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总复习专题教案--文言文阅读.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7279495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3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总复习专题教案--文言文阅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中考总复习专题教案--文言文阅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中考总复习专题教案--文言文阅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中考总复习专题教案--文言文阅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中考总复习专题教案--文言文阅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总复习专题教案--文言文阅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总复习专题教案--文言文阅读.doc(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总复习专题教案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是中考必考内容,不仅有课内文言文的考察,最近几年,广东省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试卷中,还以附加题的形式对学生未学过的文言文进行考察。所以在复习过程中,要了解教学大纲中对初中阶段文言文学习的基本能力要求和考试目标,便于有的放矢,取得良好的复习效果。一能力目标要求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规定:“读文言文,要了解课文内容,能顺畅地朗读,背诵一些基本课文。”根据上述能力目标要求,初中学生进行文言文阅读复习时,应重点落实如下问题:1、 熟读初中新教材中的全部文言文课文,其中基本课文即教读课文要耳熟能详,有很强的语感;能熟练背诵或默写文言文基本篇目中要求背诵的段、篇或名言警句

2、。2、 能正确理解文言文基本课文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词语的意思(包括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通假字以及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的词等)3、 能正确理解文言文基本课文中的句子的意思。4、 能正确理解文言文基本课文中的文段的意思。5、 能够理解浅易简短的文言文的基本意思及文章的基本写法和揭示的主旨。二知识复习要点1、基本字词归纳(一)文言实词:文言实词的基本词汇和现代汉语词义相同,但由于历史的发展和语言的变化,不少文言实词在词义上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甚至有的已经不用,所以掌握一定的文言实词,有助于扫除文言文阅读上的障碍。古音通假即通假字,文言文里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来使用的现象叫通假。有两

3、种情况:一是本有其字而不用,用另一个同音字代替。如愚公移山中“一厝朔东,一厝雍南”中的“厝”通“措”,放置之意。二是本无其字,有音无字,用同音字表示。通假的方式包括同音通假(“说”通“悦”,高兴之意),双声通假(“亡”通“无”,没有之意),和迭韵通假(“徧”通“遍”之意)。通假现象在文言中普遍存在,在复习时要进行系统的汇总,便于掌握。古今异义由于语言的发展变迁,不少文言词汇的词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词形完全相同而古今意义有别的双音词,在现代为双音词而在古代为偏义词或短语的语言现象。例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儿女;今义指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义为与外界隔绝

4、之地;今义为没有出路的境地。曹刿论战中“可以一战”中的“可以”古义是两个词,可以凭借之意,今义是一个词,表示许可或可能。古今词义变化词义的变化,大致有三个途径:一是词义的扩大。例如“江”和“河”在古代专指“长江”和“黄河”,现在可以指任何的江河,词义扩大了;二是词义的缩小。例如“臭”在古代是“气味”的意思,现在专指不好闻的气味,词义缩小了;三是词义的转移。例如“涕”在古代指“眼泪”,而现在却指鼻涕了,词义发生了转移。一词多义在古汉语中,同样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用法,不同的读音,表达不同意义。例如:名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醉翁亭记(命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陋室铭(出名,著名)不

5、能名其一处也。口技(说出)词类活用在古汉语的实词中,某个词属于哪类词,通常是比较固定的。但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某些实词失去了它原来所属词类的意义和功能,而临时充当另一类词,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复习词类活用首先要区别“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经常具有两类或两类以上的语法功能,如“指”解释为“手指”是名词,解释为“指点”“指出”是动词。其次分析词类活用还要和同音词区别开来。有的词读音相同,写法也相同,但如果它们在意义上没有任何联系,就不是词类活用。如“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中的“足”是指“脚”,是名词;而“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句中的“足”是“充足”的意思。在初中文言文基

6、本课文中涉及到的此类活用现象主要有以下六种:(1)名词活用为动词即这个词本是名词,在语境义中作动词使用。例如“一狼洞其中”(狼)中“洞”本是名词,在这里活用为动词“打洞”。“然得而腊之以为饵”(捕蛇者说)中“腊”本是名词,指“干肉”,这里做动词“晒干”。“不能名其一处”(口技)中“名”带宾语“其一处”,活用做动词“说出”。“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中“宾客”原为名词,这里活用为动词,意为“以宾客之礼相待”,可以翻译为“把他的父亲当作宾客招待”。(意动用法)(2)名词活用作状语名词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不用在动词前面作状语,但在古汉语中有一些名词用在动词的前面充当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方式、地点、

7、所用的工具。例如“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中“船”为名词,用在动词“载”的前面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用船之意。“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技)中“手”为名词,用在动词“拍”的前面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用手”之意。“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陈涉世家)中“狐”为名词,和“鸣”一起用在动词“呼”的前面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像狐狸鸣叫那样大呼”之意。“山行六七里”(醉翁亭记)中“山”为名词,用在动词“行”的前面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地点,“在山上”之意。(3)动词活用为名词原本为动词由于语言环境的改变,临时充当名词使用,词形发生变化。例如“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愚

8、公移山)中“疑”原为动词,现在充当动词“献”的宾语,活用为名词,疑问之意。“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中“述”本是动词“记述”,这里活用为名词“记述的文字”讲。“退而甘食其土之有“(捕蛇者说)中“有”是动词,这里活用名词“出产的东西”。(4)形容词活用动词原本词性为形容词,由于语言环境的不同词形发生改变充当动词使用。例如“香远益清”(爱莲说)中“远”原是形容词,在这里充当“香”的谓语,用作动词,远播之意。“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中的“亲”“远”都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后面带宾语“贤臣”和“小人”,翻译为“亲近”和“远离”。“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中“苦”、“劳”

9、、“饿”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当作“使苦”,“使劳”、“使饿”讲,属于形容词的使动用法。(5)形容词活用名词原本词性为形容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充当名词使用。例如“此皆良实”(出师表)中“良实”原为形容词,在这里充当判断句主语“此”的宾语,活用为名词,善良老实的人之意。“帝感其诚”(愚公移山)中“诚”原为形容词在这里作动词“感”的宾语,活用为名词,诚心之意。“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中“废”原为形容词这里作“兴”的宾语,活用为名词,这里作荒废的事情讲。(6)动词作状语动词原本是不能做状语的,在古汉语中,由于位置的变化导致动词用在另一个动词前面作状语。例如“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10、中动词“笑“表示动词”止“的状态,译为“笑着阻止”。“行收兵”(陈涉世家)中动词“行”用在动词“收”的前面做状语,意思是“在行军途中招纳士兵”。文言实词举例(基本篇目)(1)故故虽有名马。 马说 (所以)温故而知新 论语十则 (学过的知识)公问其故 扁鹊见蔡桓公 (原因、缘故)桓侯故使人问之 扁鹊见蔡桓公 (特意)彼竭我盈,故克之。 曹刿论战 (因此)广故数言于亡。 陈涉世家(故意)()间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隔开)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夹杂)又何间焉?曹刿论战(参与)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见蔡桓公(一会儿)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 (中间)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暗中)(3

11、)绝以为妙绝。 口技 (极点)群响毕绝。 口技 (停止、消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桃花源记 (隔绝)(4)观予观夫巴陵胜状。 岳阳楼记 (观赏)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 (景象、景观)但坐观罗敷 陌上桑 (看)(5)病君之病在肌肤。 扁鹊见蔡桓公 (疾病、大病)则久已病矣。 捕蛇者说 (困苦不堪)(6)书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石壕吏 (信)乃丹书帛曰。 陈涉世家 (写)(7)上上使外见兵。 陈涉世家 (皇上)身上衣裳口中食。 卖炭翁 (身体上的)(8)见昨日见军帖。 木兰诗 (看见) 曹刿请见。 曹刿论战 (拜见) 才没不外见。 马说 (通“现”,显露)(9)比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

12、底衣裙中。核舟记 (靠近)比至陈,车六七百乘。 陈涉世家 (等到)(10)少宾客意少舒。 口技 (稍微)少时,一狼径去。 狼 (一会儿)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陈涉世家 (年轻的)(11)从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狼 (随从,跟随)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曹刿论战 (顺从,听从)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陈涉世家 (顺从)(12)分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曹刿论战 (分给,分配)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核舟记 (长度单位,十分为一寸,这里指八分挂零,说明很小)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隆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分内,名分)(13)文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 (文章)文过饰非。 (掩饰)(14)世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捕蛇者说 (父子相继为一世)问今是何世。 桃花源记 (时代,朝代)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马说 (世上)(15)业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出师表 (事业,功业)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桃花源记 (职业)(16)犯作奸犯科。 出师表 (触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