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克和克的认识.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7264470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千克和克的认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千克和克的认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千克和克的认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千克和克的认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千克和克的认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千克和克的认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千克和克的认识.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千克和克的认识教学案例、反思与评析 一、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千克、克、吨”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三、课堂实录 教具准备:天平、盘秤、牛奶、黄豆、回形针、花生米、军棋、2分硬币、苹果、鸡蛋等等,教学课件。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1 师:同学们,上节课有两个同学表现得非常好,老师要和他们热烈拥抱。 老师抱一个特别瘦的学生一下就抱起来了,而抱一个胖的学生怎么抱也抱不起来。 ( 评析 自然引入“轻”“重”。) 师:通过刚才老师抱这两个

2、学生你有什么发现? 生:轻,重。 师:真的吗?(让一个学生再来抱抱试试) 2师让学生从桌上任拿2个物品掂一掂,说一说谁比较轻,谁比较重。 ( 评析 通过“抱一抱、掂一掂”的游戏非常自然地引出了物体有轻重的区别,激发了学生学习称物体的欲望,为下面的探索学习创设了良好的情境。) (二)探索新知 1 汇报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师:刚才我们通过抱一抱和掂一掂都可以大体比较出两个物品的轻重,那么要知道物品到底有多重,该怎么办? ( 评析 唤醒学生生活中有关质量的经验。) 生1: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示的净含量。 生2:用秤来称。 师:这两个方法都不错!如果物品的包装上标有质量,我们就可以知道一些物品的质量。

3、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到商店任选5件自己喜欢吃的食品调查它们的净含量,谁来汇报一下? 生汇报:1包火腿肠有500克、一根火腿肠有45克、60克、75克 1包薯片250克,1包饼干500克,1个“小哑铃”面包1千克 师:同学们收集的资料非常好!同学们刚才说到的克和千克就是国际上统一使用的质量单位,用来表示物品的质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克和千克!(教师板书课题“克和千克”) ( 评析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从轻重引入表示轻、重的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认识秤。 师:直接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示的净含量可以知道物品的质量,但是很多物品没有包装。比如:刚才两个同学的体重、桌上摆的鸡蛋

4、、苹果等物品,要想知道它们的质量该怎么办? ( 评析 从学生认知规律出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发现。) 生:用秤来称。 师:对,要想知道物品的准确质量可以用秤来称,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秤?在什么地方见过? 生汇报:盘秤、台秤、电子秤、天平、弹簧秤、磅秤、健康秤等等。 用课件介绍各种秤的简单使用。 ( 评析 使用课件适时,恰当。) 盘秤:把物品放入盘内,指针会告诉我们物品的质量。 电子秤:把物品放入盘内,会自动显示物品的质量。 弹簧秤:把物品挂在钩子上,就可以读出物品的质量。 天平: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右盘内的砝码和下面标尺表示的刻度来计算左盘中物品的质量。 磅秤:计算秤砣质量和秤杆刻度表示的质量,我

5、们可知被称物品的质量。 3简单介绍天平和盘秤的用法。 师: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放着一台天平和一个盘秤。老师简单介绍天平各部分的名称:托盘、横梁、标尺、指针、螺旋、砝码(边指边说) 师:天平的使用方法是先在左边的盘里放上要称的物品,然后在右边的盘里放上砝码,直到天平的指针在标尺的中间为止。这时天平平衡表示两端的质量相等,计算出右盘内的砝码和下面的标尺指示的刻度的和就是左盘中物品的质量。(边操作边介绍)同学们桌上的天平,老师已经调试好了,在使用的时候,右边放砝码,左边放物品,打开红色的砝码盒,里面有一个小镊子,一定要用小镊子来夹取砝码,不能用手直接拿,如果用手直接拿会腐蚀砝码。现在用小镊子夹取每个

6、砝码认识一下每个砝码的质量是多少。 学生分组认识砝码。 师:现在同学们把1克的砝码放在盘秤的盘里,看看秤的指针有什么变化? 生:指针稍微动了一点点。 师:指针所指的位置就是1克。现在同学们每人选不同克数的砝码,看看指针的位置在哪里,那个地方就是砝码的质量。 学生分组结合砝码,熟悉盘秤的使用方法。 4认识克。 (1)称一称。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天平和盘秤,学习了它们的使用方法。现在我们就用盘秤或天平称出桌上的苹果、盐、几粒黄豆、几个回形针的质量。同学们称完之后写清物品的名称和质量做好记录。看在3分内哪组同学称的物品最多,哪组就是优胜组!学生分组称物品。(2)说一说。 生:一枚2分硬币大约是1克,

7、一枚5分硬币大约是3克,一枚1元硬币大约是15克 生:一枝铅笔大约是9克,一本书大约是65克,另一本书大约是165克,50粒花生米大约是35克,一个苹果大约是89克,10个回形针大约是23克 师:这些比较轻的物品,同学们都使用克作单位。很好!克用字母g来表示。(师边说边板书:克g) (3)掂一掂。 师:你知道1克有多重吗?把你们刚才称的1克的物品拿出来,比如一枚2分的硬币,放在手里掂一掂,感觉一下1克,有什么感觉? ( 评析 通过“掂”的感受,建立1克的质量概念。) 生:很轻。 (4)找一找。 师: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克? ( 评析 注重估测,同时发展1克的质量概念。) 生:我称

8、的一粒花生米大约是1克。 生:我咬的一口苹果大约是1克。 生:5张纸的质量大约是1克。 生: 师:同学们能够结合自己的物品体会1克的质量太棒了! (5)猜一猜。 师:同学们不要称,猜一猜几粒黄豆的质量大约是1克?几粒大米的质量大约是1克?几个回形针的质量大约是1克?猜完之后再称一称看对不对? ( 评析 加强估测,并验证估测,培养学生自我修正、反思的习惯。) 学生分组活动 交流汇报 生:我们组8粒黄豆是1克。 生:我们组10粒黄豆是1克。 师:为什么有的小组8粒黄豆是1克,有的组10粒黄豆是1克? 生:黄豆的大小不一样 生: (6)借一借。 师:刚才我发现了这样一件事情,在王建那组他们在称一个大

9、苹果质量的时候,在砝码的盘里除了有砝码,还有一个橘子,为什么? ( 评析 把问题抛给学生。) 王建:因为砝码的质量合在一起不能达到大苹果的质量,所以我们用一个小橘子代替砝码。用砝码的质量加上小橘子的质量就是大苹果的质量。 师:那个小橘子的质量你们知道吗? 王建:知道,我们已经称过了。 师:同学们认为他们的做法怎么样? 生: 师:在我们称一个物品的质量时,如果砝码的质量达不到我们想要的质量时,可以用已经知道的物品的质量来补充。 ( 评析 及时关注学生的“创举”,抓住了课堂的再生资源,并引导学生加以分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7)估一估。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任选34件物品合在一起,先估一

10、估它的质量,然后再验证估计得准不准。比一比谁估计得最准! 小组内验证,比一比谁估计得最准。 ( 评析 认识“克”这一环节,老师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活动所需的盘秤、天平以及很多实物,为学生的实践活动创造了充分的条件,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体验。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称一称、说一说、掂一掂、找一找、猜一猜、借一借、估一估等实践活动亲身经历和体验1克的实际质量,并感受了几克的质量。使学生在自主的时间和空间里自主地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仅仅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由于学习方式的改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 5认识千克。 (1)教师介绍。 师:刚才有的组的同学称的物品合在一起的质量达到1000多克甚至2000多克,

11、在记录的时候是不是要写很多数, 如果不注意还有可能写错,是不是不方便?怎么办呢? ( 评析 用“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同时使学生感受到使用“千克”的必要性。) 生:可以用千克。 ( 评析 若此处师追问一下为什么,让学生说出他的想法会更好。另外,若学生答不出,可结合长度单位米、千米,有助于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还可导致学生知识之间的迁移。) 师:我发现我们班有的同学非常聪明。结合课前的调查知道,较重的物品要用千克表示。非常好!称较轻的物品,可以用克作单位。称较重的物品,要用千克作单位的,千克用kg表示。(师边说板书:千克kg) 师:同学们刚才称的盐一袋是500克,两袋盐就是1千克。一袋牛奶是250克

12、,4袋牛奶也是1千克。 (2)掂一掂。 师:请大家掂一掂两袋盐或4袋牛奶,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 ( 评析 通过“掂”,让学生直观感受1千克的质量概念。) (3)找一找。 师:1千克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1公斤,也就是2斤。那么在你周围还能找到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也是1千克? 生:2包面条。 生:6个馒头。 生: (4)拎一拎。 师:请同学们想办法任意称出几千克重的物品,然后用手拎一拎。 学生有的把几个小组的盐都收集起来拎一拎,有的把书包称一称再拎一拎 (5)说一说。 师:请同学们以克和千克为单位说一说生活中熟悉的物品质量。 (学生回答省略) 6教学1千克1000克。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克与千克,

13、那么克与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多少克才是1千克呢?请同学们猜一猜,然后想办法验证! 生:刚才老师说4盒牛奶是1千克,每盒250克,2504=1000,所以1千克1000克。 生:桌上有一袋1000克的大米,和两袋盐一样重,所以1千克等于1000克。 生: ( 评析 每一个学生都是富有个性、极富潜力的思维主体,关键是看教师是否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开放性的问题 “克与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请同学们自己想办法解决验证。”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畅所欲言,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引领着学生进入思维的空间。) 7游戏。 师:在盘称里放一个不到1千克的物品,称一称,你发现了什么? 一小组说:我们放了

14、一支50克的牙膏,指针稍微动了动。 师:说明50克与1千克哪个大呢? 生:50克小于1千克。 另一小组说:我们放了一袋洗衣粉,指针动了一点,但是还是在1小格里面。说明600克还是小于1千克。 第三个小组说:我们放了一包盐,发现指针刚好转了半格。我们又放了一包盐,发现指针刚好转了1小格。 师:从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生:2个500克是1000克,刚好转了1小格,就是1千克,所以1000克=1千克。 师:请同学们拿出一包净含量400克的瓜子,500克的盐,100克的糖,算一算是多少? 生:刚好是1000克。 生:1千克。 师:请同学们用天平来称看能发现什么? 生称一称。 生:多用了一个2克的砝码。 师:为什么会多2克呢? 生:因为称的时候是连同包装袋一起称的。 ( 评析 学生通过游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