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93].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7289246 上传时间:2024-01-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阳楼记[9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岳阳楼记[9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岳阳楼记[9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岳阳楼记[9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岳阳楼记[9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岳阳楼记[9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阳楼记[93].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岳阳楼记【教学目标】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3.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熟练翻译课文4.朗读和背诵全文【教学重点】1.朗读和背诵全文2.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教学难点】.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学法引导】朗读法、讨论法、启发法、【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故事导入 范仲淹年轻时,家境清贫上不起学,就一个人跑到一个僧舍中去读书。每天晚上,他用米煮一盆稀粥,等到第二天早晨凝固成块,再用刀子划为四部分,早晚各取两块做主食。没有菜,他就切上几根野菜茎,加点盐凑合着吃。后来,有个

2、南京留守的儿子,看到范仲淹每天吃两次稀粥充饥,很受感动,便告知了父亲。这位留守就让儿子送些饭菜给范仲淹。后来留守的儿子发现范仲淹并没有吃,饭莱都放坏了,便很不高兴地问为何不吃?范仲淹诚恳地答谢:“我并非不感激令尊的厚意,只因我平时吃稀饭已成习馈,并不觉得苦。现在如果贪图这些佳肴,将来怎么能再吃苦呢?”。之后,他依旧以稀粥当饭。终于学问过人,倍受世人的称赞。一篇岳阳楼记使范仲淹不朽。因为范仲淹虽身处逆境却心怀天下,他登临巍巍岳阳楼,放眼八百里洞庭,道出了震憾古今的心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请大家一起来欣赏岳阳楼记。 二、作者简介范仲淹(9891052),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苏

3、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他幼年丧父,家境贫寒,靠刻苦攻读,1015年中进士,官至副宰相。他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极深。他不断议论朝政,切中时弊,得罪保守派,被排挤出朝廷。著有范文正公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胸襟被千古传唱。三、掌握读音薄暮冥冥 (mng ) 属予作文( zh ) 日星隐曜( yo )淫(yn)雨霏霏(fi fi) 浩浩汤汤(shng shng) 若夫(f)岸芷(zh)汀(tng)兰 谪守( zh ) 嗟(ji) 樯倾楫摧(qing j)宠辱偕忘 chng xi 岸芷汀兰 zh tng 属(zh)予作文以记之 樯(qing)倾楫(j)摧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

4、.读课文教师范读或听录音,学生朗读,体味。朗读时应注意节奏。本文骈散结合。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其余按意义划分,不要读破句。相邻的两组骈句之间,要有稍长的停顿。2.疏通文意借助工具书和课本注释,读懂文句,初步理解全文大意。教师提示重点词语与句子,要求学生自读时注意。3.思考:范仲淹写本文的缘由是什么?当时他和他的朋友滕子京的处境如何?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而能重修岳阳楼,说明了什么问题?【答案】a范仲淹的挚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重修岳阳楼。当时,范仲淹亦被贬在邓州做官。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b他们两人都被贬,仕途都不如意。c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岳阳楼

5、”,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大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找出本文中写景的句子,想一想它们所写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答案】一幅阴冷的画面,一幅晴朗的画面。哪些话概括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答案】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喜: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目的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景转入议论,突出主旨。理清文章层次理清文章层次,有助于快速掌握文章内容,快速背诵。下面请同学们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归纳如下:第一部分(段):记叙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作记的缘由,由此发出一篇之意。第二部分(

6、段):文章主体。写“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第层(段):写洞庭湖雄伟壮丽的景象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问。第层(、段):用两个排比段分别写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一明一暗,一喜一悲,形成鲜明对比。第三部分(段):抒发作者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这是全文的核心。本是如何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明确:课文开头两段,用概括的语言交待了写作缘由,进而引出岳阳楼景色特点,及迁客骚人的不同观感,这是叙事。第、 段,把岳阳楼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景物及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感情,用生动的语言表现出来,这是描写和抒情。最后,由感叹引出作者的见解,点明中心,这是议论。这几部分内容做到

7、了首尾呼应,过渡自然,取材详略适当。由叙述引出写景,写景中蕴含着感情,富有感性色彩的描写又有力地衬托了下文的议论。这篇文章采取了叙事、写景同议论结合的写法。本文写作上的又一特点是寓情于景,景中见情。不难想象,“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是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那种气吞山河的自然体现或者是隐约的比喻。又如“霪雨霏霏”是“忧谗畏讥”的形象化,“春和景明”是“其喜洋洋”的象征法,都不难从美的境界、美的感受上去领会。名之,本文气势磅礴,语言形象、精炼而富于音乐性,是散文,也是散文诗,更是稀有的艺术珍品。五、课外作业.把关于范仲淹的资料抄在练习本上。、背诵课文,加深理解。第二课

8、时一、检查学生背诵情况:用原文回答问题。(1)赞扬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 , 。(2)从空间上写洞庭湖景色的句子是 , , , 。(3)与“喜”相照应的八个字是 , 。(4)表明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句子是 , 。(5)表明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 , 。(6)“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 ,“退”指 。【答案】(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A.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6)居庙堂之高 处江湖之远 二、检查学生对重点词语及语句的把握情况。1给下列加黑字注音。(1)滕子京( ) 谪守( ) 浊浪( )

9、怒号( )(2)属予作文( ) 朝晖( ) 隐曜( ) 波澜( )(3)衔远山( ) 樯倾( ) 忧谗( ) 沉璧( )(4)汀兰( ) 楫摧( ) 锦鳞( ) 虎啸( )(5)骚人( ) 宠辱( ) 淫雨( ) 潜形( )2解释下列加黑词语。(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2)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3)属予作文以记之 (4)前人之述备矣 (5)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7)是进亦忧,退亦忧 (8)后天下之乐而乐 3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商旅/不行,樯倾/楫摧C衔/远山,吞/长江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

10、君4反复阅读课文,参看注释翻译下列句子,尤其要注意加黑字的落实。(1)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译: (2)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译: (3)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译: (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译: 【答案】1(1)tn zh zhu ho (2)zh hu yo ln (3)xin qin chn b (4)tn j ln xio (5)so chn yn qin2.(1)古时官员降职或远调。 (2)第二年。(3)通“嘱”。 (4)详尽。 (5)沉入水中的宝玉。(6)因为。(7)在朝廷做官;退隐江湖。(8)在

11、之后。3D 提示:应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或: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4(1)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波浪平静,天光、水色相映,一片碧绿,广阔无际。 (2)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湖面上金光闪耀,月亮的影子像一块玉璧,静静地沉浸在水底,渔夫的歌声一唱一和,这种乐趣哪有穷尽! (3)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与上面说的那两种表现不同,这是什么原因呢? (4)在朝廷做官就为他们的百姓忧虑,退处江湖就为他们的君主忧虑。三、精读课文1、第二段写“岳阳楼之大观”,虽然概括,却写得富于形象,气魄宏大。仔细体味,作者是用了哪些词语取得这样的效

12、果的?引导要点:作者善于选取形象化的词语绘声绘形,可以看出作者炼字的功力,如:a.衔远山洞庭湖中有许多小山,用一“衔”字形象地写出湖与山的关系。b.吞长江长江流经洞庭湖,用一“吞”字,不仅形象地写出湖与江的关系,而且“吞”字声音宽舒洪亮,读来有气势磅礴之感。“衔”“吞”字连用,更使静景富于动态和活力。c.浩浩汤汤字音响亮,叠字又加强了气势,而且四字都是水旁,形容水大流急,既绘声、又绘形。d.气象万千连用两个数词写洞庭湖上景象变化之多之快,极有声势。此外如“横无际涯”的“横”,与“广”近义,但作者用“横”而不用“广”,因“横”字显得境界开阔而有气魄;e.“朝晖夕阴”的“晖”换成“晴”字,义通顺,

13、但作者用“晖”而不用“晴”字,因为“晖”字具体,容易使读者联想到洞庭湖上“春和景明”的景象。2.第二段中有些句子有前后照应的关系,有些句子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把它们找出来说明它们的关系或作用。明确:“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为下两段分别写洞庭湖上“霪雨霏霏”和“春和景明”的景象伏线。“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既承接上文写景的句子,又引出下面两段文字,其中“情”“异”,是关键词,是全篇抒情、议论的基础。行文前顾后盼,文理绵密。3.精读第五段,完成下列问题。(1) 第五段以“嗟夫”提起下文,笔锋突转,提出了一个“古仁人之心”来,并且指出“古仁人之心”与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是不同的。请想一想:作者认为古仁人之心和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在哪里?分析:本文前四段交代了重修岳阳楼的概况,记了登楼所见的不同的“景”以及由景而生的不同的“情”。作为一篇“记”,写了这些也够了,但作者的本意却不仅仅在写景抒情,还在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