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 地理《西北地区之诗话西北》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7282130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11.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 地理《西北地区之诗话西北》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年级 地理《西北地区之诗话西北》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年级 地理《西北地区之诗话西北》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七年级 地理《西北地区之诗话西北》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七年级 地理《西北地区之诗话西北》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 地理《西北地区之诗话西北》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 地理《西北地区之诗话西北》教学设计.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 地理西北地区之诗话西北教学设计教学基本信息课题课题: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 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八章 第四节 西北地区(第一课时)学科地理单位北京市顺义区杨镇第二中学设计者邱玉芳区县顺义区 授课班级北京市顺义区杨镇第二中学 七年级4班指导教师卢凤琪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地理学科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性质的基础课程,具有综合性的特征,地理课堂不仅要向学生传递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终身学习的方法。本节课设计的依据地理是一门具有综合性特征的学科,地理课堂可以作为载体,对多学科的知识进行融合学习。本节课将古诗词引入课堂,以古人身份感受当时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感受当地的人类活动,将

2、文学、音乐融入课堂,体验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本节课一方面要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联系古诗词所描绘的地理景观,分析区域地理特征,培养学生站在学科角度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填图、读图和析图等活动培养学生学会分析不同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的方法。教学背景分析【课程标准分析】在中国地理的“认识区域”的课标中,共有9条标准,本节课计划完成其中2条标准:1.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2.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解读课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古诗词,阅读西北地区的地形图,识别主要的地形类型并描述西北地区的地形特征;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和气温曲线和

3、降水量柱状图等资料归纳西北地区的气候特征。(2)过程与方法运用古诗词及已学过的地形、气候等概念,对西北地区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环境进行分析,判断该地区自然环境特点。运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等方法,获取西北地区的地理信息,并通过班内分享交流,表达自己学习西北地区的体会。(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阅读及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等活动,结合班内交流、展示等环节,增强同学之间的合作意识,感受地理学科和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增加地理学习的乐趣。【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容是中国地理区域部分的最后一个区域。学生对于区域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学习方法。本节课在学生已有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将教学内容划定为西北

4、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在较为容易的知识基础上提升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认识,地理学习不仅仅局限于地理学科,也可以在古诗词等文学和艺术中学习获得,理解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学生情况分析】在本阶段,学生已通过一个半学期的地理学习,有了一定的地理习惯,基本掌握了地理读图、看图、析图的方法,能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初步完成老师的问题;通过和本校学生交流,发现学生很少意识到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因此本节课将学生的关注引向学科之间的联系,提升学生的关注层次和水平。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说明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在地图上识别西北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描述西北地区的地形特征。

5、3.运用地图资料和气候统计图表归纳西北地区的气候特征。4.了解西北地区的区域环境对当地居民生活方式的影响。【教学重点及教学策略】1.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2.西北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及地形特征。3.西北地区的气候特征。4.西北地区的区域环境对当地居民生活方式的影响。(通过自主学习 “寻位置”活动让学生明确西北地区的范围和界限,加深学生印象和记忆;通过合作学习“析环境,究原因”,让小组合作完成来探究西北地区自然环境及形成的主要原因和西北地区自然环境对当地居民生活方式的影响)【教学难点及教学策略】在古诗词融入的地理课堂中感受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通过设置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两个活动,将古诗

6、词融入探究活动中,以及教师的语言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教学方法、手段】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小组活动和启发式讲授教学手段:多媒体及学案教学设计思路基于地理学科的趣味性和开放性,本节课在设计过程中将文学和音乐融入课堂,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受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本节课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运用古诗词及地区相关地图资料,结合已有知识,学习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由于学生已学习了认识某地区的位置和自然环境的相关知识,初步了解了描述一个地区位置、地形、气候等特点的方法,因此,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主学

7、习,独立思考。本节课共有 “读古诗、感差异-寻位置、究原因-知环境、赏古诗”三个环节,通过欣赏古诗词的吟唱和朗诵引入,阅读古诗词,在充分理解古诗词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探究古诗词所在的位置和描述的自然环境,最后,在了解了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后再次欣赏西北地区边塞诗词。课堂以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方式进行,让学生全面参与教学过程,教师只需适时引导,提供资料,答疑解惑。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框架,使学生明确如何通过对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出一个地区的地理特色,在此基础上初步理解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教学流程示意诗话西北教学流程经典咏流传节目引入巩固练习

8、总结知识点,强条欣赏古诗词吟诵读古诗,感差异)知环境,赏古诗寻位置,究原因评价定区域明目标读资料究原因找地区寻位置看视频赏古诗落实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为主的活动学生为主的活动设计意图时间分配导入新课诗言志,歌咏言,以经典咏流传节目引入,欣赏古诗词预备好学案、课本等学习用具,准备上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时代发展进程。2min读古诗感差异引导学生阅读、欣赏古诗词,分享自己的感受欣赏古诗词吟唱和朗诵,并自主朗诵古诗词,感受诗词中的意境并进行分享让学生充分感受古诗词的内容和韵味,为后续挖掘诗词内涵做准备。5min寻位置究原因引导学生思考诗词描述景象所在地理区域,引入西北地区引导学生完成对于西北

9、地区地理位置的学习引导学生挖掘诗句,在诗句中完成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学习引导学生总结西北地区地理环境的特征,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玉门地区的自然景观再回首,让学生再次感受两首古诗的意境自主学习:个人自主学习,通过阅读地图,完成西北地区地理位置的描述和总结。合作学习:小组合作,通过阅读地图和资料,完成对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形成成因。分享成果:通过分享各小组从古诗词、地图和相关资料中获取的西北地区的地形、气候、河流、植被等特征,总结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质疑答疑解疑,依据所给资料,找到问题并尝试解释拓展:通过

10、地图和已学知识来判断玉门的自然景观在了解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后再次感受两首古诗的意境挖掘诗词中的地理知识,理解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总结区域地理位置的能力。培养学生通过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总结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能力以及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展现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判断玉门的自然景观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加深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感悟10min14min10min知环境赏古诗多媒体播放边塞诗,欣赏诗词观看视频,欣赏边塞诗拓展学生视野,为学生今后学习做铺垫,让学生学习更加全面,提升综合素养。3min巩固练习预留任务完成填

11、充图册46页内容巩固所学知识,落实学习目标。1min板书设计学习效果评价设计1.诊断性评价阅读西北地区地图,完成下列要求。(1)在图上填注主要山脉和重要的地形区。(2)在图上填注主要的河流。(3)依据西北地区地形图和已掌握的知识,判断玉门附近地区的自然景观并说明原因。(4)依据所给材料,提出一个问题并解决问题。2. 过程性评价(1)通过古诗词的吟唱和诵读,让学生体会时代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分享成果等环节,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知识和能力基础上得到提高,从而促进全体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上提高和发展。(3)通过引导性语言,促进学生对时代发展进程的关注,提高学生对不同学科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