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三虚词综合能力测试Word版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7310199 上传时间:2023-10-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高三虚词综合能力测试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5届高三虚词综合能力测试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5届高三虚词综合能力测试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5届高三虚词综合能力测试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5届高三虚词综合能力测试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届高三虚词综合能力测试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届高三虚词综合能力测试Word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虚词测试(100分)答案卡班别: 姓名: 分数: 1、A B C D 2、A B C D 3、A B C D 4、A B C D5、A B C D 6、A B C D 7、A B C D 8、A B C D9、A B C D 10、A B C D 11、A B C D 12、A B C D13、A B C D 14、A B C D 15、A B C D 16、A B C D17、A B C D 18、A B C D 19、A B C D 20、A B C D题组1 基础知识(60分)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例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

2、终不予秦璧A.赵亦盛设兵以待 B.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C.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D. 今以钟馨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例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人必有所不为,而后能有所为A某所,而母立于兹 B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也C为仲卿母所遣 D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3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今日吾与汝幸双健。 B.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隙。C.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D.君王与沛公饮。4对下列句子中“乎”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

3、出于此乎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A与相同,与相同 B与相同,与不同C与不同,与相同 D与不同,与不同5下列各句中“焉”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A盘盘焉,囷囷焉 B犹且从师而问焉C姜氏欲之,焉辟害 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例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A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 B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 C北山愚公,年且九十 D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且欲率诸侯破秦也?7.对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顷之,烟炎张天真州逐之城门外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又

4、试之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我欲因之梦吴越吾欲之南海,何如A/ B/C/ D/8下列句子中“其”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成以其小,劣之于乱石间择其一二叩之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则或咎其欲出者欲加之罪,其无辞乎A B C D9对下列句子中“乃”字的意义和用法的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良乃入,具告沛公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乃尔是过与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家祭无忘告乃翁A和意义、用法都相同 B和意义、用法都不同C和意义、用法都相同 D和意义、用法都相同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例

5、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A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B邻国之民不加多,何也C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 D今日之事何如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C. D.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C. D.题组2能力提升(40分)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14题。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

6、有“魁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初,游灊皖山谷寺、石牛洞,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云。 (宋史黄庭坚传)13. “其”的用法与“则或咎其欲出者”中的“其”的用法相同的是()A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 B其词有魁伟之文 C其重之也如此 D乐其林泉之胜14下列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B.C.D.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16题。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修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

7、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为文天才自然,丰约中度。其言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折之于至理,以服人心。超然独骛,众莫能及,故天下翕然师尊之。奖引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下,率为闻人。曾巩、王安石、苏洵、洵子轼辙,布衣屏处,未为人知,修即游其声誉,谓必显于世。苏轼叙其文曰:“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记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识者以为知言。(节

8、选自宋史欧阳修传)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B.C.D.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至以荻画地学书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B因取旧案反覆观之 因拔刀斫前奏案C未为人知 若属皆且为所虏D谓必显于世 得复见将军于此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718题。张嘉贞落魄有大志,亦不自异,亦不下人。自平乡尉免归乡里,布衣环堵之中,萧然自得。时人莫之知也。张循宪以御史出,还次蒲州驿。循宪方复命,使务有不决者,意颇病之。问驿吏曰:“此有好客乎?”驿吏白以嘉贞。循宪召与相见,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嘉贞随机应之,莫不豁然。及命表,又出意外。他日,则天以问循宪

9、,具以实对,因请以己官让之。则天曰:“卿能举贤,美矣。朕岂可无一官进贤耶?”乃召见内殿,隔帘与语,嘉贞仪貌甚伟,神采俊杰,则天甚异之。(选自大唐新语)【注】环堵:四围墙,常形容居屋狭小简陋。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则天以问循宪A因请以己官让之 B驿吏白以嘉贞C张循宪以御史出 D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例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则天甚异之A布衣环堵之中 B时人莫之知也C嘉贞随机应之 D意颇病之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920题。 楚王谓田鸠曰:“墨子者,显学也。其身体则可,其言多而不辩,何也?”曰:“昔秦伯嫁其女于晋公子,令晋为之饰装,

10、从衣文之媵七十人。至晋,晋人爱其妾而贱公女。此可谓善嫁妾而未可谓善嫁女也。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椟,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今世之谈也,皆道辩说文辞之言,人主览其文而忘有用。墨子之说,传先王之道,论圣人之言,以宣告人。若辩其辞,则恐人怀其文,忘其直,以文害用也。此与楚人鬻珠、秦伯嫁女同类,故其言多不辩。”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其言多而不辩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B昔秦伯嫁其女于晋公子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C晋人爱其妾而贱公女 而未可谓善嫁女也D为木兰之椟,薰以桂

11、椒 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20下列 “为”与“令晋为之饰装”中的“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B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C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 D为肥甘不足于口与 2015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虚词测试参考答案 题号12345678910答案DBADDABACC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DCDDAACBBC1. A.表目的,来 B.表因果,因为C.表并列,又 D.介词,把2. A.名词,地方 B.所字结构 C.被动 D.定语,的3. A.连词,和,跟,同。BCD介词和,跟,同4. 介词,比 表疑问语气 表揣测语气形容词词尾5. A.形容

12、词词尾 B代词,代疑难问题 C副词,怎么 D句末语气词,了。6. A.表并列,又 B表让步,尚且 C副词,将D.表选择,还是7. 代词 助词 动词8. 其中的 9. C副词,竟然10. A定语,什么 B.谓语,为什么 C.副词,多么 D.固定搭配,怎么样。11. A 副词,才;判断动词,是 B连词,表让步,尚且;副词,将 C.定后标志 引出原因 D.宾前标志12. A.表假设; 代词,你 B.连词,和,跟,同;介词,和,跟,同。 C.所字结构 D.兼词,于之;D.代词,疑难问题。13. D.指示代词,那 ABC人称代词14. A而:连词,前表转折,译为“却”,后表因果,译为“因而”;B于:介词

13、, 前表比较,译为“比”,后表地点,译为“在”;C以:前为介词,译为“把”,后为介词,译为“因为”;D都是表停顿的语气词。15. A项中的两个“而”均为连词,表示转折关系。B项中前一个“则”为连词, 引出假设情况下的结果;后一个“则”为副词,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作“是”“就是”。C项中前一个“若”为动词,“跟一样”“如同”;后一个“若”为代词,“你的”。D项中前一个“如”为副词,“好像”;后一个“如”为动词,“到、往”。16. A项中前一个“以”为介词,“用”;后一个“以”为介词,表原因,“因为”。B项中的两个“因”均为副词,“于是”。C项中的两个“为”均为介词,表被动,“被”。D项中的两个“于”均为介词,引出动作的时间、处所等,“在”。17. C项中的“以”为介词,理解为“凭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