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3.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7293476 上传时间:2024-01-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3.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教学设计兴城第三初级中学 王小芳一、设计理念本节探究活动以“分组探究”模式开展,该模式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都能掌握一些科学研究的方法。所以我把学生分成组,每人都参与其中,这样既可保证每个环节都得到探究又可节省时间。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应树立探究教学的理念,大力提倡探究性实验教学,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落到实处。二、教材分析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是七年级下册中第二章人体的营养的第二节消化和吸收的起始的一个学习内容,是全章的知识核心,也是全章的教学难点。通过“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消化包括物

2、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两个方面,感受馒头中淀粉的消化过程。为进一步学习“食物在胃、小肠内的消化”做好铺垫,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三、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纯真好奇、求知欲强,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所以教学中,课本中仅有的一些知识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在教学中,以课本知识为核心,增设一些有关实验变量,或者提供一些实验材料,让学生自己来创新设计相关的实验方案来说明问题等方法。四、教学目标根据初中生物学新课程标准,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龄特征,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知识目标:描述淀粉在口腔中的变化;说出口腔内唾液、牙齿和舌对食物消化的作用。 能力目标:运用所学知识设计探究性实验

3、方案检验自己的假设,并能分析实验得出结论,学会正确处理实验中遇到的问题。通过探究了解消化包括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两个方面,感受馒头中淀粉的消化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参与探究活动,养成团结协作精神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领悟科学知识源于科学的实验方法;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教学重点:1、探究淀粉在口腔中的变化;2、多变量对照实验的设计;教学难点:1、多变量对照实验的设计;2、科学合理的设计实验步骤;重难点的依据:本活动是课标建议的必做探究实验之一,是初中生物学课程中一个重要而且经典的生物实验,也是初中生物教学中唯一的生物化学实验。根据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龄特征,对于学生

4、控制实验多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的理解也有一定的困难,而对于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相对也有一定挑战性。重难点突破:控制实验多变量和设计科学合理的对照实验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要从学生生活周围熟悉的事情入手,不仅要让学生提出有新意的问题,自己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还要让学生在该活动后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即总结失误改正错误,总结自己的成功体验。在此实验基础上我又增加了温度这一变量,使学生对实验探究步骤的掌握更透彻,实验设计更充实,遵循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四、教学方法教法:1、活动探究法2、小组讨论法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学法:动手

5、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从机械的“被动”向“主动”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激趣设疑、引入课题1.提出问题展示“吃馒头比赛”的图片,询问学生有什么感受?上节课老师给大家留了一个作业,让同学们回家注意品尝馒头的味道,那么谁能说出细细咀嚼馒头是什么味道?从而提出问题:馒头为什么变甜了?2.作出假设教师提问:学生结合馒头在口腔中的经历并思考分析问题,1)谁能说出馒头从吃到的口中到咽下去之前,馒头都发生了哪些变化?2)口腔中的什么结构使馒头发生了这些变化?3)馒头变甜,这种甜味物质是什么?4)馒头的主要成分是什么?5)馒头变甜说明物质发生了怎样

6、的变化?同学们,根据你们的品尝和老师的提问,你们还有其他问题要问吗?预设:(温度、唾液的浓度等。)看来你们是认真动脑思考了。接下来我们就看看馒头变甜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作出假设: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馒头变甜是其中的淀粉发生了变化。【设计意图:问题源于生活,让学生在品尝馒头的过程中亲自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通过知识竞赛形式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这里增加温度这一变量,使学生对实验探究步骤的掌握更透彻,实验设计更充实 。】第二环节:设计方案、合作探究3.制定计划要想用实验证明自己的假设成立与否,就得制定并完善探究方案再进行实验。1. 首先介绍实验器材:大

7、烧杯,小烧杯,试管架,试管,玻璃棒,滴瓶,培养皿,温奶器或是保温桶等。 对器材的使用进行正确的指导,例如:量筒的使用、温度计的读数问题等。2. 接下来老师就为你们提供一个科学探究的空间,来验证你们的想法,在探究前老师给你们一点小小的提示: *成功的关键:实验变量的控制*温馨提示:1)你打算怎样模拟牙齿和舌的作用?2)馒头块多大为最好?3)怎样才能尽快的获得较多纯净的唾液?4)试管做好后放在什么环境中?(口腔温度37度,多长时间适宜。)5)你打算用什么试剂检验?(淀粉遇碘变蓝)3.在老师的点拨提示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教材27页的实验步骤制订小组的实验方案(可以从材料,变量和操作上进行创新。

8、)ppt以图片形式展示实验探究步骤,请同学们分析一下三支试管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哪些不同的地方?这样做有什么目的?经过讨论交流与修改,最后制定并实施了如下探究方案:1)取饼干代替新鲜的馒头,分成四等块,将A 、B和D处理成碎屑(模拟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C块饼干不处理,取替了教材中的馒头块。2)用凉开水将口漱干净,口内含一块消毒棉絮。(或者将舌头顶住口腔上部,闭嘴不说话,储蓄唾液,教师可以利用条件反射的原理,用山楂等食品刺激味蕾)约1分钟后,用干净的镊子取出棉絮,把棉絮中的唾液挤压到小烧杯中(或直接吐到烧杯内部去)。 本实验用的是淀粉酶溶液替代。3)取四只试管,编号,然后做如下处理: 号:饼干

9、碎屑+2ml清水+搅拌 号:饼干碎屑+2ml唾液+搅拌 号:饼干块+2ml唾液不搅拌 号:饼干碎屑+2ml唾液+搅拌4)然后再将前3支试管放在37水中,4号试管放在0水中,5-8分钟后,滴加2滴碘液摇匀,观察并记录各试管中的颜色变化。改进措施:1.用饼干代替了馒头,缩短了分解时间,而且操作也简便;2.试管的序号排序重新排列,1号加清水,2号加唾液,可以省去清洗滴管和量筒的步骤;3.注射器代替量筒,解决了学生对量筒的使用问题,降低了操作的难度;4.用淀粉酶溶液代替了唾液,从根本上解决了唾液浓度不同产生的误差;5.把小试管放在温奶器或是保温桶里面,来模拟人体的温度;6.增加温度这一变量,使学生对实

10、验探究步骤的掌握更透彻,实验设计更充实;【设计意图:在自评和互评中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内化,构建正确的认知。了解实验方案的不足,作出科学的改进措施,培养学生发散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4.实施计划 按照制定的计划来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现象,完成实验报告单的填写。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验,每组四人,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实验现象的记录,实验过程中尽量保持安静。实验进行中,教师要到每个小组巡视、个别指导,并收集学生在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可能出现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1)试管中饼干没有完全浸在唾液或清水中。2)液体量不同。3)加入碘液的量过多。 4)没有事先做好标记,造成混淆。【设计意图: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

11、和空间,放手让学生体验失误,感悟实验探究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的效率。】第三环节:反思纠正、表达交流。5.得出结论引导学生根据试管内颜色的变化,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淀粉在口腔中发生变化,与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温度都有关。6.表达交流1.你的结论与其他小组一样吗?如果不一样,请与同学一起分析原因。2.本小组的探究方案有没有值得改进完善的地方?如果我们再做一次,你在哪些地方会有改进和完善?3.牙齿、舌和唾液在消化中的作用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同学们可以从物理消化和化学性消化两个方面进行思考分析。)【设计意图:及时给学生提供相互交流

12、的机会,通过反思纠正探究过程中的失误和不足,让学生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第四环节:归纳总结、拓展延伸通过这个探究,你知道了哪些知识?学会了哪些方法和技能?问题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再次呈现“吃馒头比赛”图片,让学生分析感觉不到甜味的原因。【设计意图:问题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通过对“吃馒头比赛”现象的再次分析,使知识、方法、情感方面得到升华,使资源达到了更大范围的整合,从而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第五环节:自我检测,反馈训练1细嚼馒头,口腔内感觉有甜味,这是由于( ) A牙齿咀嚼的缘故 B舌搅拌的缘故 C口腔分泌消化酶的缘故 D与以上三条都有关 2.科学探究过程

13、开始于( ) A.发现和提出问题 B.作出假设 C.制定和实施计划 D.表达与交流3牙齿的咀嚼能将大块食物磨碎成小块,这样有利于消化的主要道理是( ) A.将食物彻底消化 B.进一步释放食物营养 C.有助于对食物的吸收 D.减轻胃肠的负担 4.在设计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时,下列不能作为一组对照实验的是( ) A.滴加唾液和碘液 B.常温和低温 C.馒头碎屑和馒头块 D.滴加唾液和清水5.如图是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中的一组对照实验:将A、B两块大小相同的新鲜馒头块,按图示进行处理,然后将两支试管一起放到37的温水中保温,510分钟后取出,向两只试管中均滴加2滴碘液,检验其中的淀粉的分

14、解情况该组对照试验要探究的问题是()A唾液淀粉酶是否可以吧淀粉分解成麦芽糖B唾液淀粉酶是否与食物的消化有关C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作用是否与食物的消化有关D消化酶对食物的分解作用是否受温度的影响6.下面是小花同学设计并完成的“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试管中加入等量的馒头碎屑及2ml清水或唾液。试管物质温度时间碘液现象A馒头碎屑+清水373min两滴?B馒头碎屑+唾液371min两滴变蓝C馒头碎屑+唾液372min两滴部分变蓝D馒头碎屑+唾液373min两滴不变蓝(1) A试管将会出现的现象是 。(2) A和D试管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是 。(3) B、C和D三支试管是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是 。(4) 根据第(3)小题,你认为吃饭的时候应该 。A. 狼吞虎咽 B.细嚼慢咽【设计意图:习题以图片链接形式呈现,更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挑战性。达到活学活用,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