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的探索.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7292911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的探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的探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的探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的探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的探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的探索.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的探索 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中坚力量,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到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关系到建设和谐社会的步伐。青年志愿服务作为一种特殊的青年社会实践形式,在高校德育工作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新时期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大学生公民道德素质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效载体,在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社会的宏观发展方面有着明显的意义。作为一项伟大而崇高的事业,青年志愿服务伴随着一大批大学生群体的热心参与,已经成为一项推动我国社会发展、促进现代文明的全民性事业,一、志

2、愿服务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长期以来,我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薄弱环节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生活实际脱节,学校德育所灌输的政治原则和价值观念对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解释乏力,因而使道德规范难以内化为青年人的自觉行为。因此,学校德育除了提高学生的道德理论水平外,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道德实践的机会,使大学生在实践中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不断探索,经过丰富的情感体验,充实自己的内心世界,最终形成道德信念并转化为道德行为。而志愿服务不仅能使大学生深人社会、了解社会,强调大学生对社会的服务和奉献精神,而且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和提高的平台、一个能力展示的平台、一个自我推销的平台,能够促进

3、大学生的自主选择、能力发挥和个人价值实现,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同时,大学生通过志愿服务确实磨练了自己的意志,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从学习中成长,在付出中收获。实践证明,志愿服务活动是当今我国大学生参与面最广、参与程度最高的社会实践性公益活动,是他们进行自我教育、内化政治理念和道德原则的重要手段。 1、开展志愿服务工作是大学生自我实现的强烈需要。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主要优秀人才,他们有知识 、有能力、有热情,同时他们也非常渴望能够运用自己的才能来服务社会。在参与志愿服务工作的过程中,我们要关注每个学生自我 潜能的发挥,创造各种机会让志愿者做到各尽所能、迎接挑战,确保志愿者能通过志愿服务能够强烈

4、地体会到被重视、被需要的感觉,从而满足自我需要,进而保护好、引导好大学生身上蕴藏的参与社会、服务社会的巨大热情和积极性。 2、参与志愿服务,有助于大学生更多更快地了解社会、洞悉国情、认识 自我、增强社会 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在校大学生由于社会接触面窄,其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就是学习、了解社会的过程,同时,还有利于他们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服务于社会,是社会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完美的统一。在关心他人、奉献爱心、服务社会的同时,不仅了解了国情,也经受了锻炼,提高了自己 的思想道德水平。 3、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将学校德育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增强了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高校德育工作必须注重实践性,通过学生

5、主体参与实践,缩短教育内容与学生需要的距离,从而领会道德的意义,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而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不仅使大学生深人社会、了解社会,不仅强调大学生对社会的服务和奉献,而且强调大学生的自主选择、能力发挥和个人价值实现。参加过法政学系团委组织的大港区陪伴社区孤寡老人活动的学生,都深深感受到了自己在志愿服务过程中的进步。他们定期为老人们送去慰问,与老人们谈心,表演自己拿手的节目,甚至在节日期间发送礼物。参加慰问老人的活动是一个把深刻理论转化为生动语言过程,使以前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转化为实践中的知识,加深了对党的信任,增进了对人民的感情,增强了对国家的责任感。 二、志愿服务是加速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途

6、径 大学生社会化就是学习做人,或者说是学习和适应现存社会文化的过程。在当今的大学生群体中,“ 学校人”与“社会人”脱节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导致的结果是一些大学毕业生在走进社会之时往往抱着不切实际的期望或幻想,缺乏社会所需要的技能、道德和心理素质,难以适应社会的要求。而以志愿服务的方式,开展的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则提供了一条使大学生深人接触社会、与社会提前进行磨合的重要途径。 志愿服务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自愿性,它要求大学生内心对志愿精神的认可。志愿服务不仅倡导服务者的奉献,而且强调对服务对象自身潜能和自尊自信的激发,强调服务者与对象在交互主体性关系中互相学习、加深理解,互相促进、共同进步。在志

7、愿服务的过程中,大学生可以结合所学专业进行志愿服务,用自己所学知识帮助他人、服务社会,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形当中贯穿始终,同时,大学生志愿者在此过程中也增加了工作经历和人生阅历,更明确了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并形成了更加适合社会现实生活的心理倾向、性格特征和行为方式。大学生要想增加自己在日后职业选择中的竞争力,除了要具备良好的教育水平和终身学习的态度外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能力和个人责任心,包括沟通能力、敬业精神,团队协作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可以结合志愿服务达到自身和社会的双赢 目的。 举例来说,法政学系法学专业的学生们在这方面体会较为深刻。法学专业学生在南开大学滨海学院范围内招募法律宣传

8、志愿者,把志愿者分为八个普法小组,进入大港区八个优秀社区进行普法宣传,同时分赴大港区多个小学、中学开展不同程度的法律教育,甚至去大港区板桥劳教所与犯人进行法制辅导。通过以上活动,学生们针对不同服务群体的社交能力、表达技巧都有了明显提高,而且在广泛深人地交流和志愿服务活动中培养了感受力和同情心,逐步养成了积极普法、乐于奉献的高尚情操,对他们今后人生道路的影响是深远的。 三、志愿服务能够促进大学生人力资源开发、完善人力资源配置 在知识经济时代,如何充分开发大学生人力资源、 实现人力资源与需求的完善配置,对于最大限度发挥大学生潜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这方面志愿服务有着特殊的价

9、值。就人力资源开发而言,志愿服务作为一种直接的社会实践性活动,大学生参与奉献服务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接受教育、提升能力的过程。许多大学生在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之后都感受到自身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承受挫折能力等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另外,志愿服务本身也是一种劳动创造,能够创造出社会经济效益。近年来,全国先后有数百万青年志愿者为第2 l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海 A P E C会议、 北京 财富 全球论坛、2008北京奥运会等国际、国内大型活动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服务,不仅节约了大会运行成本,取得了明显的效益,扩大了影响,而且在世界人民面前展示了中国青年志愿者的风采。在人力资源配

10、置方面, 近些年来开展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更表现出其突出的价值。由于中国经济区域发展的不均衡,以及户籍制度等人员流动壁垒的仍然存在,导致发达地区的人力资源积压或过剩和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人才短缺同时并存的局面。在这种背景下,“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在市场之外拓开了一条资源有效利用和优化配置的途径,不仅 缓解了发达地区的大中城市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而且 为急需人才的西部输送去源源不断的人才。对许多参与“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大学生来说,一年的西部基层工作成为“一次前所未有的经历”,他们更加深切地了解了国情,增进了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对社会形成了比较客观和清醒的认识,从而能够理性客观

11、地规划自己未来的人生道路。在服务的过程中,他们加深了对国情的认识,体会到西部对优秀人才的渴求和重视,最终选择扎根西部、扎根基层。如在 2 0 0 3年第一批计划实施中, 一年后有约 1 0 的大学生选择了在西部继续发展。自2 0 0 3年 以来,已经有 4万余名大学毕业生奔赴西部贫困县开展志愿服务工作,2 0 0 7年又将招募、选派的一万余名大学生志愿者参与西部计划。西部计划的长期开展将会有效地改善我国不同区域之间的人力资源配置状况,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到西部基层服务的导向工程,将成为培养优秀青年人才的工程, 成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示范工程。 四、高校志愿服务新模式的试想志

12、愿服务已经迅速地发展为高校德育工作的有效载体之一,它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此意义上探索社区接纳、整合学生志愿组织的有效机制及其可推广的规律,无疑是一个有深远意义的课题。 1、规范管理,努力实现志愿服务的制度化、规范化发展 科学的引导、管理可以使志愿服务工作从自发到自觉,从松散到紧凑,从低层次到高层次转变。志愿服务工作不建章立制不行,有制度不执行不行。因此,必须要建立健全高校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全面的运行规范,把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纳入学校德育的范围,使志愿者行动制度化、规范化。例如,学校可以规定在校大学生,每年要完成相应时间的志愿服务,作为德育实践学分或者作为评先、评优的

13、参考。学校教务部门在支持德育课社会实践活动的时候,可以有具体的实践教学计划,有规定的学分要求。这些都有利于志愿服务向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2、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基地,使志愿服务工作正常、有序、持久地开展 随着青年志愿者活动的不断深入发展,基地化建设 日趋重要,这也是高校开展青年志愿者 活动,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保障。学校应该把开展志愿服务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长期开展,同时通过建立稳定的活动基地对志愿服务的实际效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争取社会各界对志愿服务工作的认同和支持,进一步挖掘社会资源,满足大学生社会实践需求,把志愿服务工作进行社会化整合以及创造良好社会氛围。我们可以和德育

14、课教学相结合,这样既可以使学生的政治立场、理论水平、道德修养在理论教育中得到提高,又可以在志愿服务中得到印证和升华;既可以克服志愿服务广泛性、持续性不足的问题,端正大学生们志愿服务的 态度;又可以根据教学计划和课程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避免走形式主义。学校可以和社区联系,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如在企业、人文古迹、福利院、残疾人联合会、戒毒所、文明小区等地方,建立示范基地。在建立示范基地的过程中,让志愿服务精神代代相传,使青年志愿者活动更具社会影响力。 3、与时俱进、不断丰富活动内容,确保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生机活力 时代的发展和变化,对志愿服务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志愿服务应该不断更新和丰富活动内

15、 容,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顺应社会需求,满足学生需要。在组织青年志愿者活动时,要将服务视点投向更广阔的社会需求,除了丰富已经开展的日常生活型服务、医疗健康型服务、科技文化型服务的内容外,还应针对社会关注的焦点、举办法律援助、心理咨询、环保教育等新项目,通过协助政府处理公共事务,将志愿服务的目光从关注弱势群体的生活投向提升人的生存质量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这一更广阔的空间,通过在更大的领域内开展志愿服务工作,丰富内涵,使得青年志愿者活动持续健康发展。实践证明,青年志愿者活动已经成为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的有效载体,成为当代大学生修身成才的重要手段,成为当代大学生实践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途径。高校应该不断丰富 “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的志愿服务精神的内涵,不断推进志愿服务工作日常化、规范化,使高校青年志愿者活动持续健康稳步发展,更好地发挥其特有的育人功能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