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7289697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高考目标定位】考纲点击热点提示1.农业区位因素2.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2.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区位因素的关系【考纲知识梳理】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农业区位的含义(1)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2)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2.影响农业区位因素选择的主要因素(1)区位选择的实质: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2)主要区位因素: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劳动力、交通运输、政策、机械等。二、农业地域的形成动植物的不同地域分布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1.形成

2、2.实质: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3特征: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的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要点名师讲解】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在农业区位因素中自然因素仍占有重要地位但社会经济因素对其影响越来越大,各因素对农业的影响具体如下:1.自然因素2.社会经济因素【例题】读“某地农业生产联系示意图”,回答(1)-(3)题。(1)图示农业属于:A.粗放农业与自给农业B.密集农业与商品农业C.粗放农业与商品农业D.密集农业与自给农业(2)图示农业生产地域类型是:A.园艺业B.游牧业C.混合农业D.大牧场放牧业(3)图示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分布典型地区是:A.恒河平原南

3、部B.波德平原北部 C.拉普拉塔平原南部D.墨累达令河流域南部【解析】解答该题组的关键是看懂示意图,特别注意图例,对主要流向和次要流向的区别和理解。(1)从图中的对牲畜的投入大和牲畜主要流向市场,可知该农业属于密集农业与商品农业。(2)结合图和选项中四种农业地域类型,一一对比可知,满足图示的是大牧场放牧业。(3)根据上题结论和所学知识可知该农业地域类型的典型分布地区。【答案】(1)B (2)D (3)C【感悟高考真题】(2010江苏T564分)2010年1月,海地发生7.3级地震,几十万人遇难;同年2月,智利发生8.8级地震,数百人丧生。图3为两次大地震震中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两

4、次大地震A.震中都位于太平洋沿岸 B.震中都位于两大板块交界处C.能量源自地球内部 D.遇难人数的多少取决于震级的大小2.图中甲、乙两区农业发展条件的相同点是A.地域狭小,耕地规模小 B.终年光照充足C.雨热同期 D.全年降水分配均匀【解析】本题以海地、智利两次大地震为背景,主要考查地震、农业区位的选择。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根据两地的地理位置来判断两地地震的成因、影响农业的区位条件,解答该题需要明确地震分布规律、形成原因、影响其危害程度的主要因素、影响农业的区位条件。第1题:因为地震发生在岩石圈中,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由此 可判断C正确;A项与图示海地位于大西洋矛盾;B项与图

5、示海地震中位于美洲板块内部矛盾;D与海地发生7.3级地震,几十万人遇难;同年2月,智利发生8.8级地震,数百人丧生矛盾。 第2题:因为由图可知,两地国土地域狭小,耕地规模小,由此判断A正确; B与乙区位于4060度大陆西岸,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光照不足矛盾;C项与甲区位于3040度大陆西岸,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相矛盾;D与甲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相矛盾。【答案】1选C ,2选A (2010山东文综T128分)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气候 B、水源 C、地形 D、土壤4、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郊区的农业结

6、构将发生变化。下列土地利用类型在该地农业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A、稻田 B、鱼塘 C、果园 D、菜地花圃【解析】本题以我国城市化对农村及农业的影响为背景, 结合区域实际,考查考生灵活运用地理原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考查农业区位选择和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解答该组题的关键是掌握和理解农业区位分析原理,备考中重点掌握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市场、交通、科技、政策等,并且能综合分析出主导因素(或限制性因素)。第3题,由题干信息知图1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图中显示地形类型是山地丘陵,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布局了水产养殖业、种植业和林业,判定该地农业类型是立体农业。故选C。第4题,

7、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的推进,市场对水果、蔬菜及乳畜产品等农产品需求量扩大,使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呈现种植业比重下降,牧、渔和林业比重上升的新变化,反映在土地利用上是粮食用地规模减小,牧、渔和林业用地规模扩大。故选A。【答案】3选C,4选 A。(2009海南高考)1979-2000年,我国蔬菜种植规模和种植地区分布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分析表1、表2,完成1920题。表1 我国蔬菜种植面积、总产量 年份种植面积(万h) 总产量(万t) 1979 18.0 896.0 1980 360.6 16335.2 1999 1335.0 40513.5 2000 1523.7 42399.7表2 我国

8、商品蔬菜种植面积的分布 区域 1980年 1999年大城市郊区 70 20其他农区 30 80191979-2000年我国蔬菜 A种植面积2000年比前一年增加最多 B单位面积产量经历了高低一高的变化 C单位面积产量下降D城市郊区蔬菜种植面积减少20从1980-1999年商品蔬菜种植面积分布的变化,可以推断出 A沿交通干线出现一批蔬菜种植基地 B农村地区蔬菜的商品率降低C粮食种植面积大幅度缩小 D通过大规模垦荒,增加了耕地面积【解析】该题考查考生图表解读、分析;提取信息、分析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关联考点: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农业区位的选择。(19)各时间段种植面积的递变幅度:7980为34

9、2.6,992000为208.7;各年份,总产量与种植面积的比值,简单计算,可得出单产量的变化。由表2知:城郊种植面积的比重减少,但实际面积是否减少,判断条件不充足。(20)城郊蔬菜种植是基于城市这一市场需求,且靠近城郊,与市场的交通联系便利;因此,其他农区的此类农业生产活动也可以借助便捷的交通得以实现。【答案】:19C 20A【考点精题精练】4.(2010福州模拟)读图11,回答35题。5.有关图中各地发展特色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AA地农业发展最大的限制性因素是光照不足BB地农业发展引水灌溉最容易导致水土流失CC地发展河谷农业是因为该地热量条件优于周边地区DD、E两地要大力建设商品粮生产基地

10、6.F区域农业生产的优势区位条件不包括A当地广阔的市场B便利的交通运输C丰富森林资源D辽阔富饶的土地资源20与F区域农业发展关系最小的因素是A工业化的发展 B城市化的进程C地区经济合作 D国际局势多极化7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甲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试分析其发展的自然区位优势。图中500米以上等高线所表示的地形区的名称是,试分析其地表特征及形成原因。试分析丁城钢铁工业发展的主要区位条件。(4)试分析该国商品谷物农业发展的主要措施。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 2.B 3.C 4.C 5.A 6.D二、综合题7.(1)商品谷物农业 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降水丰富(2)阿巴拉契亚山脉 地表破碎,起伏小;抬升为陆地早,以外力的风化、侵蚀作用为主(3)接近铁矿产地(五大湖西部铁矿资源丰富),五大湖便利的交通,接近消费市场(4)兴修水利,发展灌区;实行休耕和轮作;建立全国农业科技研究和推广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