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中的决策.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7297402 上传时间:2022-12-22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6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中的决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管理中的决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管理中的决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管理中的决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管理中的决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中的决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中的决策.doc(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章 决 策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管理的含义与特点、有效决策应注意的问题;理解古典决策理论和行为决策理论的主要内容;掌握影响决策的因素。 技能目标:熟练掌握各种决策方法,具有能运用某一具体的决策方法选择可行方案的技能。 能力目标:具有根据任务的性质选择不同的决策类型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具有按照决策的一般程序进行决策的能力。引例 阿迪达斯:决策失误带来的存货危机 在棋界有句话:“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一着占先,全盘皆活”。它喻示一个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情,成功与失败取决于决策的正确与否。上述阿迪达斯案例表明,错误的决策会使组织陷入被动,濒临险境。可见,决策决定成败,在管理活动中起着非常

2、重要的作用。本章将阐述有关决策的内容。4.1决策概述决策是管理者从事管理工作的基础。管理者在从事各项工作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问题有的大,有的小;有的简单,有的复杂。但它们都需要解决,都需要管理者在若干个可行的解决方案中做出抉择。决策是管理的基础和核心。可以认为,整个管理过程都是围绕着决策的制定和组织实施而展开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西蒙甚至强调管理就是决策,决策充满了整个管理过程。可见,决策在管理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4.1.1决策的含义与特点1)决策的含义决策的意思就是做出决定和选择。 决策就是人们确定未来行动目标,拟定评价实现目标的各种可行方案并从中选出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1)

3、决策的前提:要有明确的目的。决策或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或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没有目标就无从决策,没有问题则无需决策;(2)决策的条件:有若干可行方案可供选择。一个方案无从比较其优劣,也无选择的余地,“多方案抉择”是科学决策的重要原则;决策要以可行方案为依据,决策时不仅要有若干个方案来相互比较,而且各方案必须是可行的。(3)决策的重点:方案的分析比较。每个可行方案既有其可取之处,也有其不利的一面,因此必须对每个备择方案进行综合的分析与评价,确定每一个方案对目标的贡献程度和可能带来的潜在问题,以明确每一个方案的利弊。而通过对各个方案之间的相互比较,可明晰各方案之间的优劣,为方案选择奠定基础。(4

4、)决策的结果:选择一个满意方案。科学决策理论认为,追求最优方案方案既不经济又不现实。因此,科学决策遵循“满意原则”,即追求的是诸多方案中,在现实条件下,能够使主要目标得以实现,其他次要目标也足够好的可行方案。2)决策的特点(1)目标性任何决策都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进行的方案选择,如果决策的目标是模糊不清的或不正确的,那就无法以目标为标准评价方案,也就无从选择方案,因此也就谈不上决策。犹豫不决,通常也是由于目标很模糊或设立的不合理。(2)可实践性一个合理的决策是以充分了解和掌握各种信息为前提的,即通过组织外部环境和组织内部条件的调查分析,根据实际需要与可能选择切实可行的方案。(3)可抉择性决策

5、的基本含义是抉择。决策是从若干备选的方案中进行选择,如果只有一个方案,就无法比较其优劣,亦无选择余地,也就无所谓决策。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更谈不上所谓“最佳”。因此,决策要求必须提供可以相互替代的多种方案。要求多个可行方案的过程,通常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每个可行方案都要具有下列条件:能够实现预期目标;各种影响因素都能定性与定量地分析;不可控的因素也大体能估计出其发生的概率。在制定可行方案时,还应满足整体详尽性和相互排斥性的要求。(4)满意性 所谓满意决策是指在现实条件下,决策者的决策使得目标的实现在总体上已达到预期的效果。决策过程是一个研究复杂的、多变的和多约束条件问题的过程,同时人们对客观事物

6、的认识也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对于任何目标,都很难找出全部的可行方案。因此,决策者只能得到一个适宜和满意的方案,不可能得到最优的方案。(5)过程性 决策不是简单的罗列方案和选择方案,而是需要决策者做一系列大量的工作。决策者应先进行调查、分析和预测,然后确定行动目标,找出可行方案,再进行判断、分析,选出最终方案。因此,决策是一个过程。4.1.2决策理论 1)古典决策理论 古典决策理论又称规范决策理论,是基于“经济人”假设提出来的,主要盛行于20世纪50年代以前。古典决策理论认为,应该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待决策问题,即决策的目的在于为组织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追求利润最大化)。这一理论认为决策者是完全理

7、性的,能够作出“最优”选择。古典决策理论认为人是坚持寻求最大价值的经济人,具有最大限度的理性,能为实现组织和个人目标而作出最优的选择。 古典决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1)决策者必须全面掌握有关决策环境的信息情报;(2)决策者要充分了解有关备选方案的情况;(3)决策者应建立一个合理的自上而下的执行命令的组织体系;(4)决策者进行决策的目的始终都是在于使本组织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大多数学者认为这种模型仅是描述了一种理想状态,对现代决策行为的描述不够真实。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决策包含相当大的艺术成分,不可能像规范决策那样,把纷繁复杂的现实简化,因而简单的用它来进行实际决策往往是行不通的。2)行为决

8、策理论又称西蒙模型。20世纪50年代,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A西蒙提出“有限理性标准”和“满意标准”。用“社会人”取代“经济人”,大大拓展了决策理论的研究领域。行为决策理论认为,影响决策者进行决策的不仅有经济因素,还有其个人的行为表现,如态度、情感、经验和动机等。 行为决策理论认为人的理性是完全理性和完全非理性之间的一种有限理性。决策者追求理性,但又不是最大限度追求理性,决策者只要求“有限理性”。这是因为人的知识有限,决策者既不可能掌握全部信息,也无法认识决策的详尽规律;人的计算能力有限,不要说人,即使是借助计算机,也没有办法处理数量巨大的变量方程组;人的想象力和设计能力有限,不可能把所有

9、备选方案全部列出;人的价值取向并非始终如一,目的经常改变;人的目的往往多元化,而且互相抵触,没有统一的标准。决策者在决策中追求满意标准,而非最优标准。(生活也是如此,很多事情不能追求十全十美,刻意追求完美,有时会失落,随遇而安)在决策过程中,如果有一个备选方案能较好的满足定下的最基本的要求,决策者就实现了满意标准,他就不愿意再去研究寻找更好的备选方案了。行为决策理论主张把决策视为一种文化现象。文化的影响其实就是一种社会的压力,会有意无意的迫使决策者按照自己的文化传统与认知、决断和行动,这一切并不是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之上的。父子在同一个问题上认识不同,儿子如何决策呢?按中国文化,儿子应当洗耳恭听接

10、受教育;按美国文化,家长尊重子女的个性与独创,不要求顺从,儿子可以与父亲争辩。哪种选择是理性的呢?4.1.3决策的影响因素1)环境环境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环境的特点影响着组织的活动选择。比如,就企业而言,则需对经营方向和内容经常进行调整;位于垄断市场上的企业,通常将经营重点致力于内部生产条件的改善、生产规模的扩大以及生产成本的降低,而处在竞争市场上的企业,则需密切注视竞争对手的动向,不断推出新产品,努力改善营销宣传,建立建全销售网络。 另一方面对环境的习惯反应模式也影响着组织的活动选择。即使在相同的环境背景下,不同的组织也可能作出不同的反应。而这种调整组织与环境之间关系的模式一旦形成,就会趋

11、向固定,限制着人们对行动方案的选择。2)过去的经验 今天是昨天的继续,明天是今天的延伸。历史总是要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影响着未来。在大多数情况下,组织决策不是在一张白纸上进行初始决策,而是对初始决策的完善、调整或改革。组织过去的决策是目前决策过程的起点;过去选择的方案的实施,不仅伴随着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消耗,而且伴随着内部状况的改变,带来了对外部环境的影响。“非零起点”的目前决策不能不受到过去决策的影响。过去的决策对目前决策的制约程度要受到它们与现任决策者的关系的影响。如果过去的决策是由现在的决策者制定的,而决策者通常要对自己的选择及其后果负管理上的责任,因此会不愿对组织活动进行重大调整,而

12、倾向于仍把大部分资源投入到过去方案的执行中,以证明自己的一贯正确。相反,如果现在的主要决策者与组织过去的重要决策没有很深的渊源关系,则会易于接受重大改变。3)决策者对风险的态度风险是指失败的可能性。任何决策都是必须冒一定程度的风险。对待风险态度不同的决策者会影响行动方案的选择。愿意承担风险的组织,通常会在被迫对环境作出反应以前就已采取进攻性的行动;而不愿承担风险的组织,通常只能环境作出被动的反应。愿冒风险的组织经常进行新的探索,而不愿承担风险的组织,其活动则要受到过去决策的严重限制。4)决策者的知识和能力包括个人能力、个人价值观、决策群体的关系融洽程度。这些主体因素影响决策过程的顺畅,以及决策

13、结果的科学性和正确性。5)组织文化组织文化制约着组织及其成员的行为以及行为方式。在决策层次上,组织文化通过影响人们对改变的态度而发生作用。在具有开拓、创新气氛的组织中,人们渴望变化、欢迎变化、支持变化。显然,欢迎变化的组织文化有利于新决策的实施。相反,在偏向保守、怀旧、维持传统的组织中,人们总是对将要发生的变化产生怀疑、害怕和抵御的心理和行为,从而影响组织的决策。4.1.3 决策的分类1)从决策的主体看,可分为群体决策与个人决策 个人决策是指由单个人作出的决策。个人决策的优点是处理问题快速、果断;缺点是容易出现鲁莽、武断。集体决策是只由若干人组成的集体共同作出的决策。集体决策的优点是能够汇总更

14、多的信息,拟定更多的备选方案,有利于提高决策的质量;组织成员之间能够更好地沟通,有利于决策方案的接受性;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有利于决策的更好执行。集体决策的缺点主要是花费的时间较长、费用较高,并且可能导致责任不清和从众现象。2)按照决策的内容划分,决策可分为战略决策、战术决策和执行决策 (1)战略决策:战略决策关系到组织的生存与发展,是关于组织全局性、长期性的日标和方针等方面重大问题的决策。通常包括组织目标、方针的确定,组织机构的调整,企业产品的更新换代,技术改造,企业上市、兼并等,这些决策牵涉组织的方方面面,具有长期性和全局性。(2)战术决策又称管理决策,是在组织内贯彻的决策,属于战略决策

15、执行过程中的具体决策。如企业生产计划和销售计划的制订、设备的更新、新产品的定价等。(3)执行决策又称业务决策,是日常工作中为提高生产率、工作效率而做出的决策,牵涉范围较窄,只对组织产生局部影响。属于业务决策范畴的主要有:工作任务的日常分配和检查、工作日程(生产进度)的安排和监督、库存的控制以及材料的采购等。3)根据决策者在组织中的地位,分为高层决策、中层决策和基层决策4)按决策问题是否重复出现,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程序化决策:是指能按规定的决策程序和方法解决管理中重复出现的问题的例行决策,又称常规决策、例行决策、重复性决策。这类决策问题比较明确,有一套固定的程序来处理,如订货日程、日常

16、的生产技术管理等。由于程序化决策所涉及的变量比较稳定,可以通过制定程序、决策模型和选择方案的表转,由计算机处理。在管理工作中,有80的决策属于程序化决策(可以降低管理成本)。非程序化决策:是指不经常重复出现、不经常出现或偶尔发生的问题的决策。又称非常规性决策、例外决策、一次性决策。其决策步骤和方法难以程序化、标准化,不能重复使用。战略性决策一般都是非程序化的,如新产品的开发等。由于非程序化决策要考虑内外条件变动及其他不可量化的因素,决策者个人的经验、知识、洞察力和直觉、价值观等主观因素对决策有重大影响。5)按决策问题所处的条件不同,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确定型决策:各种可行方案需要的条件都是已知的,并且一个方案只有一种确定的结果 。在确定型决策中,决策者确切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