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出海东大门.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7258847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部出海东大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西部出海东大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西部出海东大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西部出海东大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西部出海东大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部出海东大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部出海东大门.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部出海东大门渭南市位于东经10850-11038和北纬3413-3552间,地处陕西关中平原东部,东濒黄河与山西、河南毗邻,西与西安、咸阳相接,南倚秦岭与商洛为界,北靠桥山与延安、铜川接壤,南北长182.3公里,东西宽149.7公里,位居新亚欧大陆桥的重要地段,是陕西省和西部地区进入中东部的“东大门”。地势以渭河为轴线,形成南北两山、两塬和中部平川五大地貌类型区。中部渭河冲积平原是八百里秦川最宽阔的地带。辖一区(临渭区)、两市(韩城、华阴)、八县(华县、潼关、大荔、蒲城、澄城、白水、合阳、富平),254个乡镇(办事处),3236个行政村,总人口531万人,总面积1.3万平方公里。物华天宝蕴生

2、机农业资源优越。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宜。年均气温11.3-13.6C,年雨量529-638毫米,年日照2144-2505小时,年无霜期199-255天。水资源总量20.06亿立方米,流经市内的黄、洛、渭三河客水年均流量486.92亿立方米,可利用量5.55亿立方米。适宜的自然生态环境,为不同种类的动植物提供了有利的生长条件,历来是陕西省最优的农业生态区。野生动物300多种,受国家保护的丹顶鹤、黑鹳、青羊、大天鹅等23种珍禽珍兽驰名全国。人工饲养的畜禽20多种,其中秦川牛、关中驴、奶山羊等量大质优。野生植物2500多种,农林作物87种,尤以小麦、玉米、豆类、苹

3、果、酥梨、棉花、花生,蔬菜、烤烟、花椒、西瓜等最为丰富。有林地面积26.32万公顷,林木蓄积量84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15.9%。天然草场14.8万公顷。耕地面积54.61万公顷,其中有效灌溉面积34.4万公顷。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藏38种,其中储量大、易开采的26种,煤、钼、金、石、水颇具优势。原煤地质储量255亿吨,已探明储量50.3亿吨,素以“渭北黑腰带”闻名全国;钼矿已探明储量150万金属吨,居全国第二位,年产钼精粉1.5万吨,约占全国产量一半,是亚洲最大的钼精粉生产基地;黄金储量丰厚,产量占全省一半以上,居全国第三;石灰石已探明储量1.08亿吨,大理石228.3万吨,年产水泥

4、270万吨;分布在9县(市、区)的地热水和医饮兼用矿泉水源多量大,其中大荔矿泉水日出水6万吨,富含多种人体所需元素,被誉为“中国之最”。资源优势蕴藏着巨大的开发潜能,为发展经济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地灵人杰炳青史渭南地处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文化遗存丰厚,历史源远流长。距今约80万年前的“蓝田猿人”,曾在市域内繁衍生息;“大荔人”头骨化石,是距今约20万年前的原始人类化石;“禹门口洞穴堆积”是旧石器时代遗址;沙苑、龙山文化遗址亦影响深远。周、秦、汉、唐两千年间,渭南一直是“三秦要道,八省通衢”和京畿重地,农工商贸、交通运输十分发达;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古长城、古战场遗迹多见;列入开

5、发和保护的文物旅游景点619处,其中有国家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8个,尤以被称为“五岳第一庙”的西岳庙、气势恢宏的唐帝王陵墓、一代史圣司马迁的祠和墓、纵贯南北的魏长城等最为著名。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秦腔、同州梆子、碗碗腔、迷胡、阿宫腔等多种戏曲剧种蕴积深厚,是中国北方梆子剧声腔的发源地;石雕、木雕、面花、皮影等民间艺术独具匠心,誉满中外。灿烂的文化造就了杰出的人才,英贤将相,代不乏人。字圣仓颉、酒圣杜康、史圣司马迁、隋文帝杨坚、唐代名将郭子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宋代名相寇准、清代状元王杰、爱国外相王鼎、现代爱国将领杨虎城、党和国家领导人习仲勋、著名政治活动家屈武、著名作家杜鹏程等

6、彪炳青史。悠久的历史、灿若星汉的文化与壮丽的山川河流交相辉映,风景名胜荟萃,形成了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奇险峻秀的西岳华山,傲居五岳之首,进出道路畅通,高空索道飞架,是驰名中外的融休闲、度假、娱乐、游览于一体的旅游胜地;集山河川塬自然景观与元明古建人文景观之大成的黄河龙门旅游景区,有“北国小三峡”之称;闻名全国的洽川风景名胜区,有160多平方公里的河滩湿地,有丹顶鹤、黑鹳、天鹅、鸳鸯、灰鹤等11种国家一、二类珍稀鸟,成群繁衍栖息,被国家科委列为珍稀鸟类重点保护区。还有处女泉、瀵泉、福山翠柏以及现代宏伟的抽黄一、二级站等,是沐浴、疗养、钓鱼和旅游的好地方。改革开放展新姿建国后,经过三线建设时期和改

7、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渭南经济社会日新月异。特别是撤地设市以来,我们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全面快速发展,经济总量和经济综合实力大大增强,呈现出“团结稳定、加快发展、整体推进”的新局面。农业发展迅猛,已成为陕西乃至全国重要的农业产业区。东雷抽黄、港口抽黄、交口抽渭、洛惠渠和石堡川水库等一批大中型水利工程先后建成,形成了粮、果、棉、油、菜、烟、鸡、猪、牛、羊、鱼等商品生产基地,其中有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市、区)7个,优质棉基地1个和优质苹果(梨)基地县2个?br / 渭南素有“陕西粮仓”之称,1998年粮食总产创215.2万吨的历史最高水平,1999年尽管因

8、灾减产,但粮食总产仍达190.8万吨;棉花总产约占全省3/4,号称“陕西棉库”。1999年水果总产量达152万吨,“白水牌”红富士等37个品牌苹果和酥梨荣获“中华名果?br / 和全省名优果称号,渭南已成为全国第二大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184.74亿元。工业初具规模。秦岭、韩城、蒲城三大发电厂和星罗棋布的火力、水力发电站,年发电110多亿度,占全省近半;以韩城、澄合、蒲白三大矿务局为主体,地方煤矿相辅助的煤炭工业,年产原煤1200多万吨,占全省产量的近三分之一;渭河化肥厂、陕西化工集团公司、陕西化工总厂和西北第二合成药厂支撑着陕西化工的一片蓝天,渭南已初步建成陕西乃

9、至全国新的能源重化工基地。立足本地资源兴起的建材、机械、有色金属、食品等加工业,是全市工业的坚强支柱;名牌战略实施顺利,全市省级名牌产品达到15个。城乡市场活跃。全市拥有商业、饮食业、服务业经营网点和机构5万多个;近年来新建了一批工贸、农副产品、果蔬贸易中心和批发市场,城乡集贸市场315个,年商品零售总额39.3亿元。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猛。1999年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40.25亿元,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到29.8%,达到了“三分天下有其一”。交通十分便捷。108国道,101、106、107、201、202、304、305省道,西渭高速公路、渭潼高速公路与纵横贯通的陇海、咸铜、西延、西韩、南同

10、蒲五条铁路珠联壁合,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县县通铁路、乡乡通公路,公路密度居全省之首;市内国省道全面实现二级网化改造,交通设施比较完善。邮电通信发达。全市投递线路总长1.75万公里,邮件处理日趋自动化;两条一级光缆干线穿境而过,并建成渭蒲、渭大、蒲白3条市内数字微波和光缆干线;电话交换机装机总容量达32.14万门,电信数据通讯、公众多媒体、计算机互联网等全面开通。开放空间进一步扩大。11个县(市、区)均为对外开放县;通过国内20多个出口口岸及市内市外有进出口权的企业,已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对外经济贸易关系,有出口产品300多种,1999年外贸出口供货值达8.15亿元,创汇2431万美元;

11、“三资”企业已发展到120户,实际利用外资3900万美元;广泛开展市外经济联合与协作,1999年引进内资1.2亿元;相继参加了“亚欧大陆桥经济带”、“晋陕豫三角经济协作区”、“关中经济区”、“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等区域经济协作组织活动,并与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结交友好,先后设立驻西安、北京、上海、深圳等联络(办事)处;积极发展对外交往,与匈牙利赛格德市结成友好城市,同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坎普顿市、日本长冈市、意大利法诺市分别签订了建立友好城市协议书和意向书。旅游业发展较快,1999年接待海内外游客26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7.1亿元,已成为渭南新的经济增长点。社会事业长足发展。1999年

12、全市共有各类科研所(站)74家,科技人员4万多人,围绕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推广技术成果115项,有25个产品获全国成果交易会金奖;各级各类学校4330所,在校学生106万余人;医疗机构342个,床位9322张,医疗条件不断改善;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80%以上;渭南体育馆已投入使用,成功举办了第四届全国城市运动会举重比赛和全国拳击精英赛;文化、卫生、计划生育、环境保护、土地管理、劳动就业等均取得较好成绩。渭南中心城市市政设施配套,功能齐全,商贸流通活跃,现代化城市初具规模;城市管理得到加强,市容市貌日益改观。1999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156.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65元,农民人均

13、纯收入1510元,一个崭新的渭南正迎着朝阳阔步向21世纪迈进。西部开发铸辉煌渭南是一座新兴的中等城市,是陕西省重点发展的地市之一。“九五”期间已完成和开工建设的大项目17个,总投资达230亿元,相继建成了东雷二期抽黄、合阳太枣沟大桥、澄城茨沟大桥、渭南国贸大厦、南水厂、渭南中心区道路排水、仓程路和三贤路建设、渭南市看守所迁建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提前两年实现了人均GDP翻两番的目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br / 城区面貌明显改观;境内交通干线公路拓宽改造基本完成,交通条件极大改善;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产业化进程有所推进;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不断深

14、化;果业、旅游等产业正在发展成为特色经济;科技教育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取得新的进展;经济社会发展的软硬环境有了较大改善。1998年以来,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和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两年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2亿元,其中市、县属完成47.7亿,年均增长17.3%,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设步伐明显加快,经济发展环境更加优化。经省政府批准设立的渭南经济开发区和渭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占地面积30平方公里,基础设施齐全,具备承载大规模现代化工业发展的能力,是本市极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坚实的基础为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但从现

15、实条件看,我市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是农业基础设施仍然薄弱,抗灾能力不强,农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较低,农村工业化程度和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工业规模偏小,实力不强,技术水平较低,产业、产品和组织结构不合理,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能力较差。科研开发机构、科技人员以及高等院校不多,特别是高科技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匮乏,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开发、利用和保护水平不高,宣传和营销力度不强。财源基础脆弱,财政增支因素多,收入困难大。面对西部大开发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我们将以建立富裕、民主、文明的新渭南为目标,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主线,着眼于加快发展,立足于扩大内需,突出结构调整,加速科教兴市。重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建设、生态建设,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新兴产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努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稳步推进改革开放,确保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把渭南建设成中国西部具有特色的农业大市、工业强市、旅游名市。渭南市地处陕西省东部、陇海铁路沿线,东濒黄河,西临西安,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