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总复习教案.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7295923 上传时间:2023-02-15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总复习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六年级语文总复习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六年级语文总复习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六年级语文总复习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六年级语文总复习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总复习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总复习教案.doc(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语文总复习教案第一类:修改病句的方法辨析病句的常用方法()对于“语序不当”,要明确准确表情达意的规律,掌握规律,才能有识别病句的标准。如“并列短语”:时间先后.空间距离.范围大小.程度轻重.情感流程.时局变化.数目常规.成绩名次.法定位置.对应承接等。“多项定语排序”: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指称或数量的短语动词或动词短语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名词或名词短语。“多项状语排序”:时间处所介词结构情态副词形容词表对象的介宾短语。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两个分句:同一主语时,关联词放在主语之后;不同主语时,关联词放在主语之前;“频率类的副词”需放到介词短语前面。()对于“搭配不当”,

2、运用语法手段,采用“压缩法”,即主干枝叶梳理法。先将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紧缩出主干(主语.谓语.宾语),看主.谓.宾搭配是否得当;如果没有问题,再看枝叶和主干搭配是否得当。要学会搜索一些显性或隐性的标志,搜索否定语(切忌.禁忌.避免.禁止.防止.以防.无时无刻不).双面词(是否.能否.高低.快慢.大小.轻重.好坏.正反.里外).成双成对的关联词等,看他们照应得是否得当。()对于“成分残缺或赘余”,运用语法手段,同样采用“压缩法”。先将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紧缩出主干(主语.谓语.宾语),看主.谓.宾有无残缺;如果没有问题,再看有无残缺枝叶或介词残缺,导致语

3、意不明的情况。()对于“结构混乱”,主要采取划分句子成分的方法来看结构是否混乱,即先找出句子主语.谓语和宾语,再看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否一一匹配.顺当,表意是否一致.明确。()对于“表意不明”,可采用语感审读法进行识别,即反复审读,看表达的意思是否明白.顺畅,按习惯的说法是否别扭;对感到句意模糊或句意不确定的词语.句子要多审读几遍,最好用主干枝叶梳理法,进行成分的分析。()对于“不合逻辑”,可采用语感审读法进行识别,即反复审读,看按习惯的说法是否别扭;采用分段语意分析法,对相对应的词语.成分进行比较,看他们关系是否顺当;搜索一些显性或隐性的标志,搜索并列词语或短语.否定词.双面词,搜索数量短语.被

4、动词.关联词语.时态词语等,看它们的运用是否合乎逻辑。修改病句的基本思路、原则及判别病句的方法()修改病句的前提是对病句的病因作出正确的判断。查找病因,应先读句子,凭“语感”发现问题,从语法.修辞.逻辑等方面作分析,而后进行修改。()判别病句的常规方法。找出句子主干。先找出句子的主.谓.宾,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得当。理出枝叶。如果句子主干没有问题,就应当检查修饰语,定.状.补是否能恰当地修饰或说明中心语。联系上下文的语境,看句子是否符合逻辑事理。理清关系。看复句内各分句的关系,从内容上看关联词语是否用得恰当。()修改病句的原则。在辨识病句的基础上,先看清题目要求,弄清楚要从哪些或哪个方面检查;

5、其次按要求检查句子内部是否有语病;还要将前后句子连起来检查,看表述的主体是否一致,上下句是否照应,衔接是否紧密,有无重复.矛盾的地方。第二类:句式转换练习一、双重否定句双重否定句是使用两个否定副词来表达肯定含义的句子。例如不不、没有不、非不等。双重否定句的肯定语气比一般肯定句强烈或委婉。例如:他不敢不去。(强烈)我不得不告诉你事情的原委。(强烈)没有谁不惧怕他的威严。(强烈)你若是想在这个世界留下值得让人怀念的事迹,那就非得有毅力不可。(强烈)他不会不同情我的。(委婉)没有什么不可以。(委婉)书面语中还经常使用无不、无非、不无、未必不等双重否定词语来表示肯定。例如:他的话不无道理。在场的观众无

6、不为他的精彩表演所打动。他无非是想多捞点退休金罢了。我虽然年轻,但未必不是你的对手。双重否定句也就是一种语义大于肯定句的语句我对老师们的勇敢,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改为双重否定句)可以改为 :1我不能不对老师们的勇敢,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2我对老师们的勇敢,不能不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二、扩句的一般方法: 1、在句子的四个扩。“谁”之前扩,“怎么样”之前扩、“什么”之前扩,“是怎么样”之后扩。具体句式如下: (扩)的 谁 扩地 干 (扩)的 什么 (扩)的 谁 是 (扩)的 什么 (扩)的 谁 扩地 怎么样 (扩)的 谁 干 得 扩2、保留原有意思。3、不能改变句子的结构。 4、内容力

7、求丰富具体。具体来说,扩句时,一般在名词前加上“的”;在动词前加上“地”;在动词后补上“得”。句式如下:1 ( )的名词 地 动词()的名词2 ( )的名词动词得三、缩句的一般方法是:1、读懂句子的主要意思,分清哪些词语是句子的“主干”,哪些词语是句子的“枝叶”;缩句时保留“主干”,删去“枝叶”。如 :繁花似锦的焰火在夜空中构成了一幅美妙的图案。2、注意分析与句子意思关系密切的重点词。有些词语虽然是“枝叶”,但它在句子中起主干作用,是表达句意的重点词,在缩句时不能删去。若删去,句子意思就会改变。如:住在长江两岸的人们都爱吃鲜美的鲈鱼。3、缩句后要看句意是否符合原意,是否还有可以再删去的词语。缩

8、句方法2 :第一步,按照汉语语法,“的”“地”“得”用法的一般句式如下:a、( )的名词。缩句时,将名词前的“( )的”去掉,如:辛勤的蜜蜂采蜜。 去掉“辛勤的”,则缩成:蜜蜂采蜜。 b、( )地动词。缩句时,将动词前的“( )地”去掉,如:老师绘声绘色地讲故事。去掉“绘声绘色地”,则缩成:老师讲故事。c、 动词得( )。缩句时,将动词后的“得( )”去掉,如:爷爷笑得合不拢嘴。去掉“得合不拢嘴”,则缩成:爷爷笑。如:清晨的阳光柔和地抚摸着一望无际的土地。缩句时,去掉“清晨的”、“柔和地”、“一望无际的”,剩下的主干是“阳光抚摸着土地。”第二步,根据“自问”及句式如下: 1、 ( )的事物 地

9、 动词( )的事物 谁干什么 或 谁是什么 2、( )的事物 地动词 谁 怎 么 样 3、事物动词(形容词)得其它 谁 怎 么 样 缩句要领 缩句,总的原则是压缩后应当还是句子,不能成了短语,更不能既不像句子,也不像短语。下面结合具体例句谈些意见,请大家教正。第一组: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语原句: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缩句:A:灯照耀着建筑。B:广场上千万盏灯照耀着宏伟建筑。C:广场上灯照耀着建筑。分析:缩句最重要的是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特别是不能改变原句陈述的对象,即主语。另外,还要让压缩后的句子基本上像句话,不能缩得过分简略。原句说的是“广场上”怎么样,而不是“

10、灯”怎么样,A句改变了主语,当然也就改变了原句的意思;C句基本正确,但缩得过分简略;B句是正确的。第二组: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谓语原句:夏天,老人们都爱到河边的树阴下钓鱼。缩句:A:老人们钓鱼。B:夏天,老人们爱钓鱼。C:夏天,老人们爱到树阴下钓鱼。分析:缩句既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语,也不能改变陈述主语的谓语,缩句只能压缩掉次要成分,如果是属于主要成分的词语,也不能压缩掉。原句是说“夏天”怎么样,“老人们”爱好干什么,“爱好钓鱼”不等于“钓鱼”,A句把主语“夏天”改成了“老人们”;把谓语“爱”改成了“钓鱼”,明显改变了句子的原意;这个句子是说老人们爱好什么,并不是说他们干什么。B句把“到树阴下”误认

11、为“钓鱼”的状语压缩掉了,其实“到树阴下”和“钓鱼”是两个连续的动作,都不能压缩掉。C句是正确的。第三组: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结构原句:灰黑色的鸬鹚整齐地站在船舷上,像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缩句:A:鸬鹚站在船舷上,在等待命令。B:鸬鹚站在船舷上。C:鸬鹚站在船舷上,像士兵。分析: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结构,如果原句是复句,压缩后应当还是复句。原句是一个复句,前面的分句说鸬鹚站立的动作,后面的分句说它像什么。A句前半部分正确,后半部分把后面分句的主要动词“像”压缩掉了,把“等待命令”的主体“士兵”换成了鸬鹚,不符合原句意思;B句把原句砍掉了一半,当然更不行;C句没有把后面分句的意思表达完整,“等待命

12、令”不能压缩掉。正确的缩句应当是:鸬鹚站在船舷上,像士兵等待命令。第四组:缩句不能把表示处所的词语改为表示事物的名词原句:三棵大海棠树上开满了红红的花。缩句:A:海棠树上开满了花。B:海棠树开花。C:海棠树开满了花。分析:句子陈述的对象(主语),有的是人或事物,有的是某个处所,有时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所指却不一样,如“学校”和“学校里”。缩句时不能因为意思差不多就把表示处所的词语改为表示事物的。有一些补语和动词结合得很紧密,特别是那些短小的、甚至只有一个字的补语,缩句时不宜缩掉。原句主语的中心词是“海棠树上”,而不是“海棠树”;谓语动词“开”后面有一个简短的补语“满”。A句合乎这类句子缩句的要

13、求;B句改换了主语,缩去了简短补语,使句子失去了确定的时态,压缩后的句子意思很不确定,表达不出“海棠树上开满了花”的意思;C句改换了主语。第五组:缩句不应当缩掉必要的简短补语原句:岸边的柳树上挂满了亮晶晶的冰条儿。缩句:A:柳树上挂满了冰条儿。B:柳树挂满了冰条儿。C:柳树上挂冰条儿。D:柳树挂冰条儿。E:树挂冰条。分析:这组句子同第四组相仿,简评如下:A句,正确;B句,改换了主语;C句,缩去了不应当缩掉的简短补语“满”;D句,改换了主语,缩去了简短补语,缩后句子意思很不确定;E句,过分简略,既不像句子,也不像短语。第六组:缩句时要保留必要的否定词原句:生活在海洋中的鲸不是鱼类。缩句:A:鲸是

14、鱼类。B:鲸不是鱼类。分析:原句是否定句,缩句时要保留否定词。如果把否定词压缩掉,句子的意思就变了。A句不妥,B句正确。灰黑色的鸬鹚站在船舷上,好象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把直接叙述改为间接叙述的方法四、(一)将直接叙述转换为间接叙述1改标点,改冒号为逗号,删掉前后引号。2改人称,如果说话内容中是第一人称“我”或“我们”,应把“我”或“我们”改为第三人称“他(她)”或“他(她)们”;如果说话内容中是第二人称“你”或“你们”,应把“你”或“你们”改为第一人称“我”、“我们”或第三人称“他(们)。一种特殊情况:说话内容中有连用同性别或同音第三人称的,须指明其中一个,否则,就会造成对象不清。比如:孙子对祖父说:“老虎就在这里。我去把它叫醒。”这里如果改成“他去把它叫醒”,就会让听话人不明白对象。那么,转换后的句子就应当是:孙子对祖父说,老虎就在那里。他去把老虎叫醒。3检查改标点、人称之后的句子表述是否合理这一步必不可少。通过添加、删去或改换某些词语,使句子在表述上通顺、连贯、合理。“这里”、“这时候”要换成“那里”、“那时候”,“现在”要换成“那时”,等等。比如:老师再三嘱咐我们说:“你们寒假里要认真完成作业,坚持锻炼身体。”这个句子如果改成:老师再三嘱咐我们说,我们寒假里要认真完成作业,坚持锻炼身体。这样表述就显得不连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