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的读后感1000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7293360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东坡传的读后感1000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苏东坡传的读后感1000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苏东坡传的读后感1000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苏东坡传的读后感1000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苏东坡传的读后感1000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东坡传的读后感100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东坡传的读后感1000(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东坡传的读后感1000苏东坡传的读后感1000欢迎来到,以下是聘才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的,欢迎大家阅读。 苏东坡传读后感1000我敬仰苏东坡,因为他乐观豁达的性格。“成也 其诗,败也其诗”用在东坡身上再恰当不过了。“乌台诗案”让人不 禁感叹:天才往往是被人嫉妒的,要不是苏东坡太有才华,锋芒太露,原 来与之为友的同道们也不会转而排挤他,他也不会落的几度外放他乡 的下常好在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他没有郁郁寡欢,而是随 遇而安,创作才情与此同时也越发充沛。在密州,他写出了公认为最 好的中秋词水调歌头,那动人的词句和凄美的意境至今长盛不 衰。而在他晚年身处的岭南蛮荒之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

2、作 岭南人”也正是苏东坡明朗豁达心境的写照。我敬仰苏东坡,因为他 的浩然之气。当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出现了种种弊端,苏东坡等人立刻 提出反对,苏东坡利用他最擅长的武器一一笔,写出了上神宗皇帝万 言书,其中包括他自己的政治哲学,也表示其个人之气质与风格,其 机智学问与大无畏精神,都显然可见。随后苏东坡反对变法失败被贬 至杭州,于是,他远离了喧嚣,回归于清纯空灵;他习惯了淡泊,才情 更加俊逸洒脱;他明白了如何应对困难,才能做到宠辱不惊。“一点浩 然气,千里快哉风” 苏东坡这一豪气干云的惊世骇俗之语昭告世人:一个人只要具备了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超凡脱俗,刚直不 阿,坦然自适,在任何境遇中,都能处之泰

3、然,享受使人感到无穷快 意的千里雄风!诚如林语堂所说: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 心灵的喜悦,是他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苏东坡的浩然之 气,也将如他的诗词一样永留千古 ! 纵观苏东坡的一生,在宦海可谓三 起二落。考中进士那年,在入榜的 388 人中名列第二,而且是因为主 考官欧阳修的误会 (以为这么精彩的答卷出自他的朋友曾巩 ) 和避嫌, 否则当列榜首。苏轼在担任凤翔推官三年后依例解职,英宗本欲破格 拔擢为翰林,为宰相韩琦所阻,韩琦倒不是不喜欢苏轼,只是认为年 轻人应该多一些历练。而英宗更是早就把苏轼视为未来宰相的人眩至 少从一 0五七年到一 0 七九年这

4、段时间苏轼的仕途还算是一帆风顺 的。一 0 七九年苏轼受了四个月的牢狱之灾,史称“乌台诗案”。表 面上是文 -字-狱,弹-劾他的官员在他的文章诗词中找出大逆不道的语 句,加以指控。更深层的原因是苏轼加入了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反 对王安石的新政。而苏轼作为文坛新星,其影响力日增,因此要加以 镇-压。因与苏轼通信或为他出版诗集,很多人受到牵连,包括预驸马 王诜。在黄州期间,苏轼在一片东坡上耕田务农,从此自号“东坡居 士”,他的四篇公认的最佳作品也在此时问世,即: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承天寺夜游。一 0 八五年到一 0九三年这段时期是苏东坡仕途的第二春,虽然一直担任“省部级干 部”,但不管在中央还是

5、在地方,都是在重要部门担任领导岗位,政 绩上颇有建树,可算是官运亨通。一 0 九四年开始的第二次被贬,罪 魁是哲宗及新任宰相章椁 (应该是竖心旁,打不出那个字 ) 。此人虽然 可算是苏轼的故交,但绝对是王安石一派,跟司马光、苏轼的政治立 场对立。此次风波共有 830 名官员受波及,史称“元佑党人案”患难 见真情。附送:苏东坡传的读后感 1000字苏东坡传的读后感1000字以下是聘才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的,欢迎大家阅读。苏东坡传的 读后感1000字苏东坡传是林语堂先生众多作品中其中一篇,我自 认为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的作品,而他的所有的作品都是需要我们细 细品味的,只有这样才能知道其中的精华。就如同

6、一壶好茶,需要我 们坐下来好好的去品尝,才能读出其人生的哲理,如同一瓶好酒,甘 甜纯美,让人留连忘返。一直都知道苏东坡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 一,就像他所写的诗一样的豪迈、大气凛然。当然我也是非常的喜欢 他。苏轼以他坦荡的胸怀,尽情的享受人生,不惧权贵;他敢于说:“我做华堂上,不该麋鹿姿。”,他敢对天子说:“我岂犬马哉,从君求帷伞?”,他敢于向帝王直言陈述:“苛政猛于虎。水旱杀人,百倍于虎;人畏催欠,甚于干旱是 常有二十万余虎狼散在民间,百姓何由安生 ?”即使刚因诗文而遭逢牢 狱之灾,诗人的身份已融于苏东坡的血液深处,释放的当天,他又写 了两首诗,诗里说:“塞上纵归他日马,城东不斗少年鸡。”,而

7、另一首诗里嵌有 “窃禄”,意为自己无才为官,但“窃禄”一词却源于一份写给曹操 的信件,写完这首诗,苏轼自己也掷笔笑道:“我真是不可救药! ”但正像林语堂称其为乐天派一样,似乎是没 有什么是可以真正使苏东坡止步不前,有所畏惧的,在他的一生里, 苏轼永远自由自在,正如他的行文一般,那些迫害,打击,在他眼中 似乎就从未发生过,他所关心的,只有民生,即使在贬谪之地,他的 政绩依然出类拔萃。孟子曾经说过,人要有“浩然之气”,如果你是 正确的,那么,要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而苏东坡一生都追 求着这样的浩然正气,他不偏执,不狭隘,在王安石一党掌权时,在 各地都积极推行新法时,苏东坡和他的一干朋友,站出

8、来指责新政, 结果被贬谪 ; 而在新法被全面废除时,他依旧没有严格执行,他留下了 他认为对百姓有利的新法,被京中新贵所不容,自此他已不容于旧党 和新党之间,因而再度自求外调,这一次,他回到了杭州。在那里, 他过得依然很惬意,自比白居易,甚至有了朝云这样的知己。“君子 役物,小人役于物。”苏东坡不以形所累,他在记游松风亭里写 道:“此间有什么歇不得处 ! ”要登亭子,亭子还在远处,人却已累 极,苏东坡却忽然想到,为什么不能就地歇息呢 ?是啊,何处不可安 歇,何必要到亭子里去呢 ?有了这样的心境,他才能纵情山水之间,不 以为贬谪为忧。有了这样的心境,即使在穷山恶水的岭南,依旧可以 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有了这样的心境,他才 可以在瘴气重重的海外,完成了论语、尚书、易经的注 解。一代大师终于还是走了,走在了北归途中,但即是面对死亡,他 走的依然坦然,可以笑罗什的不安然,可以不念西天,不念来生。 “浩然之气,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 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岳,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此理 之常,无足怪者。”人生是各种不同的变故、循环不已的痛苦和欢乐组成的。那种永远不变的蓝天只存在于心灵中间,向现实的人生去要 求未免是奢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