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是决定新一轮课程实验成败的关键因素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7278421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是决定新一轮课程实验成败的关键因素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师是决定新一轮课程实验成败的关键因素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师是决定新一轮课程实验成败的关键因素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师是决定新一轮课程实验成败的关键因素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师是决定新一轮课程实验成败的关键因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是决定新一轮课程实验成败的关键因素(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是决定新一轮课程实验成败的关键因素,这在教育理论界已形成共识。但是在分析这一决定因素的时候,我们的眼光比较多地停留在“更新观念”上,以为观念一旦得到更新,其他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这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不但需要“理念”的引领,更依赖于专业技能的支持。当新课程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出现在教师眼前时,受考验的不仅仅是观念,专业技能首当其冲。从笔者一年多的走访、调研情况看,教师专业技能不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可以列举出下述几种表现:不能独立掌握运用教材(文本)。独立地、准确地掌握运用教科书,是衡量一位教师专业技能高低的最重要标准。由于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师习惯于借助“教案式”的教

2、学参考书进行备课,逐渐丧失了自主阅读教材的能力。当教学参考书不再是“教案式”、而只是提供了一些备课的背景材料的时候,当教学技能比赛选用课外材料的时候,一些教师所表现出来的茫然和无奈,曲解教材和讲授错误,着实令人吃惊。 缺失学术上探究和批判的精神。教师如果一味地崇尚权威、崇尚书本,很容易把自己造就成一名“讲师”,新课程恰恰排斥这种“人云亦云”的“讲师”。中小学教师的岗位虽然不要求做专门的研究,可是,如果教师身上具有某种自由、开放的学术精神,那么他的专业技能发展极有可能在一般人中胜出,他执教的课程也极有可能赢得学生的广泛欢迎。 在课堂教学中,既不能根据学期、单元等上位目标科学地预设课时目标(下位目

3、标),也不能根据课堂变化合理、机智地促成“生成目标”。目前,一些课无目标或“泛目标”情况比较突出,可能导致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基本底线得不到保障。新课程“越活越好”的观点已经在相当数量的教师中形成。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课: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双方兴高采烈、皆大欢喜,但这堂课究竟达成什么目标,听课的人一脸茫然,询问执教者,也给不出一个明确的说法。这样的课是不是就是“新课程”?全盘否定尚且太早,但是要“紧急”探讨教学目标(含预设目标和生成目标)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到底重要不重要?由于较多地采用开放式教育,课堂当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经常产生一些新鲜的话题,这些话题是弥足珍贵而又稍纵即逝的课程资源,

4、我们的一些教师对此缺乏敏锐性,往往不能及时加以利用,使得这种不能再生的资源白白地流失掉,因而课的质量也大打折扣。究其原因,同属专业技能问题。 课堂即时评价能力粗浅贫乏。当学生的学习方式走向“自主、合作、探究”的时候,教师在课堂中是否具备必要的即时评价能力,其重要性就凸显出来。新课程倡导教学民主,倡导学生个性化学习,同时也强调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促进者”、“合作者”的作用,但我们看到教多的教师开始放弃自己这种地位,蜕变成学生活动的“旁观者”和“喝彩者”,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如课堂发言)一味地加以肯定,课堂里充满了叫好声和表扬声。我们先不讨论这种评价异化的害处,单从评价内容的本身,就足见

5、评价者本身缺乏评价的基本技能。滥用“好” 、“你真棒”、“真聪明”等评价用语,对促进学习能发挥多大作用呢?“好”也有“特好”、“较好”等程度之分,教师不但要给出一个等级评价,更重要地是说明理由。“好”到底“好”在哪里;“不够好”有“不够好”的原因。教师若能一以贯之地即时给予这种具体、理性的评价,学生无疑将从中真正获益。以上叙述的意图,完全是为了引出本文的话题关注教师专业发展事关重大。决策、管理部门以及我们的校长,要以“实现我市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光审视它,并抓住课改这一有利机遇,切实地付诸行动。由于一些不属于本文讨论的原因,我们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投入(无论是制度上的还是物质的上)微乎其微。一

6、个师范院校毕业生只要走出校门,几乎终身从业,难得有接受专业培训的机会。在用人制度上,我们没有这方面的保障,人被当作了不需要添加燃料的机器。在现阶段,我们不能用“理想主义”的要求向政府或政府的职能部门提这样或那样的建议,如像高校教师那样带薪进修、到名校做访问学者、出国考察等等。但是,我们可以利用现有的条件启动这一工作,为新课程实验提供更好一点的师资保障,为教师专业发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实事。一、加大新课程实验学科培训力度为配合2004年全市推行新课程,市教研室各学科相继举办了“新课程学科骨干教师培训会”,设计的目的是为各县(市、区)培训骨干。因为零经费等原因,各科差不多只用了1.5天,1.5天能给

7、老师传达多少信息?所以七年级下册如果要继续做这件事,时间至少要翻番,培训的内容要深化,培训的实效要提高。要请课程专家来做报告,要充分利用“实验区”(包括国家级实验区)的经验、培训“资料包”以及外地和本地的名师等培训资源,把学科培训工作做扎实,至少达到以下目的:使受训者基本掌握教材编写的意图和思路,能比较自如地驾驭教材。县(市、区)全员培训也要划定一条培训质量要求的底线,千万不要“走过场”,以至贻误教师。二、重建适应新课程实验和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管理机制。1、对教师的日常工作管理要考虑给他们足够的备课时间。教师普遍反映,新课程备课难,花费时间多,这完全合乎实际。因此是否可以考虑在作业批改上

8、采取更加灵活的方法,比如允许教师一次作业只批三分之一,下次批另一个三分之一,依次轮流;再比如允许教师采用不同的批改方式,面批、讲评、学生互批、使用“小助手”等等。把教师从繁重的批改任务中解放出来,挤出更多一点的时间用于备课。这笔帐不用算,肯定是后者收益高。2、把教师的业余学习纳入考评范围。如:规定教师每星期学习一篇教学文章、每月写一篇教学随笔(论文),每学期看一本教育专著。学习认真且收获大者奖,偷懒者罚。3、淡化竞争,提倡合作。由于职评等现实功利的趋使,如今教师之间竞争有余而合作不足,使得一些教师的独到体验和先进经验不愿意拿出来和大家分享,这岂不是一种浪费?如果学校的管理机制能扭转这种不正常的

9、现象,那么,它就体现了现代教育管理制度发展的先进方向。4、花点本钱培养学科带头人。实践证明,一个敬业爱岗、学有建树、深得学生喜爱的好教师可以影响乃至带出一批好教师。每个教研组都有一、两名这样的好教师,这所学校足可以立于不败之地。所以学校要打品牌,首先要打名师的品牌,这种投入小和产出大的事我们的校长自然乐意去做。三、教师交换计划“教师交换计划”指在县(市、区)或市内,城里的教师到乡下任教,乡下的教师到城里任教;示范学校的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薄弱学校的教师到示范学校任教,彼此交换,时间比如一个月,莲都区已经在做。城里的教师、示范性学校的教师送去的是新思维、新知识、新方法,乡下教师、薄弱学校教师则看

10、到另一种环境和条件下的教育。如果在全市推广这个“计划”,对培养教师和扶持薄弱学校将产生巨大的作用。如果能再进一步,让我们的一些青年教师到发达地区去“开开眼界”,学上一年半载,回来说不定就如虎添翼。四、建立真正有效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继续教育是学习型社会的产物,要造就一大批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让他们接受规范的继续教育不可或缺。目前,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面有多大,规范程度如何,效果怎么样,笔者不甚了解。但是,笔者本人从业20多年,除了参加学历教育之外,就没有接受过任何规范的专业继续教育,这是切身体会,推己及人,情况可能大同小异。规范的继续教育从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到培训内容,都应该适应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通过定期的、分层次的培训,使教师的专业知识得到更新,专业技能更臻成熟。五、利用教育频道和网络等远程教育手段,大范围地向教师传递课改经验和信息由于有了现代传媒,使得一些本来需要现场观摩的活动,可以移植到传媒上。它的最大优势是不受空间、时间以及经费的限制,让更多的人获益。青田县电教观和教研室联手在教育频道上做节目,向全县教师直播学科带头人的公开课,次举意义重大,对教师培训探索出一条可资广泛借鉴的新路子。事在人为,只要我们大家都积极行动起来,就能把我市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推上一个新的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