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自觉修改的意识.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7305147 上传时间:2022-09-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学生自觉修改的意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培养学生自觉修改的意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培养学生自觉修改的意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培养学生自觉修改的意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培养学生自觉修改的意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培养学生自觉修改的意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学生自觉修改的意识.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作文生本课策略探究培养学生自觉修改的意识 蔡尘大家都知道,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不是老师修改出来的,但学生经常自己动手,认真修改习作,却能获得大的长进。这也是“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作文课的贯彻落实。但很多时候学生不愿修改自己的作文,他看不出自己文章的毛病。为什么看不出文章有需要修改之处?可能和他阅读量不足、缺乏比较有关,和他缺乏读者意识有关。其他,也可能是学生缺乏信心,对文章修改一无所知,又没有得到示范,缺少相应的指导。总之,他没有自觉修改的意识。学生进入初中学习阶段,理应有修改作文的一些基本经验。他们面对一篇有毛病的作文一筹莫展,既有学习态度问题,也和应试教育的功利性有关系。应试写作教学的动力

2、经常是为了“对付”或完成任务,而不是通过写作获得愉快。可以说,凡在写作学习中具有修改意识并具备修改能力的学生,才是真正有写作素养的学生。这样的学生有思辨能力,懂得文章优劣,知道怎样去修改,一旦他能有点时间,他总能通过修改让文章超过一般人,也超越自我。对那些不愿意修改作文的学生,我经常告诉他们:修改是件愉快的事。修改的目的是什么?你把混乱不清的地方理得井井有条,你把遗漏之处补得天衣无缝,你把平淡的表达改得意味深长,你把灰暗的地方擦亮了这,就是修改。还记得手把手教学生修改作文的经历。我要求学生动手改作文,学生像是没有办法,速度极慢。我不耐烦,拿过来动手改了一段,让学生看,学生很高兴,表示很佩服。我

3、问:“现在你知道怎么改了吧,能不能自己改其他段落?”学生说:“你能不能再多改点给我看看?”他仍然看不出哪些地方需要改,也不知道如何改,教师的代替完全没有作用。这以后,我经常问学生的是:“你自己认为哪些地方要修改?”只要他能看出来,就该知道怎样去改!因而能发现问题是修改的前提。从这个意义而言,能把自己的文章改一遍,往往要比多写两篇有用。回顾自己在文章修改教学方面的经历,有一点还是值得作小结的,即对不同的学生提不同的要求,所提出的具体修改要求稍高一些,让他“踮起脚跟才能够得到”。在一个教学班中,几十名学生的写作能力不在一个水平上,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作统一的要求;即使同一名学生,他在不同文体的写作方

4、面发展是不均衡的,他最有必要提高的可能也只是某一方面的问题。因此针对不同情况,提出的修改要求也应当是不同的。我会对一位同学说:“你把段落重新调整一下,适当地搬搬家,让文章有点起伏,你试试看。”我会对另一位同学说:“你就用顺叙,把段落调整一下,不要把这件感人的小事写得太复杂。”要视学生的写作个性和具体能力来提要求,我不愿意学生把文章都写成一个样。也曾有学生问,为什么老师提的要求不一样,我则较多地从阅读积累、写作个性以及文体选材诸方面的不同作出解说。教师在指导修改时,还可以把要求说得明确一些。比如,我教学生“用细节描写照亮你的文章”时,我会传授他一定的方法,如:细化动作,延长过程;运用修辞,画其神

5、韵;运用联想,添其内涵。我在一段时间内,允许学生上交涂涂改改的文稿,虽然“卷面不整洁”,但通过学生修改的痕迹作出对比,可以揣摩他修改的原因,了解他写作的过程,我甚至想看看他究竟在犹豫什么。如果在这样的引导和宽容下,学生仍然懒得修改,那教师也就没有什么可说的了,我们应当允许学生尝试并体验失败。教育,是慢的艺术,有时候需要等待,需要我们教者贯彻“一生为本”的思想。文章修改的能力不是靠几次练习就能培养出来的,引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累修改经验,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尝试一切可能的方法。以前我也用过“互批互改”,发现只对部分学生有用。比如,同桌两人作文水平相距过大,何况写作体现的是个

6、人意志和个人的表达习惯,怎么“互改”?我发现“互改”往往让学生难堪,也让教师尴尬。我觉得还是“自改”的效果比较好,特别是有了阅读积累之后,再去看自己的旧文,动手修改的意识往往一下就出来了。一般情况下,很多学生面对只得了六七十分的作文或一篇只得了“中”的日记、随笔,便觉得没有保留价值,他们忘了这是自己的学习记录,也是自己的作文财富。最后我要说的是,有了修改的意识只是作文修改“以生为本”的第一步。文章的修改需要逐步积累经验,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是一种持续发展的能力,只要动笔写,就有修改,或者纠正错误,或者精益求精。作文教学需要探索的地方太多太多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和我的同仁们

7、怀着一份对写作的敬重和爱,努力引导学生把作文看作生活的乐趣、是生命的歌唱! 附作文评讲课教案一篇: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作文修改的意识。 2.体会修改的乐趣和成功的幸福感。 3.引导学生对一些写作技巧的把握。一回顾上次作文题目及要求: 母爱”话题文题呈现: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游的一首游子吟,道尽了普天下母爱的伟大和崇高。的确,作为母亲,一生奔波劳累,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自己的子女能永远幸福安康。他们对子女的爱是温柔而细腻的。现在,就让我们用一颗真诚的心,去感受那深沉而又伟大的母爱吧!请以“母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要抒写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真情实感,不少于

8、600字。说明:课前已把作文本发了下去,让学生从方面文字表达、结构、主题的深化等方面做相对自己的文章作修改。为了便于上课时老师的集中点评,我还引发了学生中一篇中等水准且毛病典型的文章,让学生集体诊断并修改。附病文:病文展示母爱如风 和煦的春风吹拂着大地,给万物涂抹了一层层绿色,也给人们带来了丝丝暖意。 夏日的一个夜晚,闷热无比。 我热的坐不住,就想出去凉快凉快。刚打开房门,就听见妈妈说:“天太热了,把咱的风扇给女儿用吧。”“好,我这就搬。咱热着没关系,可不能热着女儿。” 爸爸妈妈的房间传来了搬动风扇的声音。不一会儿,妈妈把风扇搬到了我的房间里,插上电源,为我打开风扇。嘿,真凉快! 后来,当我走

9、出房间去喝水的时候,不经意地朝父母的房间瞅了一眼,只见爸爸手拿蒲扇在扇,妈妈也热的汗流浃背。我一阵不安,悄悄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当我正享受着那一丝丝凉风时,突然灯灭了,风扇也停止了转动。真倒霉,停电了。一股股热流立刻充溢我的周围,真让人受不了。不知过了多久,躺在床上我竟然睡着了。半夜醒来,我迷迷糊糊地看见妈妈坐在我身旁,轻轻地摇动手中的蒲扇,而她自己却满头大汗。 “妈,你怎么还没有睡?” “停电了,妈怕你热着,给你扇扇风。睡吧,明天还要上课呢。”我看着妈妈,心里不再感到炎热。在妈妈的蒲扇下,我再次进入了梦乡。 母爱,如一丝凉爽的风,沁人心脾,吹入了我的心田。(以上属于“前置学习”)二小组合作探

10、究:(对引发的文章进行讨论,因为每个人都作了修改)组长组织,提出集中修改的意见,等会儿推荐代表发言。三交流展示:每组都展示,在这里我展示修改最好的一组文章。 学生对病文的分析: 病文分析 文章能够选取妈妈把风扇让给“我”,以及停电后给“我”扇扇子等生活琐事,表现母爱的真挚,角度小巧,能以小见大。但从行文来看,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1.内容的真实性有所欠缺。按目前的生活水平,每个家庭都应该不只有一台电扇。即使有其他原因,在文中也应该交代清楚。 2.情节安排不尽合理。文章第四段写妈妈搬风扇,明显不符合常理。若换成爸爸搬风扇则更符合常理,因为爸爸的力气大些,而且这样写也体现了一家人的相互关爱。对症下

11、药 建议修改时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增强内容的真实性。行文时,内容的安排要符合生活的真是,交代清楚“我”没有风扇的原因。2.适当改变故事情节的安排,使之更符合常理。 3.文章开头只用“夏天的一个夜晚,闷热无比”一句话交代自然环境,显得过于单薄,不足以充分烘托人物的心情。 4.内容的衔接不自然,文章的开头与下文的内容不符,结尾也给人一种斧凿之感。 母爱如风(庄怡一组的修改稿) 我爱风,尤其爱夏日酷热中的那一丝凉风。 夏日的一个夜晚,闷热无比。大地在经受了太阳一天火一般的炙烤之后,此刻正使尽浑身解数,尽情地释放着身体中的热量。 在外面奔波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尽管筋疲力尽,但如蒸笼一般的房间,使

12、他们仍不敢进屋睡觉。于是,三三两两,或搬椅子,或搬竹床到院子里,坐着,躺着,手里摇着蒲扇。但得到的,仅是一阵阵热风。 真倒霉。恰恰在这个时候,我房间里的电风扇坏了,在房间里复习迎考的我实在受不了,于是就想出去凉快凉快。刚打开房门,就听见妈妈说:“天太热了,把咱的风扇给女儿用吧,她正学习呢。”“好,我这就搬。明天我就给她修风扇。咱热着没关系,可不能热着女儿。” 爸爸妈妈的房间里传来了搬动风扇的声音。不一会儿,爸爸把风扇搬到了我的房间里,插上电源,为我打开风扇。嘿,真凉快! 后来当我走出房间去喝水时,不经意地朝父母的房间瞅了一眼,只见爸爸手拿蒲扇在扇,妈妈也热的汗流浃背。想到自己正用着爸妈的风扇,

13、内心不由得涌起阵阵不安。 当我重新坐到书桌前,伴随着丝丝凉风埋头苦读时,突然,灯灭了,风扇也停止了转动,屋子里一片漆黑。停电了。一股热流顿时涌了过来,充溢我的周围。我本想点上蜡烛继续学习,但因为实在热得受不了,干脆躺下睡觉。刚开始因为太热了,我翻来覆去实在睡不着,就这样,在翻来覆去中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我竟然睡着了。 半夜醒来,我迷迷糊糊地看见妈妈坐在我身旁,轻轻地摇动手中的蒲扇,而她自己却满头大汗。 “妈,你怎么还没有睡?” “停电了,妈怕你热着,给你扇扇风。睡吧,明天还要上课呢。”我看着妈妈,心里不再感到炎热。在妈妈的蒲扇的轻摇中,我再次进入了梦乡。 母爱恰如这凉爽的风,清清凉凉,沁人心脾,吹入了我的心田,也深深地烙在我的心灵深处。请庄怡代表她们组谈谈修改后文章的优点。学生点评:我们组修改后的文章,通过妈妈把风扇让给“我”,在停电后为“我”扇风等典型清洁,从而表现了浓浓的母爱。文章开头先描写夏夜的闷热,为下文续写妈妈把风扇让给“我”,给“我”摇扇子做铺垫,同时烘托出母爱的伟大。结尾一段,作者把母爱比作凉爽的风,通过恰当的比喻收束全文,有力地深化了文章的中心。四拓展延伸:每位同学带着集中修改的经验和体会来再次修改自己的文章,有疑惑之处,可以请教本组同学和老师。五巩固测评: 请每位同学认真总结反思,写出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悟,字数150200,写完后交给老师审阅。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