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一次函数.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7304193 上传时间:2024-02-13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3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4章一次函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第14章一次函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14章一次函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14章一次函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第14章一次函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4章一次函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4章一次函数.doc(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4章 一次函数14.1变量与函数(1)教学目标运用丰富的实例,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领悟函数概念的意义,了解常量与变量的含义。能分清实例中的常量与变量,了解自变量与函数的意义。通过动手实践与探索,让学生参与变量的发现和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探索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培养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热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并感受成功的喜悦,建立自信心。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难点:正确理解函数的概念。教学准备每个小组一副弹簧秤和挂件,一根绳子。教学设计提出问题:1.汽车以60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里程为s千米,

2、行驶时间为t小时。先填写下面的表,再试着用含t的式子表示s:t(小时)12345s(千米)2.已知每张电影票的售价为10元。如果早场售出150张,日场售出205张,晚场售出310张,那么三场电影的票房收入各为多少元?设一场电影售出x张票,票房收人为y元,怎样用含x的式子表示y?3.要画一个面积为10cm2的圆,圆的半径应取多少?画面积为20cm2的圆呢?怎样用含圆面积S的式子表示圆半径r?注:(1)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然后教师进行点评。(2)挖掘和利用实际生活中与变量有关的问题情景,让学生经历探索具体情景中两个变量关系的过程,直接获得探索变量关系的体验。动手实验1.在一根弹簧秤上悬挂重物,改变

3、并记录重物的质量,观察并记录弹簧长度的变化,填入下表:悬挂重物的质量m(kg)弹簧长度l(cm)如果弹簧原长10cm,每1kg重物使弹簧伸长0.5cm,怎样用重物质量m(kg)的式子表示受力后的弹簧长度l(cm)?2.用10dm长的绳子围成矩形.试改变矩形的长,观察矩形的面积怎样变化,记录不同的矩形的长的值,计算相应的矩形面积的值,探索它们的变化规律(用表格表示) 。设矩形的长为xdm,面积为Sdm2,怎样用含x的式子表示S?注:分组进行实验活动,然后各组选派代表汇报。通过动手实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进一步深刻体会了变量间的关系,学会了运用表格形式来表示实验信息。探究新知(一)变

4、量与常量的概念1.在学生动手实验并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上面的问题和实验都反映了不同事物的变化过程。其中有些量(时间t、里程s、售出票数x、票房收入y等)的值是按照某种规律变化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发生变化的量,我们称之为变量。也有些量是始终不变的,如上面问题中的速度60(千米/时)、票价10(元)等,我们称之为常量。2.请具体指出上面这些问题和实验中,哪些量是变量,哪些量是常量。3.举出一些变化的实例,指出其中的变量和常量。注:分组活动.先独立思考,然后组内交流并作记录,最后各组选派代表汇报。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并能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世界的意识,提高观察、分析、概括

5、和抽象等的能力。(二)函数的概念1.在前面的每个问题和实验中,是否各有两个变量?同一个问题中的变量之间有什么联系?师生分析得出:上面的每个问题和实验中的两个变量互相联系.当其中一个变量取定一个值时,另一个变量就有惟一确定的值。2.分组讨论教科书P.117 “观察”中的两个问题。注:使学生加深对各种表示函数关系的表达方式的印象。3.一般来说,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与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惟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如果当x=a时,y=b,那么,b叫做当自变量的值为a时的函数值。例如在问题1中,时间t是自变量,里程s是t的函数。t=1时

6、,其函数值s为60,t=2时,其函数值s为120。同样,在心电图中,时间x是自变量,心脏电流y是x的函数;在人口统计表中,年份x是自变量,人口数y是x的函数.当x=1999时,函数值y=12.52。巩固新知下列各题中分别有几个变量?你能将其中的某个变量看成是另一变量的函数吗?1.右图是北京某日温度变化图2.如图,已知菱形ABCD的对角线AC长为4,BD的长在变化,设BD的长为x,则菱形的面积为y=4x3.国内平信邮资(外埠,100克内)简表:信件质量m/克Om2020m4040m60邮资y/元O.801.602.40注:巩固变量与函数的概念,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许多问题中的变量关系都存在着函数关系

7、,初步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总结归纳1.常量与变量的概念2.函数的定义3.函数的三种表示方式注:通过总结归纳,完善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布置作业1.必做题:教科书P.118 习题11.1第1题。教学反思14.1变量与函数(2)教学目标理解掌握函数的概念,能根据所给条件写出简单的函数关系式.经历从实际问题中得到函数关系式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体验生活中数学的应用价值,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函数概念,并能根据具体问题得出相应的函数关系式.教学准备计算器、CAI课件.教学设计提出问题1.在计算器上按照下面的程序进行操作:填表:x13-

8、4O101y显示的数y是输入的数x的函数吗?为什么?注: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唤起浓郁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新知识的学习,创造一种探索的情景.2.在计算器上按照下面的程序进行操作:下表中的x与y是输入的5个数与相应的计算结果.x1230-1y3571-1问:所按的第三、四两个键是哪个两个键?y是x的函数吗?如果是,写出它的表达式(用含x的式子表示y).注:先让学生动手探索,然后讨论y是否是x的函数,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得出结论.探究新知一辆汽车的油箱中现有汽油50L,如果不再加油,那么油箱中的油量y(L)随行驶里程x(km)的增加而减少,平均耗油量为0.1L/km.问题1:写出表

9、示y与x的函数关系的式子.问题2:指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问题3:汽车行驶200km时,油箱中还有多少汽油?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说出各自得到的结论,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得出:(1)y与x的函数关系式是y=50-0.1x.(2)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Ox500.(3)汽车行驶200km时,油箱中还有30L汽油.教师提示: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时,不仅要考虑到函数关系式必须有意义,而且还要注意问题的实际意义.让学生带着问题开展讨论,在师生互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自然发展,在不自觉的学习中掌握了重点,化解了难点,还提高了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巩固新知下列问题中哪些量是自变量?哪些量是自变量的函数

10、?试写出用自变量表示函数的式子.1.改变正方形的边长x,正方形的面积S随之改变.2.秀水村的耕地面积是106m2,这个村人均占有耕地面积y随这个村人数n的变化而变化.注: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我国现行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税征收办法规定:月收入低于800元的部分不收税;月收入超过800元但低于1300元的部分征收5的所得税如某人月收入1160元,他应缴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税为:(1160-800)5=18(元).1.当月收入大于800元而又小于1300元时,写出应缴所得税y(元)与月收入x(元)之间的关系式.2.某人月收入为960元,他应缴所得税多少元?3.如果某人本月缴所得税19.20元,

11、那么这个人本月工资、薪金是多少元?注:设置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增强趣味性,可以更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多角度地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体会数学奥妙与价值,增强创造性地学数学、主动性地用数学的意识.总结归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函数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概念,它是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变化的一个重要模型.许多生活问题中都存在着函数关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函数的定义,能根据问题中的条件写出简单的函数关系式和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并会求出函数值.注:启发学生思考、归纳总结所学知识,让学生更加明确本节课的知识点.布置作业1.必做题:教科书第

12、118119页习题11.1第3、4题.2.选做题:教科书P.120 习题11.1第8、9题.教学反思14.1变量与函数(3)教学目标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出发,经历从图中分析变量之间关系的过程,理解函数图象的意义.会对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用两变量之间关系的图象进行描述表达,初步认识函数与图象的对应关系.学会观察图象、识别图象及理解图象所表示的含义.了解图象的意义及其与实际轨道之间的关系和区别.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探索精神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把实际问题转化为函数图象,再根据图象来研究实际问题.教学准备三角尺、CAI课件.教学设计提出问题

13、下图是自动测温仪记录的图象,它反映了北京春季某天气温T如何随时间t的变化而变化.你从下图中得到哪些信息?注:挖掘和利用现实生活中与函数图象有关的背景,让学生在观察背景中认识、理解函数的图象.“做一做”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为的是进一步理解函数图象的意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从而培养合作交流能力.解决问题下面的图象反映的过程是:小明从家里出发去菜地浇水,又去玉米地锄草,然后回家.其中x表示时间,y表示小明离他家的距离.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菜地离小明家多远?小明走到菜地用了多少时间?2.小明给菜地浇水用了多少时间?3.菜地离玉米地多远?小明从菜地走到玉米地用了多少时间?4.小明给玉米地

14、锄草用了多少时间?5.玉米地离小明家多远?小明从玉米地走回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注:以课本例题中的实际生活问题为素材,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师生共同参与合作,完成几个问题的探讨.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成为问题解决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一新课程教学理念.总结归纳围绕下面两点,以师生共同交流的方式进行归纳:(1)函数图象会使函数关系更为清晰,怎样画出函数的图象呢?(2)如何根据函数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来研究实际问题?注:进一步加深对函教图象的理解.布置作业1.必做题:教科书P.109 习题11.1第5题.教学反思14.1变量与函数(4)教学目标学会用描点法画出简单函数的

15、图象,初步了解函数关系式与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渗透数形结合思想,让学生学会函数图象的基本画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与探索活动,体验探索的快乐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通过细心画图,培养严谨细致的学习作风.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画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会画出简单函数的图象.难点:函数关系式与函数图象之间的对应关系.教学准备三角尺.教学设计提出问题在下列式子中,对于x的每一确定的值,y有惟一的对应值,即y是x的函数.你能画出这些函数的图象吗?1.y=x+0.5 2y=注: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自然而然地引入新课.探究新知分组讨论这两个函数图象的画法,然后每人自己动手画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先在组内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