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短期支教规范化机制的探索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7262937 上传时间:2022-11-0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30.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建立短期支教规范化机制的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关于建立短期支教规范化机制的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关于建立短期支教规范化机制的探索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关于建立短期支教规范化机制的探索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关于建立短期支教规范化机制的探索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建立短期支教规范化机制的探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建立短期支教规范化机制的探索(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建立短期支教规范化机制的探索 基于湖北9市问卷调查内容提要:自2003年左右开始,短期支教活动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然而社会上对短期支教发挥的作用也产生了越来越多的质疑,短期支教活动的现有运行机制仍存在着较大的问题。本文以湖北9市的233份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对短期支教团队、支教内容及支教效果等进行了现状分析,重点对建立短期支教规范化机制提出了几点针对性对策建议。关键词:短期支教;运行机制;规范化;对策建议 一、样本基本情况2014年79月,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在团队核心成员的带领下,本团队对湖北省荆州、宜昌、孝感、恩施、黄冈、随州、襄阳、鄂州、十堰等9市进行了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走进学校、走进

2、家庭,走进社会实地调查了解湖北省各方人士对大学生短期支教效果的反响,发现短期支教目前所反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也进行了相应访谈记录。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问卷523份,其中有效问卷233份,学生样本91个,家长样本60个,社会公众样本82个。(一)受教学生学历分布 91位受教学生样本中,被调查者学历为初中的样本占58.2%,超过样本总数的一半;其次小学学历,占样本总数20.9%,高中学历占样本总数14.3%。受教学生样本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受支教大学生的知识学历水平影响,所以受教学生大多为初中生。(见表1)表1 受教者学历频率分布表(二)受教学生家长学历分布 从学历分布来看,60位受教学生

3、家长样本中,本科及以上学历最多,占30.0%,其次为初中及以下学历,占26.7%,大专及以上学历占25.0%,高中或中专学历为18.3%。(见表2)表2 受教家长学历分布表 从职业分布来看,60位受教学生家长样本中,工人和商人超过了样本总数的20%,分别为23.3%和21.7%,农民占样本总数16.7%,也有少部分为教师和公务员,在访谈过程中,为大学生短期支教的改善提出不少建议。(见表3)表3 受教家长职业分布表(三)社会公众职业分布 82位社会公众样本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社会公众样本中工人最多,占样本总数23.2%,其次为干部,占样本总数19.5%;其中,农民样本也占了13.4%;还有部分商

4、人、教师、公职人员以及新闻工作者等。(见表4)表4 社会公众职业分布表三、 大学生短期支教不足现状分析据问卷调查和实际访谈了解到,支教老师留教时间短、教学内容不合理、教学经验不足、适应能力差、相关部门不重视是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公众关于大学生短期支教反响最大的问题。(一)学生角度 91位学生样本中,有24.8%的人认为留教时间短是影响短期支教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其中也有16.1%的受教学生认为受教内容和形式还有待改进,有11.8%的学生认为课后作业布置不合理,另外有11.8%的学生认为学到的知识不深入,另外支教老师表现出语言不标准、教学效率低、教学经验不足,其比重也相应占到8%以上。(见表5)表5

5、 短期支教不足频率分布表(二)家长角度 在家长样本中,主要对支教老师的内容方面进行了相关调查,认为支教老师科普文化知识的不足的占了20.7%,艺术素质培养不够占了22.3%,实践动手能力不足占了11.6%。其中,留教时间短占25.6%,成为家长对支教活动的最大意见,另外,也有9.1%的家长认为相关部门对支教活动不够重视。(见表6)表6 短期支教不足频率分布表(三)社会公众角度 82位社会公众样本中,分别有44.4%和33.3%的人认为支教者教学经验不足和适应能力不强,还有9.7%的社会公众认为支教者教学内容不合理。由此可见,在社会公众看来,短期支教者教学经验和适应能力是短期支教的很大阻碍。(见

6、表7)表7 短期支教不足频率分布表 三、大学生短期支教不足原因分析(一) 短期支教团队自身问题1.支教团队前期准备不充分 支教团队从宣传到招募人员到培训再到实地支教往往不到1个月,很多小型支教团队缺乏必要的例如心理知识讲座、支教注意事项、上课技巧等培训,又因为组团支教往往与大学生期末复习时间相冲突,支教团队常常采用边教边备课的形式,支教的内容多是临时决定。2.支教团队教学经验不足 支教团队主要以在校的本科生为主体,50%以上的大学生支教团队为大三、大四的学生,大多没有教师从业资格证,社会实践经验尚浅,缺乏必备的教学经验,很多不具备驾驭课堂的能力,也没经过专业系统的培训,缺乏必备的专业技能。3.

7、支教团队动机不纯 一方面,由于国家对支教活动的重视,很多的支教行为被赋予了行政色彩,如资金奖励、公务员老师加分、保送研究生以及支教时间纳入工龄等,一部分大学生的支教心态由当初的理想化和无私化渐渐朝着功利化靠拢;另一方面,由于如今社会的竞争激烈,支教的志愿者也更多的想通过支教活动来达到提升自己技能、丰富暑假生活、暑期项目实践、旅游等私人目的。从样本数据看,以爱心奉献为主要目的的仅占9.9%,支教动机变得越来越复杂。(见表8)表8 支教动机频率分析表4.支教团队适应能力差大多数支教地点在偏远交通不便的地方,海拔高、气温低,基础设施不完善、住宿条件差。其中超过半数的支教大学生对当地环境不适应,出现了

8、水土不服等情况,志愿者需要花大量时间去适应教学环境,这样更是无形中缩短了教学的期限。另外,由于语言、风俗习惯、观念等差异,支教者与当地受教学生和其家长也表现出沟通不畅,这种情况在偏远山区及高原地表现尤为突出。(二)短期支教授课内容不合理1.授课内容无明确规划流于形式就支教大学生志愿者而言,近80%支教大学生在支教前没时间准备支教内容,其中大多数是由于寒暑假支教前期准备与准备期末考试相冲突造成的,缺乏相关准备。而据调查了解到,有80%的团队采用的是边教边备课形式,支教内容多是临时决定,教学内容的规划和安排不够明确详细,而从被调查的学生主观来看16.1%的学生认为受教内容不合理,流于形式。2.授课

9、内容与当地实际教学难以延续与统根据实地访谈了解到,支教者很少在支教前对受教地区教学内容和学生素质进行调查,盲目的带去了自己认为的他们需要的东西,课程安排会以好玩吸引学生为主,这无疑会造成教学冲突,又因山区教学基础设施落后,学生的基础素质也普遍不高,支教者的教学内容让受教学生在短时间内难以理解和接受,脱离了山区的实际教学情况;另一方面,支教时间短,大多都不会超过1年,教学的内容难以延续,这给后期教学的延续产生很大影响。(三)短期支教给受教学生产生一定负面影响1.支教内容与新学期有重复,受教学生新课不认真 调查结果显示,由于支教期间所学内容与新学期内容有所重复,48%的受教学生有下学期上课不认真听

10、得想法,这样带有补课性质的支教,让教学效果适得其反。2.学生对受教内容不兴感趣,被动接受由于支教老师支教前的准备不充分,对所教内容没有进行合理的安排,未了解孩子真正的内心需求,在课堂上即兴发挥,盲目带去认为孩子们感兴趣的东西,孩子们被动接受。另外,支教大学生缺乏相应的教学技巧,无法把握学生的课堂心理,所以在教学的时候往往会出现生搬硬套的情况,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3. 受教学生在支教过后产生巨大心理落差短期支教的教学方式往往以“提高学生兴趣,增加素质类课程为主”,使课堂气氛生动有趣。另外,短期支教过程中,大学生借助电脑等多媒体采用一些较为开放的教学方式给学生上课,但在短期支教结束后,孩子们又要

11、面临单调无聊的教学,重新回归到中规中矩的课堂上,这使他们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四解决短期支教不足现状的建议(一)建立支教老师信息收集机制建立支教老师信息收集机制以建立支教老师信息数据库为基础,用来收集支教老师的基本信息,例如支教次数,支教时间,支教地点、教师的优点特长等,能在某些地区教师资源短缺时,起到及时输血的作用。这样在后期组织支教活动时,可以根据建立的数据库来查找信息较为匹配的的支教老师,根据不同地区的需求选择满足条件的人选,使支教活动更加符合受教当地的实际情况,更快的适应当地教学环境,从而提高支教质量。建立支教老师信息数据库的同时也一并收集支教老师对支教活动的认识与看法,根据所收集的信息

12、来帮助短期支教活动更好地发展,帮助支教团队更好的信息交流、资源共享,促进城乡教师相互交流,缩小城乡教师队伍差距,让支教的作用和影响得以持续。(二)建立支教老师岗前选拔、培训、后期指导机制首先,对支教老师从心理素质、专业技能等各方面进行一定筛选,这样能够尽量保证支教老师队伍的高素质;其次,对所选拔的大学生进行必要的上岗培训,可以提高其专业性从而保证其在短期支教活动中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学的效果。培训不仅仅是对教学方法、教学流程的培训,还包括心理素质、安全教育、医疗知识等其他方面的培训,同时要端正其支教动机;另外要让支教老师了解受教地区的教育现状,这样有利于解决支教团队与支教环境不相适应的问题;第

13、三,对支教老师进行后期的指导,这样可以帮助支教老师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从而达到改善日后的支教活动的目的。经过一系列考核顺利通过的支教老师可录入教师信息数据库,充实支教队伍。(三) 建立支教老师制度保障机制目前大多数支教团队缺乏稳定的经费来源,影响支教团队积极性;另一方面,短期支教的对象大部分是教育水平落后的偏远乡村地区,当地生活条件也相对艰苦,生活设施简陋,支教团队的日常生活难以得到保证。因此,建立支教老师的制度保障机制十分必要。首先要保障经费来源,论是社会、政府还是学校,都应对短期支教活动提供必要的帮助,根据支教活动所需开销合理划拨支教经费。其次,要做好后勤保障,在短期支教活动进行前期支教活动的

14、组织单位与受教地区的学校及上级单位进行有效的沟通,受教地区的相关主体应该帮助支教团队和受教学校解决支教活动日常生活问题,为支教老师提供完善的后勤保障,同时要寻求当地百姓的理解和支持。再次,完善政策保障。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来留住人才,对支教者进行一定安抚和激励,例如:支教者在支教岗位表现合格,当地人事部门就应该无条件接受,同时报考研究生和公务员可享受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四) 建立短期支教的轮转机制短期支教效果不佳的一个主要表现就是短期支教内容缺乏逻辑性,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不同批次的支教团队对同一支教对象的授课内容经常会出现重复或断层,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受教学生对所受教的内容不感兴趣,从而

15、影响了支教的效果。针对这一现状,笔者建议构建一个合理的针对短期支教的轮转机制,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方面建立一个有层次的支教梯队,合理地分配支教成员的年级结构以及所教授的学科,保证支教团队成员的可传续性;另一方面建立合理的支教老师服务期限制度,要求参加支教的志愿者必须能够至少连续参加两次同一组织的短期支教活动,在支教活动中起到良好的帮、传、带作用,并与当地学校长期保持良好联系,提高短期支教的效果。(五)建立短期支教的效果评价机制目前短期支教大多是随着支教活动的结束而终结,后续没有相应的跟踪,据调查支教大学生近90%只参与一次支教,并且支教后不再过问,这就导致短期支教的效果无法得到反馈,也无法为改善支教活动提供相应的依据。建立短期支教效果评价机制能让短期支教活动得到应有的反馈,一方面可以激励支教团队更好地投入到支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