩组成,大部分地区己变质为绿片岩,并且在上侏罗

5、统上部和上白垩统顶部常含有蛇绿 岩或蛇纹岩及超镁铁质岩。在吕宋的马德雷山和棉兰老岛的迪望达山一带蛇绿岩可延伸至古 新统中,但多以逆冲断片形式出现,与地层呈断层不整合关系。大部分地区缺失古近系的古新统,尤其是下古新统,只有在吕宋岛、宿务岛和内格罗斯 岛见有出露不全的砾岩、砂岩及凝灰质砂岩。始新统发育较好,但横向变化大。在北部吕宋 岛以玄武岩、安山岩为主、夹少量安山质火山碎屑岩和灰岩透镜体,厚度变化较大,而在南 部巴拉望、内格罗斯以及三宝颜、迪望达山一带则以砂岩、页岩和灰岩为主。在民都洛岛见 有底砾岩,而在巴拉望一带灰岩厚度较大,达数十米,并含生物化石。渐新统除在中部班乃岛、马斯巴特岛、莱特岛东部

6、以及宿务岛北部等地缺失或大部分缺 失外,在北部吕宋岛和棉兰老岛中央山脉等地仍然以火山岩地层主,为中基性火山熔岩与凝 灰岩互层,偶夹碎屑岩,其他地区下部以碎屑岩为主,上部以碳酸盐岩为主,构成一次沉积 旋回,厚数十米,与下伏始新统呈整合接触。新近系发育比较全,相对研究程度也较高,中 新统在南部巴拉望至棉兰老一带其下部以碳酸盐岩为主,上部以碎屑岩为主,构成一套海退 层序;中部民都洛岛一带以粉砂岩、砂岩、页岩、碳质页岩为主,夹灰岩透镜体和煤层,展 现出海陆交互相特点;北部吕宋岛一带基本上以砾岩、砂岩、页岩,夹玄武岩、凝灰岩和少 量灰岩,厚度变化大。中新统除巴拉望地区外,其他与下伏多呈不整合接触。上新统

7、主要由砂岩、粉砂岩与薄层灰岩组成,从沉积特征看,其中有2个以上沉积旋回, 并且在其中部常含碳质页岩、薄煤层或煤线,底部砾岩发育,最厚可达数十米。部分地区在 其底部或下部夹12层火山熔岩和凝灰岩。上新统与下伏多呈角度不整合接触。更新统十分 发育,从岩石组合可明显分为3种:一是中酸性火山熔岩及其凝灰岩,厚数米至数十米,分 布较广,主要于巴拉望、吕宋岛和棉兰老岛;二是砾岩和砂岩组合,个别夹簿层灰岩,厚度 一般仅数米,主要在中部民都洛、班乃岛一带;三是灰岩、礁灰岩,厚度变化大,分布较零 星,主要在内格罗斯岛和迪望达山。这3种岩石组合有时亦可混合搭配,构成上下层位,但 这种情况不多。全新统以第四纪冲积层

8、为主,个别沿海地区为海湾沼泽、海滩沉积以及珊瑚礁;在内陆 山区多为阶地砂砾层,厚度变化较大;个别河谷地带可见全新世安山质和英安质熔岩流与玄 武质熔岩。全新统与下伏更新统均呈角度不整合关系。iS*-占izfl*-巴丹 *也帝Z &卡遥金丸火山活动情况菲律宾位于欧亚板块和菲律宾板块的交界地带,因为板块挤压作用,较重的海洋板块 把较轻的大陆板块往上推,推挤过程中强大的压力及高热使得板块熔化,产生岩浆。因此菲 律宾有多达22座活火山,全部分布在环太平洋火山带上。在菲律宾,第四纪火山活动十分普遍,特别是在吕宋岛中部与南部、棉兰老岛中部与西 部、内格罗斯岛的北部以及比科尔半岛。自上新世以后,火山活动逐渐增

9、强,大约在中-晚 更新世达到高潮,并以中酸性至中基性岩喷发与溢流为主,主要岩性为安山岩、粗玄岩和英 安岩。晚更新世以后,火山活动范围与强度都有所减弱,并以中基性至基性岩溢流为主,主 要岩性为玄武岩、橄榄玄武岩等,其中以棉兰老岛中部与西部最集中,玄武岩流分布面积达 万余平方公里,并有多处活动火山口。吕宋岛马荣活火山至今还时有喷发。马荣火山是一个活跃的层状火山,也号称是世界上“最完美的火山锥”。它完美对称的圆锥体是火山灰和熔岩多次喷发并累积的结果。近期,它的火山活动加剧。(图为马荣火山)火山岩类型及分布由于菲律宾火山广泛分布,所以岩浆岩比较发育,基本上可分为蛇绿岩和花岗岩类2 大类。蛇绿岩在菲律宾

10、分布较广,常呈带状分布,最主要有如下6个带:(1) 三描礼士带:在吕宋岛西海岸,由北部伊罗戈经三描礼士山脉,跨海至卢邦群岛 和民都洛岛,呈近南北向展布,略向西凸出,倾向总体向东。其中,以三描礼士山最发育 由橄榄岩、厚层状粗晶辉长岩、辉绿岩脉和燧石岩-细碧岩组成,其上被晚始新世早渐世 浊积岩整合覆盖。(2) 安蒂克带:位于菲律宾中部地区,班乃岛西部及其附近岛屿,呈NNE向展布,有 人认为该带属于三描礼士带南延,因断裂构造而错断和变形。该带蛇绿岩主要分布于锡布延 岛和安蒂克地区,以橄榄岩-纯橄岩为主,其次为辉长岩。纯橄岩含小型铬铁矿。在安蒂克 地区蛇绿岩呈构造断片出现,橄榄岩-纯橄岩已强烈蛇纹石化

11、,而有经济价值的块状硫化物 铜矿常出现在燧石岩-细碧岩断片中。(3) 卡西古兰带:于吕宋岛东海岸,帕拉南至巴莱尔一带,呈NNE向展布,与吕宋东 部海槽几乎平行,以块状橄榄岩大规模分布为特征,还有少量辉长岩和燧石岩-细碧岩,在 逆冲断层中橄榄岩与含块状硫化物铜矿的燧石岩-细碧岩接触,并伴有浊积岩。(4)比科尔-东棉兰老带:该带位于菲律宾群岛的东侧,包括比科尔半岛东部、萨马 岛、迪纳加特群岛和棉兰老岛东部沿海地区,呈近NNW向展布,与太平洋海沟近于平行。该 带蛇绿岩分布断续、零散,在萨马岛南、迪纳加特岛和苏里高一带较为集中,以橄榄岩与纯 橄岩为主,其次为辉长岩和辉绿岩,常呈层状或脉状产出。纯橄岩常

12、含铬铁矿。细碧岩与橄 榄岩常呈断层接触。蛇绿岩被渐新世至上新世地层覆盖。(5)三宝颜-苏绿带:位于菲律宾群岛南部,由三宝颜半岛通过苏绿群岛至西南端的 巴林宾岛,呈NE向展布,与苏绿海槽基本平行。该带于前侏罗纪变质基底岩层组成的大陆型 地壳东缘,蛇绿岩主要在三宝颜附近和塔威塔威岛上,以蛇纹石化橄榄岩和辉长岩为主,燧 石岩-细碧岩发育良好,但与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关系不清,通常它与变质岩呈断层接触,或 被第三纪沉积岩和火山岩覆盖。(6)巴拉望带:在西部巴拉望岛上,向南延至巴拉巴克海峡,呈NNE向展布。蛇绿岩 在巴拉望岛中南部最集中,由大规模富铬橄榄岩和纯橄岩组成,巴拉巴克岛蛇绿岩主要由燧 石岩-细碧

13、岩组成,其中含具经济价值的块状硫化物铜矿。巴拉望蛇绿岩与前侏罗系大陆型 变质基底岩层呈断层接触,而橄榄岩又被晚渐新世至早中新世灰岩覆盖。从上述6个主要蛇绿岩带可以看出,它们多是由洋壳逆冲到前侏罗纪变质岩系组成的大 陆型地壳中,呈不同规模断片产出,形成时期主要是在古近纪,其中规模较大的是晚白垩世 古新世、晚渐新世早中新世,其次为晚始新世早渐新世、晚上新世早更新世,但不 可排除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的活动。花岗岩类在菲律宾的分布比较局限,规模相对较小,主要为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和闪 长岩,其次为二长岩、正长岩及其相关的脉岩等,据接触关系及少量同位素年龄资料可分为 前古近纪、古近纪和新近纪3期。前古近纪花岗

14、岩类零星分布在北巴拉望岛和北棉兰老岛,多沿前侏罗纪大陆基底边缘 产出,岩体规模较小,以闪长岩为主,但由于受区域变质作用影响,其中的部分岩体年代尚 需作进一步厘定。古近纪花岗岩类主要分布在吕宋岛东、西部沿海地区。在西部沿海地区,花岗岩类主 要分布于晚始新世至早渐新世蛇绿岩带中,并受前中新世向西倾斜的逆冲断裂构造控制,其 中以三描礼士山较发育,主要为辉石石英闪长岩和角闪石英闪长岩。在北部伊罗戈有较为特 殊的奥长花岗岩。吕宋岛东部沿海地区花岗岩类年龄值在36-49Ma,大部分侵入于受向西倾 斜的逆冲断裂构造控制的火山岩带中,其中以帕拉南至巴莱尔一带最集中,主要岩性为石英 闪长岩和二长岩,其次是在棉兰

15、老岛东部达沃及三宝颜一带,岩体侵入于白垩纪至始新世玄 武岩和深海至半深海沉积岩层中,岩体规模不大,多为花岗闪长岩,其中达沃岩体年龄值最 大,为60Ma。新近纪花岗岩类与古近纪基本相同,受限于主菲律宾弧,仍然主要集中在吕宋岛与棉 兰老岛,但其具体产出特点与古近纪花岗岩类有所不同。吕宋岛新近纪花岗岩类主要集中于 岛中部的中央山脉,而东、西沿海地区几乎缺失。吕宋岛中央山脉地区岩体有一定规模,基 本上呈SN向分布。在棉兰老岛新近纪花岗岩类分布较广,在其东部达沃、南部哥打巴托、西 部三宝颜以及中部中央山脉均有产出,但岩体规模有限,比较分散,其中以中央山脉一带相 对较为集中,主要受断裂控制,并以花岗闪长岩

16、与花岗岩为主。除此之外,在马林杜克岛、 塔布拉斯岛、保和岛亦有零星出露。新近纪花岗岩类岩体往往与金属成矿作用在时空上有一 定关系,如吕宋岛三描礼士山南部迪宋与硫化物铜矿有关的是中新世至上新世花岗闪长岩; 在棉兰老岛与铁矿有关的是新近纪闪长岩至正长斑岩。矿产资源分布Quuteirnsirv*bJindlffervntistEcd Quiiternsi - *edimntsIc:rtiaQs - untliffeivnthtedTbrth ry - edimcn tsTrliary - ihllcHnirwCretiLceiTUs 一 Pulcricnc - undiflkrcntiatcd f?retac2亦 訓诃 M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