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老师讲《了凡四训》012.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7271192 上传时间:2022-12-20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7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蔡老师讲《了凡四训》01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蔡老师讲《了凡四训》01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蔡老师讲《了凡四训》01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蔡老师讲《了凡四训》01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蔡老师讲《了凡四训》01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蔡老师讲《了凡四训》01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蔡老师讲《了凡四训》012.doc(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了凡四訓學習分享(第十二集)蔡禮旭老師2012/7/16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檔名:07-045-012尊敬的諸位長輩、諸位朋友,大家晚上好。我們了凡四訓今天進入第二個單元,叫改過之法。第一個單元是立命之學。我們學了立命之學,明白到人這一生確實是有命運的,而這個命運它是可以轉變的,只要透過人能夠斷惡修善,他的命就能有很好的轉變。而且不只自己的命可以轉變,所謂積善之家,必有餘慶,連後代子孫的命都會轉變過來。所以我們學如何改造命運,這個對人生來講是非常重要的。日本有一個企業家,他有很高的成就,他白手起家,創辦了兩間全世界五百大企業。這樣的企業家基本上是找不到了,這位企業家叫稻盛和夫。他介紹給所有

2、年輕人的第一本書就是了凡四訓。這麼成功的人,他的人生受了凡四訓的影響非常大。而且他在2010年的時候,日本航空要倒閉了,破產了,當時候的日本首相去請稻盛和夫來挽救日本航空,他那時候已經七十八歲了。而稻盛和夫他六十五歲以後就出家修行了,到了七十八歲,他的首相親自去請他出山。結果他出來以後,用中華傳統文化的智慧,花了一年的時間,把一個已經破產的企業變成全世界營運最好的航空企業。一年哦,這是奇蹟。諸位家長,怎麼轉腐朽為神奇的智慧要不要學?要啊。稻盛和夫推薦的第一本中華文化就是了凡四訓。這不只改造一個人的命運,連幾萬人的大企業的命運都是依照這些原理、原則改變過來的。而我們學了立命之學,確實看到一個具體

3、改造命運的榜樣,就是袁了凡先生他自己。所以我們要讓身邊的人相信真理,最好的方法是什麼?就是那個真理在自己的身上真正印證了,這個最有說服力。我們在跟人家談改造命運,結果自己的命運愈來愈差,人家就很難相信了,對方可能一聽,我假如像你這樣,我也不敢學了。所以了凡先生沒有功名,最後當了一個大縣的縣官;沒有兒子,最後有子嗣了;只有五十三歲的壽命,最後活到七十四歲,延壽了二十一年。所以有理論、有方法還帶表演,這個立命之學給了我們堅定的信心。有了信心以後接下來講方法怎麼做,具體怎麼來落實了。而在落實當中,所謂改過遷善。可是為什麼改過要在行善、積善前面講呢?因為人假如不改過,他每天還在造作罪業。就好像今天我們

4、拿了一個桶子在裝水,你一直把水加進去,可是這個桶子是破的,它就一直漏掉了。所以假如我們不改習氣,就像那個桶子的漏洞一樣,就把福報都還是給折光了。所以先學改過。我們接著看經文講到了:【春秋諸大夫。見人言動。億而談其禍福。靡不驗者。左國諸記可觀也。】我們這個民族特別重視歷史,中華民族的歷史,五千年悠久的文化歷史。所以往往在論道理的時候,都是舉具體的例子,歷史當中曾經發生的例子,這樣容易讓人信服。所以讀歷史可以讓人家相信,你講得有道理。再來,讀歷史可以提醒自己,不要犯以前人的錯誤,同時也可以效法以前人如何治家、如何治國成功的。而這裡講到的就是春秋戰國時代,周朝分西周跟東周,春秋戰國是屬於東周了。諸大

5、夫,這個大夫就好像現在的國家部長一樣了,算是很大的官員。看到人家的一言一行,億而談其禍福,這個億就是可以猜想、可以揣度、可以算得出來他這個人以後會是有福還是災禍之人,他看得出來。靡不驗者,就是沒有不靈驗的,而且這些大夫都是讀了很多經書,他才明這個理。左國諸記可觀也,這個左是左傳,國是國語,就是這一些經典當中都可以看得到、了解得到。我們具體舉一個國語的例子。就是春秋時候,有一個大夫叫王孫滿。他剛好跟周天子在一起,看到秦國的軍隊,從京城北方走過去,北門那個地方經過。王孫滿就看了軍隊走過天子之城那個輕慢的態度,連對天子都不尊重,馬上就說,這個軍隊必有災殃。當時候周天子就問他,為什麼會有災殃呢?因為他

6、們的態度輕率又驕傲,輕率就很不小心,驕傲就會隨隨便便、無禮,所以必然會有災殃。所以有一句俗話叫驕兵必敗。那說,現在又沒有打仗了,驕兵必敗還用得上嗎?其實就像讀書一樣,一個人自以為自己很了不起了,可能他的學問就上不去,他也是必敗了。我們看現在企業的壽命為什麼愈來愈短?因為很多年輕氣盛,他就賺很多錢,最後驕奢淫逸就來了,他很驕傲,所以這個是少年得志大不幸。都是因為他的驕傲伏不住了,最後他的人生就遭災殃了。所以,就判斷秦國的軍隊這一次會大敗而還。最後真的被晉國打得落花流水,三員大將都被抓起來。這個在歷史當中都有記載,所以左國諸記可觀也。這是看到整個軍隊是這個樣子。唐朝有個讀書人,後來當官也當得很成功

7、,叫裴行儉。當時候唐朝有四個讀書人,文章寫得天下聞名。這四個讀書人叫盧、駱、王、楊,盧照鄰、駱賓王、王勃、楊炯,唐初文章天下聞名的就是這四個人。一般的人都覺得這四個人以後一定會很有成就,一定會當大官。可是當時候裴行儉就分析了,他們都還沒有出什麼狀況的時候,裴行儉就分析了,他說一個人以後有沒有成就,首先看什麼呢?看器識。士先器識而後文藝。大家冷靜來看一看,一個人文章寫得很好,一個人的才藝很好,假如他傲慢的話,他的文章跟才藝會變成他的災殃,是吧?對啊。所以我們得要了解到,德者,才之帥也。很多人的災禍都是因為才華橫溢,因為才華去壓迫別人、去得罪別人才遭殃。所以德者,所有你的能力、才華是為德行所領導,

8、它是所有才能的統帥,你得把根本找到。現在德行忘記了,只重視孩子的才華,他什麼第一名就不可一世,連父母都瞧不起,到時候要教就很困難了。所以古人教育都抓根本,德者本也,才之帥也。大家看,這些都是天下聞名的才子,他最後的結果會如何?我們看裴行儉的分析:一個讀書人首先要什麼?度量要大,氣量要大。識是什麼?見識、智慧,要看得遠。最重要的是要有德行,要有仁愛的度量,還要有智慧。而後才是學習文藝。我們現在冷靜想一想,我們現在教孩子把什麼擺在前面?那個一顛倒,很多不好的現象就會產生。要不就是傲慢,要不變成什麼?考試的機器,不會跟人相處。他沒有德嘛。可是有一個數字大家冷靜去觀察,清朝末年出去了一百多個留學生。出

9、去的時候十二、三歲,都還很小,出去了一百多個,這一百多個回來,沒有一個不是那個領域的佼佼者、領頭者,沒有一個不是哦。這個有沒有給我們教育啟示?這一批人,為什麼一百多個出去沒有一個不是佼佼者?這個比例也太高了吧!百分之一百成為人才,為什麼?因為這一百多個人十幾歲之前都是受中華傳統文化的教育,他有這個根哪。所以回來之後他都有忠孝的精神,哪有不全心全意學習,之後全心全意報效祖國的道理呢。所以這個都是歷史當中給我們人生的啟示。從歷史來看,我們看度量,誰的度量令我們佩服?范仲淹先生,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諸位朋友,學這樣的度量好不好?你們好像不大願意。本來要說好,說:這樣我會不會吃虧?學傳統文

10、化首先要學吃虧,你不學吃虧,度量大不了。那變成計較就不好了,小鼻子、小眼睛就沒福報了,量大福才會大。其實人明理了,就不會擔心吃虧了。為什麼?該是你的跑都跑不掉。所以明白這個道理,吃虧是福,擴寬自己的度量,不要跟人家計較。范仲淹這麼有度量,包容天下,你看他的家道九百年都不衰。我遇過好幾個范家的後代都很有成就。九百年了!不都是這個胸懷承傳給後代子孫?諸位朋友,你們現在孩子出去跟人家講話,會不會說我們家的家道就是先天下之憂而憂,你看這種胸懷。他所有范家的後代,從小就知道他九百年前祖宗的胸懷。這樣的孩子,那種人格特質絕對不一樣。歷史當中有個人說了一句話:寧可我負天下人,也不可天下人負我。誰都佔不了他的

11、便宜,是不是?有沒有人比他還會算?他夠厲害的吧,人算又不如你看老祖宗的這些話,都在提醒我們,他再怎麼會算,算到最後他的子孫全被殺光了,怎麼會算!沒福啊,心量小啊,所以曹操的後代被司馬懿給殺死了,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曹操他父親有一個老朋友,在他落難的時候接待他,他就懷疑他可能去通風報信,把他全家都殺了。讀儒書的人、讀中華經典的怎麼可以這麼做?孟子是說,行一不義,做一件不道義的事;殺一不辜,傷害一個無辜的人而得到天下,都不做,這樣才是聖賢君子。一個懷疑,他就取了救他命的人一家人性命,所以你看他的後代是這個結果。識,見識深遠。周公作周禮,整個國家幾百年都是興盛,他很有遠見。可是秦朝統一了天下,他沒

12、有遠見,他用什麼方法?用殺人的方法。光是趙國他就坑殺了投降的四十萬軍,你看那個殺業有多重。秦國取得天下周朝是八百多年,秦國呢?十五年就滅亡了,最後孩子也被誅殺了,後代也被誅殺了。所以這個器識是一個人重要的人格修養,而後才是發展文藝。所以裴行儉就說到了,盧、駱、王這三個人都太浮躁了,氣量都不大,不會有大作為,結果這些人都三四十歲就死了。裴行儉說只有楊炯性格比較沉靜,沉得住氣,可能他不會遭殃。最後真的就只有楊炯是善終,其他三個都死得很早。所以我們古人很有智慧,看他的人生態度就可以斷他的命運,看他的性格可以斷命運。所以見人言動,億而談其禍福。靡不驗者,左國諸記可觀也。講了這麼多,諸位朋友,我們會不會

13、看自己的命?命運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上。所以你看,接下來講了:【大都吉凶之兆。】一個人,甚至於一個國家,他的吉凶禍福都是先有徵兆的。就好像一個人生病,他要到病重以前都不知道有多少徵兆,是人太粗心大意,沒有用心去觀察,吉凶禍福也是這樣。他的徵兆從哪裡看呢?【萌乎心。】這個徵兆從發源於其人的心。【而動乎四體。】這個動就是顯現出來,在他的整個肢體、外表上面,他的行為上。【其過於厚者常獲福。】就是這一個人,他的人生態度,行事是很穩重的,而且他的相貌,從他的相貌當中看出來他是仁慈忠厚,行事穩重。這個厚就是忠厚、穩重的意思,獲福就能納很多的祥福。【過於薄者常近禍。】他的相貌刻薄,行事又很輕浮的話,那就離災禍不

14、遠了,常近禍,這都可以判斷得出來。【俗眼多翳。】俗眼就是一般世俗人。翳是指眼病,眼睛生病了,就好像那個白內障,眼睛被遮住了,看不清楚。就是比喻一般的人他看不到這些吉凶的徵兆,就不懂得怎麼去趨吉避凶,去轉變命運。而且他們不只看不清楚,還下了判斷,就說:【謂有未定而不可測者。】這個謂就是他們認為,吉凶他看不到徵兆,所以吉凶根本就是不定的、不可以預測的。大家學書法的人,都知道有一篇書法叫蘭亭集序,這是王羲之先生寫的。這篇書法,唐太宗非常愛,好像最後是陪他進了墳墓裡面去了,愛不釋手。王羲之他第五個孩子叫王徽之,第六個孩子叫王操之,第七個孩子叫王獻之。他這三個孩子有一天去找當時候的宰相謝安。結果三個孩子

15、跟謝安先生談完話離開的時候,旁邊的人就問,說你看這三個孩子以後誰比較有成就?謝安馬上說:第七個孩子王獻之。何以見得呢?他說:這三個孩子裡面,最小的王獻之話最少,他只是很禮貌的寒暄問候完之後,他基本上就恭恭敬敬聽長輩談人生的道理,他就沒有再插嘴了,其他兩個哥哥話比較多。看一個人吉不吉祥,看他話多話少有關係,像我話太多了。易經告訴我們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從這裡我們看得出來,言辭少,心很定,這個人吉祥。而話多的人是什麼?很浮躁,躁人之辭多。我也想當吉人,所以告訴大家,我不上課的時候話也很少的,好像有點愈描愈黑。當然,更重要的還是要有自知之明,能夠斷自己的吉凶。後來確實是王獻之的成就最高,謝安確實是慧眼之人。所以真的不是不可測的。曾國藩先生很有人生閱歷,他有一本書就是專門看人家的面相,那本書叫冰鑒,裡面就有談到怎麼斷一個人的人生。大家學會以後,回去跟人家分享,人家會說:你好像會算命。其實沒有,都是有道理的。為什麼?相由心生,吉凶禍福是心決定的,心的狀態又會表現在你整個容貌跟你的肢體上。所以萌乎心而動乎四體。功名看氣宇,看你的氣度、風度,就是你很能包容不計較了,都是笑口常開,不會愁眉苦臉。事業看精神,他精神面貌很好,而且做事很投入,很熱愛他的工作。窮通看指甲。壽夭看一個人是長壽還是短命,壽夭看腳踵,就是一個人走路,他的腳跟有沒有著地很穩。一個人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