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7295090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伯牙绝弦》教学设计.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伯牙绝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读懂课文: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3、读好课文: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教学重点: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教学难点: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教学课时:1课时课前积累:皎皎明月徐徐清风袅袅炊烟依依杨柳青青草色 潺潺流水潇潇春雨皑皑白雪蒙蒙云雾灼灼霞光 悠悠白云 滚滚波涛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欲取鸣琴弹,恨不知音赏。一、初解绝弦未成曲

2、调先有情(课件出示“伯牙鼓琴图”)师:同学们,让我们走进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我们看到的这幅图叫“伯牙鼓琴图”。图中这位入神弹琴的,一身长袍,羽扇纶巾,他是晋国的上大夫俞伯牙(板书);这位凝神听琴的,青布包头,两截布衫,他是楚国的一个打柴樵夫钟子期(板书)。师: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关于他俩千古流传的友情故事,题目叫(师板书课题)谁来读一读?(指名读课题)“琴弦”的弦读“弦”(xin)。师:“绝”是什么意思?(生:断绝)师:“绝弦”是什么意思呢?(生:割断琴弦)是呀,伯牙是春秋时期一位著名的演奏家,琴应该是他的生命,可是他为什么要把自己的琴弦弄断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从文中找到答案吧。二、练读

3、绝弦抑扬顿挫品音韵1请同学们大声自由地读课文,读23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停顿。(注意文中有两个语气词,我们一起读两遍“哉”“兮”。)2指名学生读课文。读后评价并相机正音。师:谁再来读一读全文?其他同学注意听,他是怎么停顿的,尤其注意最后一句。(指名读) 师:你在用心体会停顿。最后的“谓”是什么意思?生:认为。师:言字旁,更准确的是说。“世”呢? 生:世界上。师:理解得好。“谓”“世”是一个词,还是两个词?生:两个词。师:其实很多时候文言文的一个字就是一个词,叫做单音词。该怎么停顿呢?教师带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 3课件出示正确的停顿,学生练读一遍。4练读后再指名读,教师评价。5

4、全班齐读,教师评价。三、再解绝弦-高山流水深相知(一)读懂课文,领会文意1、同桌合作学习前四句:课件出示合作学习要求:大声朗读,联系注释疏通文意,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2、交流学习。3、学生汇报,要求一人读文,一人翻译,一人谈体会汇报过程中,老师相机指导文中四个“善”字的不同用法和含有“善”的句子意思。(二)何为知音1伯牙作为全国有名的琴师,他的琴技一定.(用一个成语形容一下,如炉火纯青)教师引读:当俞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时,子期仿佛看到了什么?他发出了怎样的赞叹?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生接:“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钟子期曰生:“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指导朗读:读

5、出赞叹的语气,试着套用“善哉善哉”读句。2语言拓展伯牙善鼓琴,那么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他的琴声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呢? 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生答:“善哉,善哉,徐徐兮若清风。” 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生答:“善哉,善哉,皎皎兮若明月。”伯牙还会表现什么,子期会怎样赞叹?出示课件习题:引导用排比形式说句子。3.不管伯牙琴声中表达了什么,钟子期都能感受得到并由衷地称赞。此情此景,用成语形容一下:(如心心相印、情投意合.)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板书:所念 必得之)师: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赞之,这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啊,所以伯牙才把子期视为“知音”。(板书知音)这让老师想

6、起那些千古流传的友谊名句。课件出示古今交友名句,并读两遍。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士为知己者死。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三)探究知音。1.在遇到钟子期前,他从不缺少赞美,当伯牙听着别人那些不着边际的赞美时,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预设答案:失望;寂寞;忧虑;渴望师:可以想象,当善鼓琴的伯牙,志在高山,没有人会像子期说生:峨峨兮若泰山。 当伯牙志在流水。没有人会像子期说生:洋洋乎若江河。2.没有人能听懂他的峨峨高山;没有人能听懂他的洋洋流水,正所谓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我的知音,你在哪里啊?终于有一天,伯牙遇到了自己的知音钟子期,

7、知我者,子期也!用一个词来形容伯牙此时的心情,那就是(欣喜万分)3.得到人生的知己,岂一个喜字了得!再次诵读“高山”、“流水”这千古流传的佳句。课件出示:男同学读(蓝色)伯牙的部分,女同学读(红色)子期的部分,读出伯牙得遇知音时的欣喜若狂。(四)知音之死无奈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世事难料,子期死,课件出示,生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1.请一生翻译。2.伯牙满怀希望而来,故人却已不在,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他当时的心情,那就是(悲痛欲绝、痛不欲生)3.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出示诗歌,学生读。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

8、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这首诗中,和“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意思一样的诗句是:-,最能表达伯牙痛失知音后的心情的是:-。四、悟读绝弦-此曲终兮不复弹师:正是这震撼人心的痛,才演绎出这凄美动人的“伯牙绝弦”。“伯牙绝弦”的故事成为了中华民族交友的千古楷模,“伯牙绝弦”成了知音的代名词,让我们记住这个故事。(师指课题,生读课题) 从开头到“必得之”,都应带着兴高采烈、昂扬的情绪,读到这,稍作较长的停顿后,再用沉痛悲戚的语气读“子期死”一句。我们一起酝酿情绪,再一次诵读全文。五、回味绝弦此曲只应天上有1.欣赏高山流水:子期一死,俞伯牙

9、又要回到以前那无人能理解的生活中去了,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弹给何人听?只有这一段动人的故事千古流传!人们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编写了一首同样动人的乐曲:高山流水。(播放乐曲,学生欣赏)2.伴着高山流水再读读这个故事六、作业1.读、背、默、译课文。2.将课文伯牙绝弦改写成一个400字左右的故事。真正的友谊是可以跨越时间、空间、地位、国界、年龄的,他有一种巧妙无比的力量。友谊,是一坛陈年老酒,历久弥香;友谊,是一幅传世名画,精美隽永;友谊,是一首经典老歌,传唱不息。就像歌里唱的那样:朋友不曾孤单过,一声朋友你会懂。这些年,一个人,风也过,雨也走,有过泪,有过错,还记得坚持甚么。真爱过,才会懂,会寂寞会回首,终有你,终有梦,在心中。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朋友不曾孤单过,一声朋友你会懂,还有伤,还有痛,还要走,还有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