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学妙招 .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7286912 上传时间:2022-12-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的教学妙招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我的教学妙招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我的教学妙招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我的教学妙招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的教学妙招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的教学妙招 .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的教学妙招如何指导学生习作互评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修改不如学生自己修改。学生个人修改不如共同修改。” 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今天,小学生的作文评改方式也需要以新的方式来进行。老师以往的评改方式,作为学生来说已经没有新鲜感,现在的作文评改中,耗时费力、不能及时反馈的教师独自评价,已越来越不受同学的欢迎。学生作文自评已呈上升趋势,教会学生自己评价,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及作文水平的提高。学生自己评改,需从点滴做起。我是这样做的:1、讲清互评的作用因为是初次接触,所以有必要让学生弄清楚互评是怎么回事,互评有什么作用。我们要让学生明白作文互评课就是你改我的作文,我改你的作文,互相当对方的小老师,对别人的

2、习作进行欣赏和评价。作文互评能让同学们取长补短,较快提高习作水平和欣赏水平。当你能欣赏到别人的优点,发现甚至改正别人的不足的时候,你就是一个优秀的老师,专业的编辑了。听到这里时,我们的学生们都非常高兴,对作文互评充满期待。然后再告诉学生:这一篇篇习作都是每一位同学的处女作,是每一位同学在作文本上辛辛苦苦种出的果,开出的花,请大家认真对待。引导学生要尊重同学的习作,并对同学的习作进行认真的评价。2、明确互评的要求 由于学生的作文还处于刚入门的阶段,他们还缺乏从篇章的整体和高度去鸟瞰习作的能力,所以在引导学生回顾本次习作要求之后,教师和学生一起整理出要点:主要从是否切合题意,顺序是否清楚,是否能用

3、上平时积累的优美词句这几方面入手。 3、送根拐杖 这根拐杖就是作文的修改符号。我们用形象化的语言告诉学生修改符号有哪些,都有什么作用,边说边演示,学生很快就记在脑海里了。比如,错别字的符号可以这样说:瞧,这有个错别字,别急,天线宝宝来帮忙,把它先圈起来,然后画上天线,把正确的字或词语写在里面就可以了。再比如标注好词佳句的符号可以这样说:看,这里有这么多的好词好句,画上波浪线,就像大海的波涛。修改符号共12种,基本的6种教给学生,其余的自己学会。我们发现学生们在运用的过程中,由生疏到熟练,后来就越来越自如了。4、片段引路清楚了要求,知道了符号,怎么改还需实战。这时,老师拿出一份学生作文的片段,在

4、实物投影下面引导学生一句句读,然后用上刚才的符号去修改习作。就像向导一样,学生互评作文的方向更明确了。5、“三读法”自主互评三年级学生年龄小,所以从最简单的开始,寻找优美的词句、寻找错别字、病句,同时也可以寻找同学习作中其他好的方面。又因为学生也是有层次的,在互评中有的肯定能发现问题,而有的同学肯定评得有失偏颇或者看不出问题。所以需要老师一步步指引。通过实践证明,三年级习作互评“三读法”很实用。在这三读法的指引下,学生一个个都非常认真,小眼睛在仔细地搜寻,比对待自己的作文要认真好多倍。另外,设计的填空式的“同学评价条”也非常切合学生的实际,学生便于操作。很多学生不仅找出了优美词句,错别字,还在

5、最后一个自由发挥的填空处能有自己的见解。有的学生写道:“我觉得你的环境描写很优美。”有的写道:“你的第二段把自己着急的心理写得很好。”语言虽然稚嫩,但这是孩子鉴赏的第一步呀!6、同桌合作交流 学生完成了评语条后,同桌之间再进行交流,先把找出来的好词佳句读给对方听,并说出好在哪里。同桌谈收获:我学到了什么。然后指出习作中的错别字和病句,提出修改意见,作者谈看法,(自己怎样修改或者还有不同的意见)相互沟通交流。最后,进行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学生们都能用心倾听,学习别人的长处,对照自己的不足。学生在相互交流、互动中就能共同提高习作兴趣及理解能力了。7、修改交流再修改交流结束,同学拿回自己的习作,开始修改。三年级学生修改的主要内容就是订正同学找出的错别字。学生习作的互改互评,给学生主动参与创造了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互改互评作文的能力,让同学们在文章修改过程中检查文字、润色语言,从而使他们的写作能力不断提升。同时,教给学生互改互评的方法,让他们学会互改互评、善于互改互评,在今后的学习中也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