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20年来全国学生体质状况持续下降的原因有什么看法.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7283497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对20年来全国学生体质状况持续下降的原因有什么看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针对20年来全国学生体质状况持续下降的原因有什么看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针对20年来全国学生体质状况持续下降的原因有什么看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针对20年来全国学生体质状况持续下降的原因有什么看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对20年来全国学生体质状况持续下降的原因有什么看法.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针对20年来全国学生体质状况持续下降的原因有什么看法?最近二十年来,全国学生体质在持续下降:肺活量、速度、力量等体能素质下降,肥胖学生增加,“豆芽”数量有所增加,学生近视率居高不下,刺目惊心(初中生近视率60%;高中生近视率76%;大学生近视率83%.)。梁启超先生曾说: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弱则中国弱。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明日的栋梁。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素质教育”下的“唯分数应试教育”现今,学校和社会还普遍存在重智育、轻体育,重营养、轻锻炼,重技能、轻体能的不正倾向。应试教育造成学生负担过重,许多孩子在补习班、辅导班疲于奔命,甚至于连幼儿园里的孩子应该拥有最快乐、最开心童年

2、和天真无邪笑容的孩子们,也已经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而进出各类兴趣班:才艺、数奥、剑桥英语。体育与健康被严重忽视,“唯分数的素质教育”是现行教育体制下的必然产物。因为衡量一个教师、一个班级、一个学校、一个县市教学水平高低的唯一标准只是分数和升学率。于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老师绞尽脑汁占用学生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体育课、活动课、课余休息时间。学生们每天就是上课、吃饭、作业,只有五六小时的睡眠时间,哪有多余的时间、多余的精力来锻炼、活动?“每天锻炼一小时”只成了一句响亮的空话。把尽可能多的时间给文化课,以牺牲学生的健康为代价,取得尽可能高的考试分数和升学率成了某些学校不是规则的潜规则。二、学生主

3、动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减弱“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体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青少年学生体质的好坏,关系着一个民族的竞争力。变本加厉的升学竞争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学习负担和精神压力。初中毕业上重点高中;高考后要上名牌大学。学生有时间为自己的兴趣和健康运动吗?听闻部分地区初中毕业考取消了体育中考,此举正中学校下环,正好把“多余的课,多余的时间”给其他考试的文化课“加餐”,以期提高考试成绩。青少年学生在如此思想的引导下,还会去“浪费”不可多得的宝贵学习时间来做那些“可有可无”、“多余”的锻炼与运

4、动吗?自从新课改后,先前的体育达标考核已被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所代替。这本是改革者美好的愿望,希望降低测试标准能够提高青少年学生的运动兴趣。但结果是适得其反的,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学生不愿再到田径场上去了,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因为要达到体质健康测试的合格太简单了,除非有特殊情况。曾记得三年前体育达标时高中女生的800米是3分50秒才及格,而现在只要跑完,即使5分钟一样是合格过关。没课改前的体育达标,至少让学生有个锻炼的目标,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积极性颇高,田径场上能看到他们汗流浃背的身影,80%以上的学生都能达到良好级,不合格者寥寥无几。而如今实施新课程新标准后,测试难度减小标准降低了,学生的运动积极性

5、加强了吗?体质健康水平有所提高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反正我能顺利通过,何必要去运动受累,浪费时间。心存此种想法者大有人在。确实,只要参加了体质测试都能合格通过,这减弱了青少年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运动场上逐渐少了他们的身影。这与改革者当初的愿望是相背离的。于是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逐年下降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了。“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这个成长理念还没有深入青少年学生当中,学会一至两项技能的终身体育意识还没有养成。三、体育课上运动量不足,偏小。为了增进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水平,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正在全面展开,一线体育教师正在探索、提高教学质量

6、的方法。毛振明教授在体育教学一定要有基本的运动负荷一文中曾指出:体育课必须要有基本的运动负荷;体育课的基本运动负荷是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从最近几年上报教育部的学生体质测试结果来看,历年来学生身体素质明显下降,超重与肥胖学生比例明显上升,学生锻炼时间少,运动量不足是原因之一。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知识和技能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但是,当前体育课上运动量普遍偏小的事实已不容忽视。在保证青少年学生身体安全的前提下,可供体育教师们选择的教材内容已经一减再减。体育课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教育教学活动过程,教学的目的是全面锻炼

7、学生身体、增进身心健康。虽然体育课堂教学的形式变的精彩、丰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法备受体育教师的青睐。但是,“体育课不像体育课,反象文艺表演”、“不象是技能教学,倒像是在杂耍”之类的不谐声音也应运而生。上课时把学生领到操场,集合整队后发一个球,进行“科学放羊”,学生三五成群探究研究,教师“理所当然”在场边观看、“指导”。40分钟后下课,学生面不改色、心跳没加速,45分钟学生、教师双方都没负担。长此以往,耐久跑的耐力没了,体操的协调性没了,投掷类的力量没了。试问,我们还剩下了什么?在这样的氛围情况下,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能不下降吗?四、家庭不够重视,社会支持不足建国初期,毛

8、泽东同志就提出要注意健康第一、学习第二,而“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更是上世纪长喊不衰的口号。现在学校和社会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还普遍存在着重智轻体的倾向。这种影响是根深蒂固是,很难一时半会就能马上纠正过来的。但学校和社会应多为学生的基建棵成长着想,而不是片面、一味的追求知识的灌输,要全社会行动起来。这一代的青少年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小霸王、娇娇女。尽管他们这一代的物质生活水平是丰富的,前所未有的,比以往要优越的多。但他们所受“应试教育”带来的升学压力和工作压力也是前所未有的。在这场升学竞争无硝烟的战争中,家庭和父母亲对孩子的培养注重于智力开发,注重于营养的补给,严抓子女文

9、化成绩竭尽所能,却忽视了子女的体育锻炼,牺牲了他们的身体健康。在升学竞争的巨大压力下,于是出现了两极化的群体:胖墩和豆芽儿。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测试结果持续下降已是一个不铮的事实。如何扭转这一不利形势呢?促进青少年体育运动蓬勃发展、增强青少年体质是当前全党全社会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已启动的“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是新时期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重要战略措施。全社会行动起来,确保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通过自身积极地体育锻炼,不断增强体质,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养成青少年体育锻炼的兴趣与爱好,充分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提高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让青少年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