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十六课撑起法律保护伞夯基达标训练 鲁教版.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7261016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十六课撑起法律保护伞夯基达标训练 鲁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十六课撑起法律保护伞夯基达标训练 鲁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十六课撑起法律保护伞夯基达标训练 鲁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十六课撑起法律保护伞夯基达标训练 鲁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十六课撑起法律保护伞夯基达标训练 鲁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十六课撑起法律保护伞夯基达标训练 鲁教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撑起法律保护伞我夯基我达标1近年来,青少年吸毒问题已成为一个触目惊心的严重问题。在现在的吸毒人员当中,青少年吸毒者占80%以上。调查表明,青少年吸毒的原因主要有好奇、上当受骗、盲目追求安乐、他人不良影响、生活受挫和逆反心理等多方面。这一事实告诉我们()A青少年自我保护能力较弱B青少年的生活经验不足,易受外界的不良影响C现实生活中,侵害青少年合法权益的事情时有发生D青少年不明是非善恶思路解析:此题主要考查理解分析能力。从青少年吸毒的原因来看,主要是因为青少年缺乏自我保护能力,易受外界不良影响,不能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因此,A、B两项是正确的。C项不符合题干的要求,D项本身是错误的。答案:AB2近年

2、来,国家兴办了大量的幼儿园、学校、少年之家、少年文化宫、儿童剧场、儿童医院,出版了大量的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书刊、杂志。同时,国家还组织千千万万的社会工作者专门从事青少年的服务工作。这说明()A重视和关心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是我国的中心任务B党和国家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C今天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明天是祖国的栋梁D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民族的振兴和国家的富强思路解析:解答此题,要认真理解题干所反映的问题。我国重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但不是我国的中心任务,故A项是错误的;C、D两项并不是题干所反映的问题,只有B项才是正确答案。答案:B3观察漫画,对漫画中人物行为的评价正确的是()A青

3、少年涉世不深,可塑性强,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B父母应以正确的言行、思想教育子女C父母的一切言行都是正确的,孩子应多向父母学习D未成年人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思路解析:解答此题,要认真观察漫画,漫画中的父亲没有用健康的思想、正确的言行教育孩子,使孩子受到不良的影响,同时,这也启示我们,未成年人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自觉抵制外界的不良影响,因此,A、B、D三项是符合题意的选项。答案:ABD42002年11月15日起施行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规定了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必须在显著位置悬挂“未成年人禁止入内”的标志牌。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A家庭

4、保护B学校保护C社会保护D司法保护思路解析:此题选项之间没有干扰因素,较为简单。解答此题要注意区别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的内容。答案:C5一天放学后,七年级(2)班王磊同学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两名青年围截索要钱物。王磊应该()A保护自己的钱物,同他们拼了B保持冷静的头脑,运用最有效的求助方法C忍气吞声,把钱送给他们D想办法脱身,然后及时向家长或老师报告思路解析:当面对违法犯罪行为,特别是歹徒行凶时,我们要依靠自己的智慧保护自己,采取机智灵活的方法与其斗争。有能力将其制服时,要勇敢地同其搏斗。没有能力将其制服,可以采取“呼救法”“周旋法”“恐吓法”等及时脱身。万不得已,也要对可能出现的不同后果进行比较

5、,两害相权取其轻,争取把损失降到最小,保住最大的合法权益。因此,A项是错误的;C项只会助长违法者的嚣张气焰,不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是错误的。答案:BD6(2010山东潍坊模拟)父母离婚后,晓雨随母亲生活,父亲按月付给一定的抚养费用。可是前不久晓雨的母亲下岗了,而她又从小学进入了中学学习,所需支出增加了许多,为此,她和母亲多次找到父亲,要求他增加抚养费。但父亲却说抚养费是在离婚时由法院判决确定的,具有法律效力,晓雨不能提出增加抚养费。晓雨应该()A相信父亲的话,不再提出增加抚养费B跟父亲“死缠烂打”,直到他答应要求C到父亲的工作单位,请领导帮助调解D到法院起诉,请求法院根据现在的情况重新确定

6、抚养费数额思路解析:晓雨父亲的行为是错误的,侵害了晓雨的合法权益。晓雨要学会寻求法律帮助。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有提起诉讼、寻求调解、申请法律援助等。A、B两项的方法是错误的。答案:CD7.某校七年级学生邵银,天资聪明,但因结交了一些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不思学业,游手好闲,整日吃喝玩乐,最终因盗窃罪被依法判刑。这说明()A未成年人各方面都还不成熟,辨别是非、区分良莠的能力较差B社会现实生活中还存在着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因素C未成年人的行为需要法律约束,成长环境需要法律优化D邵银虽然聪明,但品行天生就差,所以才因盗窃罪被判刑思路解析:从邵银的行为来看,并不是其品行天生就差,而

7、是由于缺乏辨别能力,易受外界的影响才逐步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D项是错误的。答案:ABC8.现在,有许多同学都有过被校内外不法分子敲诈、勒索、抢劫、欺侮以及其他滋扰的经历。当这些同学遇到侵害时,都感到气愤,但也惊慌失措、感到害怕。大多数同学都自认倒霉,很少报案或告诉家长、老师。如果你遇到类似情况,应该()A自认倒霉,忍气吞声,免得他们报复B敢于并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C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D同违法犯罪分子作坚决的斗争,不惜一切代价抓住他们思路解析: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要依靠自己的智慧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采取机智灵活的方法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A、D两项是错误的。答案:BC9

8、.(2010山东青岛模拟)中学生小刚晚上独自在家做作业,突然发现一歹徒正在翻窗入室,小刚见状灵机一动,大喊一声:“爸爸,你该上公安局值夜班了!”歹徒闻讯转身而逃。小刚的这一举动说明他()A凡事都依赖别人,不能自主处理问题B既敢于又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C胆小、懦弱,不能勇敢地面对歹徒,与之殊死搏斗D没有履行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义务思路解析:此题考查用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涉及的知识点是青少年敢于并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小刚的举动既制止了违法犯罪,又保全了自己,是应该提倡的,选项B肯定了这一做法,并指出了问题的实质,因而是正确答案;而A、C、D三项都否定了小刚的行为,因而是错误的。答案

9、:B我综合我发展10.小红的父亲开家长会时,看到七年级(1)班的“成绩排名榜”上,小红的成绩居第38名。父亲对小红的前途失去信心,回家后,父亲将小红毒打了一顿,然后强迫她辍学到沿海去打工。深圳某皮鞋厂安排14岁的小红做了学徒工。以上材料中的现象和行为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哪些规定?说明你的理由。思路解析:此题属材料分析式问答题,旨在考查对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现象和行为的判断及分析理解能力。答题时要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保护内容具体回答,一定要防止理论与材料“两张皮”。答案:(1)小红的父亲毒打并强迫小红辍学打工,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家庭保护的规定。因为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要依

10、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尊重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权利,必须让适龄未成年人按照规定接受义务教育,不得使在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2)学校设立所谓“成绩排名榜”,违反了学校保护的规定。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要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3)某皮鞋厂安排小红做学徒工,违反了社会保护的规定。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11.(2010江苏盐城模拟)材料一:某市一个著名的体育项目传统学校曾经出过这么一档子事:在一节体育课中,学生被分成两拨,一边是铅球测验课,一边进行排球训练。练习中,排球突然飞向铅球区,一位学生赶过去捡球

11、,不料被掷出去的铅球砸中脑部。所幸抢救及时,该学生脱离危险,并且没有留下后遗症。材料二:家住在某县城的一名初中女学生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突遇暴雨,只好到位于街道十字路口中心的交警指挥伞下避雨。不料遭雷击而身亡。想一想:未成年的我们为什么屡遭类似的侵害?思路解析:我们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各方面都很不成熟。我国法律在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方面虽然规定了家庭、学校、社会、司法等不同方面的保护措施,但由于环境和条件所限,这些保护有时会出现不及时、不到位的现象,使青少年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答案: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生理、心理都很不成熟,社会经验不足,由于生活环境复杂,存在着

12、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因此,侵犯青少年合法权益和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现象还时有发生。12.冬冬的学习成绩较好,特别喜欢名牌产品。一天,他在商场看中了一辆价格1 000多元的名牌山地车,回家向下岗的父母要钱,被拒绝。冬冬很难过,又不甘心,他可能有以下几种想法:A向亲戚、同学骗钱购买。B辍学打工,挣钱后一定购买名牌产品。C下决心认真学习,长大后挣钱购买名牌产品。(1)请你对冬冬的以上三种想法进行评析。(2)我们想对冬冬说些什么?思路解析:此题主要考查理解、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阅读材料,理解设问的意图,答题时要注意与材料紧密结合。答案:(1)这几种做法均不可。第一种做法不道德,也是违法行为,是

13、缺乏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的表现。第二种行为违法,没有珍惜受教育权利和自觉履行受教育义务。第三种行为认真学习是对的,但是学习的目的不可取,青少年要有远大的理想。(2)提示:对其进行教育,言之有理即可。13.据报道,一个经常在某中学附近敲诈学生的流氓团伙最近被警方抓获,可直到这一流氓团伙落入法网,警方也没接到一个被抢学生的报案。就此事,某报记者以“面对敲诈,该怎么办”为题采访了这个学校的部分同学。下面是部分同学的回答:甲同学:只有一两元或三五元被抢,不值得报案。乙同学:暂时忍耐一下,把钱掏出来,是一种斗争策略。如果坏人带有凶器,伤了我们怎么办?丙同学:是社会上的人作案,报告学校、老师也没有用,告

14、诉家长也只会让家长担心,报了案,怕会遭到报复。对此,你是怎么想的?请你说出来给大家听听。思路解析:青少年既要勇于又要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对违法犯罪现象既不能视而不见、听之任之,也不能以牙还牙,更不能做无畏的牺牲,而要讲究智斗,巧妙地借助社会力量将犯罪分子抓获。答案:(1)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权,善于同侵权行为作斗争。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同样是我们青少年义不容辞的责任。甲和丙不能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在客观上会纵容和支持违法犯罪行为,是错误的。(2)我们在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时,既要勇敢,又要机智。要讲究智斗,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力求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巧妙地将不法分子抓获。乙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还应该记住歹徒相貌、了解歹徒去向,及时地向家长、学校报告或者报警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