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文化推广策划书.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7296915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文化推广策划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宁夏文化推广策划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宁夏文化推广策划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宁夏文化推广策划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宁夏文化推广策划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宁夏文化推广策划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文化推广策划书.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宁夏文化营销推广策划书策划组:北方民族大学现代市场营销班小组成员:马琴 马圆圆 张丽莎 王娟 杨满 李志林 徐洁洁 目录一、 推广目的二、 荆州旅游资源的特点(一) 文化内涵丰富,知名度大(二) 类型多样(三) 特色突出三、 宁夏文化的现状及成因(一) 宁夏文化的现状(二) 荆州旅游业现状成因四、 宁夏文化推广发展遇到的问题 (一) 宁夏文化推广发展过程中碰到的问题(二) 对推广文化的建议五、宁夏文化推广开发总体定位六、结论一、推广目的以西夏和回族文化为核心,对宁夏进行文化推广开发,使之成为西夏和回族文化旅游的目的地二、 荆州旅游资源的特点(一) 文化内涵丰富,知名度大西夏是党项族建立的政权。

2、党项族原是羌族的一支,在多民族的纷争中,历经磨难,唐末五代时在西北崛起。公元1003年,党项族攻占凉州,并于1036年正式建立了政权机构西凉府,凉州自此成为西夏王国的辅郡,长达200多年。期间,西夏创制了自己的文字西夏文。宋史夏国传:“元昊自制蕃书,命野利仁荣演绎之,成十二卷,字体方整,类八分书,书颇繁复,教国人记事用蕃书。”“元昊既制蕃书,尊为国字,凡国中艺文诰牒尽易蕃书”(西夏书事)。可见,西夏文制成后,西夏统治者大力推行,成为当时的官方语言文字。当时西夏与各国和地方政权的往来公文,都使用西夏文,西夏学者用西夏文写作的文学、语言、法律、医学、佛经等方面的著作,亦广为流传。蒙元灭西夏后,仍刊

3、印西夏文书籍。至明代中叶,西夏文仍在使用。明代后期,作为民族文字的西夏文,在使用了约半个世纪后,逐渐销声匿迹了。 西夏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创造了不朽的业绩和灿烂的文化,西夏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西夏文字则是西夏文化中最为耀眼的明珠,放射出迷人的光彩。自清代以来,凉州先后出土、收集、保存了大量的西夏珍贵文物,其中有的保存完整,被视为国宝,闻名中外;有的为国内首次发现,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而邑人张澍从19世纪初就致力于西夏学的研究和资料收集。凉州大量西夏文物的出土及一些早期学术成果,为今天研究西夏文化、政治、经济等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唐朝时(公元7世纪中叶)就有阿拉伯、伊朗穆斯林陆续

4、来中国经商而定居,到了公元13世纪初成吉思汗西征时,中亚各族穆斯林、波斯人、阿拉伯人被大量充军迁徙而来,与当地汉族、维吾尔族、蒙古族通婚后繁衍下来,现居甘肃、宁夏、新疆、陕西、河南、山东、云南。 伊斯兰教 伊斯兰本意为顺服,即顺服唯一的安拉(即真主)。伊斯兰教又称清真教、回教,其教徒称穆斯林(即顺服者)。伊斯兰教由穆罕默德(公元570632年)在阿拉伯社会创立,全世界伊斯兰教徒(也称穆斯林)现约有5.5亿人,海南回族人口约1万人。 【 教义 】信仰安拉是万物唯一的主宰(但不供奉偶像);服从安拉的使者-穆罕默德;信奉根本经典古兰经;相信今世和后世,今世和后世之间为世界末日,好人入天园,坏人入火狱

5、。 【 节日 】开斋节(即肉孜节,为教历10月1日,斋月为期一个月,期间每天日出至日落要禁食、禁房事,斋月结束后到开斋节才解放)、宰牲节(即古儿邦节或库尔班节,为教历12月10日,穆斯林最大节日)、圣纪节(即圣忌日,为教历3月2日,是穆罕默德诞生和归真-逝世的日子)。 (二) 类型多样宁夏是国家历史文化和中国优秀文化城市,既有内涵丰富的人文景观,也有颇具特色的自然文化,融人文与自然文化资源于一体。主要有:西夏文化、回族文化、地理文化、饮食文化、教育文化。(三) 特色突出宁夏文化资源丰富,知名度大,魅力度高,而且各具特色,互补性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兼容互补,融为一体。核心资源与卫星资源彼此呼应

6、,地域组合度,类型组合度和整体优势独好。宁夏文化的独特性和无可替代性较好,推广发展的条件很优越。三、 宁夏文化的现状和成因(一) 宁夏文化的现状宁夏文化丰富独特,有很好的研究和学习的价值,但因地理位置的原因,了解西夏文化的人并不是很多,基本上还处在萌芽阶段,但同时宁夏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和历史原因,具备其独一无人的文化特性,享有,“塞上江南神奇宁夏”的美誉!推广开发潜力极其价值很大.(二) 宁夏文化现状成因1、 区位条件限制宁夏位于中国中部偏北,处在黄河中上游地区及沙漠与黄土高原的交接地带,与内蒙古、甘肃、陕西等省区为邻。在中国自然区划中,宁夏跨东部季风区域和西北干旱区域,西南靠近青藏高寒区域,

7、大致处在我国三大自然区域的交汇、过渡地带。交通不便利,导致缺少大量的流动人员,同时又因为其恶劣的环境,加剧了流动人员数量的减少!2、 文化产品开发欠力度文化产品吸引力不够,就文化内容而言,被动观赏性的多、主动参与性的少。文化内涵、文化景点设置、服务质量等都基本停留在表层,缺乏有效的挖掘和开发,给人感觉品位不高,与期望中的文化和宣传的效果差距很大,导致人们的失望甚至不满意,从而无法形成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3、 旅游宣传促销不力文化产业作为一种特殊的产业,由于其不可移动性,其宣传促销工作就尤为重要。文化宣传促销财力不足,导致宣传促销不够,因而外界对宁夏的文化逐渐冷落甚至淡忘。与此同时,周边省市却

8、不断加大了宣传促销力度。如甘肃不仅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顿上投入了大量财力、人力,而且在宣传促销上掀起了巨大的攻势,其在中央电视台等强势媒体开展的系列宣传促销活动,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甘肃参观,其经济效益也因此大幅提高。从政府对文化推广促销的支持状况来看,并没有强有力的支持,其他市州都有稳定的财政专款用于文化推广促销。由于缺乏经费,宁夏文化促销工作十分被动,在全国处于低水平状态,严重地制约了客源市场拓展和文化带来的经济增长,与其中国优秀文化城市称号不相称。4、 体制不顺畅,文化资源有待整合由于宁夏文化的产权涉及多个行政部门,在人文景观建设和开发上往往是各自为政、单

9、兵作战,缺乏通盘考虑,难以形成合力。有时还会出现相互排斥和多头管理的现象,严重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5、 经济落后, 政府投入不足宁夏一直以来是一个农业省, 虽然现在发展挺快, 但依然摆脱不了贫困省的“称号”。经济发展的落后, 给宁夏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 政府虽然有心“文化兴市”,但在实际的投入上却总是不足。宁夏文化的硬件设施也是多年得不到改善, 许多亟待修缮的文化遗址只能眼见着一天天破败。人文景区附近的交通、通讯、住宿、餐饮、购物等设施更是不能很好地配套, 已越来越不能适应文化产业大发展的要求。四、宁夏文化推广发展遇到的问题1. 文化产业软环境欠佳随着宁夏文化文化的推广开发,在

10、国内外知名度有了小幅提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行为不规范、社会治安不好、卫生管理差等一系列的问题都有。2. 保护文化古迹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宁夏的文化遗产及其环境保护缺少统一的法律法规,造成文化遗产的保护理念和行为难以统一,遭到破坏时也难以追究责任。3. 旅客停留时间短宁夏游客停留时间也很短影响文化产业的整体收益,文化产品的开发力度不够,民俗文化展示和可参与性娱乐项目缺乏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4. 营销推广力度不够西夏王陵在国内和国际不乏名气,但近年来西夏王陵的文化营销却没跟上市场变化趋势,远落后与同期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云南丽江古城。只靠坐吃老本,缺少有力的包装宣传,难免使旅游业停滞不前,坐失良

11、机,白白浪费了优势资源。5. 配套服务设施不健全宁夏文化产业基础设施不配套、不完善,人文景区景点的可进入性差,交通状况、治安、公厕、旅游指示牌、路标、普通话及国际语言环境、服务质量、景区容量、服务项目与质量、环境绿化、居民素质、导游素质、旅行社和旅游景点的规范和其它设施等等都存在问题对推广文化的建议1) 设立历史遗迹规划保护总当家,便于资源的协调利用2) 加强宁夏文化软环境的建设3) 让历史遗迹保护,建设与利用真正做到有法可依4) 开发和整合有利资源,延长旅客逗留时间,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5) 加大营销推广力度,进行有效包装6) 文化产业推广配套设施要跟上四、 宁夏文化推广开发总体定位(一)主

12、题定位: 西夏文化、回族文化、地理、特色小吃、教育(二)功能定位: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三)目标定位:打造成具有独特的人文景观、自然生态景观和民族文化的自治区五大亮点:以西夏文化为中心的西夏王陵以西部摄影文化为中心的镇北堡西部影视城以民族文化风情园为中心的回族文化展区以回族文化为中心的回族特色小吃以宁大,北民大为中心的快速的教育发展(四)市场定位:根据宁夏文化的统计资料和相关资料,宁夏文化的推广发展市场前景很好,潜力很大。全区每年接待的国内旅游人数和收入都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增长,但国外旅游人数不多。宁夏凭借其独特的文化市场吸引国内外的友人。六、结论宁夏作为西部地区的一朵奇芭正熠熠夺目,作为全国五个自治区之一,文化内涵很丰富,曾经在这里繁荣富强的西夏王朝留下了不灭的历史文化,影响着宁夏人民,影响着世人。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