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7的加减法》教案.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7308996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7的加减法》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7的加减法》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7的加减法》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7的加减法》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7的加减法》教案.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7的加减法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操作等学习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并正确计算7的加减法,发展学生的数感。2.设计活动情境,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和游戏中,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3.培养观察、语言表达、动手和初步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7的加减法。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能力。教学资源: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复习6以内的口算2.同学们真是了不起,脑子反应真快呀,只要我们平时养成勤动脑的好习惯,我们的大脑一定会越来越灵活的。但是小老鼠呀它不会,它找到了两堆土豆这些土豆不在一块小老鼠就不知道有多少个

2、了,你们愿意帮助它吗?(愿意)那我们一起来帮助小老鼠吧!(课件出示主题图)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1. 一共有多少个?()出示第一幅图并引导学生观察,提出来问题: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来哪些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描述图中的情境。根据数学信息,引导学生思考你能提出哪能些数学问题,学生只要提出的问题合理,老师都给予肯定。()将一共有多少个土豆作为主要研究的问题进行探讨:你能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重点提问:你是怎样算出来的?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算法。学生已经有了的加法的计算经验,因此很容易探索出的计算方法。2.还剩下几个?()出示两个连续的情境图,引导学生讲一个背土豆的数学故事,并提出问题。学生在讲壕

3、数学故事的同时,老师要善于捕捉并引导学生说出数量之间的关系。()解决问题,并探索计算方法。重点提问:你是怎样得到还剩个土豆的?鼓励学生结合操作活动(如画图、摆小棒、摆圆片等)对算式进行解释。()反馈交流算法。教学时,如果有出现教科中是淘气和笑笑的方法,可直接出示笑笑和淘气是这样算出的,你能读懂吗,引导学生说一说。三、巩固练习,形成能力.看图写算式,(课件出示课本页第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一说(课件出示几幅图片让学生说一说算式和算法).画一画,填一填出示珠子图让学生看图说一个加法算式、一个减法算式。同学们今天我们在帮助小老鼠的同时学习了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得数是的加法和相

4、应的减法,使我们的口算能力得到提高。四、小结根据教师翻牌开火车回答口算。如一只小老鼠正在往袋子里装土豆,一边有个土豆,另一边有个土豆。学生列出或。如袋子里有个土豆,掉出来个,袋子里还剩几个?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

5、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宋以

6、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引导学生列式并计算出得数:。 巩固复习学过的知识。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第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