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上语文全册教案.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7257226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 页数:76 大小: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六上语文全册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苏教版六上语文全册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苏教版六上语文全册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苏教版六上语文全册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苏教版六上语文全册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六上语文全册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六上语文全册教案.doc(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们爱你啊,中国设计背景我们爱你啊,中国是一首诗歌,作者以饱含激情的笔墨赞美了祖国的美丽富饶以及悠久的历史、光辉的成就,抒发了对伟大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全诗语言凝练形象,结构完整紧凑,感情强烈,富有节奏美和韵律美。在教学时,宜根据班级学生实际情况,有效地组织学生读书、悟情,并在读、悟的基础上说说自己心中的祖国形象。从而既准确把握作者决意献身于伟大祖国建设的强烈爱国之情,又激发自我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情感。设计理念由“解读祖国”入手,以“读”为经,以“悟”为纬,读悟结合,引领学生在读悟文本中走进文本,升华主题。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会写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

2、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颂诗句,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4、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创作一首诗。二、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朗读,逐层次理解重点字词,关键句子,体会诗歌所表达的真挚而强烈的爱国之情,并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五、学情分析:我们爱你啊,中国这首诗歌的作者以饱含激情的笔墨赞美了祖国的博大辽阔、美丽富饶以及悠久历史和光辉成就,抒发了对伟大祖国无比热爱的感情。本文是诗歌,教学时切忌横讲解竖分析,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读好诗歌,在读中体会、感受到祖国的伟大。面对不太出家门的农村孩子可运用一些音像、语言资料来让他们身临其境般地领略祖国的山河的壮丽、物产的丰富、历史的悠久。第一

3、课时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课前准备:看雄伟的天安门图片,听大中国。(课前通过音乐、图片创设良好的情景把学生带入诗中的情景。)一、激情导入1、老师激情演唱大中国“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每当听到这熟悉的旋律老师都会情不自禁唱起这首歌,因为“中国”这个名字,对于所有华夏儿女来说,是多么亲切!在升旗仪式时,同学们在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中一定无数次默念着它。你的脑际一定也无数次出现它雄鸡状的版图,你一定会联想起许多关于它的辉煌记忆!那时,你的心中是否也涌起了阵阵波澜,想高歌一曲,来赞颂我们伟大的母亲中国呢?相信你若读了我们爱你啊,中国,一定会产生强烈的共鸣。2、今天我们要学习这一首歌唱祖国的

4、诗歌。3、读题我们爱你啊,中国(教师的激情导入为学习诗歌打下了良好的基调。让学生深情地,高昂地读题,潜移默化地感受诗中的爱国情感。)二、配乐范读1、每当打开课本,看到这激扬的文字,老师都想大声朗诵,想听吗?2、教师配乐(我爱你,中国)朗诵。(教师的范读引领学生走进诗中情景。)三、学生齐读四、学习第一小节1、多媒体出示第一段,教师范读后让学生自由读这小节,边读边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2、交流脑海中出现的画面,以及读后的感受。3、多媒体演示文中的画面,感受祖国的幅员辽阔。4、试背第一小节。(一句诗就是一幅画,让学生读诗后想象诗中画面,留给学生丰富的想象空间。交流后再看多媒体画面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祖国的

5、幅员辽阔。)五、学习第二小节1、引读课文2、读了这一小结你的脑海中出现了哪些画面?全班交流。3、多媒体演示诗中描绘的画面,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4、你还了解哪些祖国的名胜古迹、名山大川?全班交流。5、仿照第二小节写法,创作一段小诗,然后全班交流。(通过学习诗歌,多媒体演示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再交流自己了解的祖国的名胜古迹,名山大川,进一步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并为仿写打下基础。模仿诗歌进行创作,虽有一定难度,但学生有兴趣,教师要求不高能写几句就写几句,学生很乐于创作。)六、学习第三小节1、齐读。2、交流脑海中出现的画面。3、多媒体演示诗中描绘的画面,感受祖国丰富的物产。4、说说我们伟大的祖国还有哪

6、些物产?5、仿照第三小节写法,创作一段小诗,然后交流。(有了前面仿写经历,学生再写时,文思泉涌,在创作的过程中又一次领略到中华大地的物产丰富。)七、学习四六小节1、自由读诗。2、想象画面,小组交流。3、多媒体演示诗中的画面。4、仿照课文,创作小诗。5、全班交流。(有了前面的学习铺垫,再放手让学生自由学习四、五、六小节,小组交流学习经验、体会、创作的诗,学生学得轻松自然,而且感受到祖国异彩纷呈的民族风情,渊源流长的五千年的文化。)八、学习第六小节1、齐读。2、读了这段你体会到什么?3、齐背。过渡:学到这你的心情如何?九、学习第七小节。1、我们自豪地、骄傲地齐读课文。2、读了这小节,谈谈你的体会。

7、(通过学习,学生感受到祖国的地大物博、民族众多、文化深厚,骄傲自豪之情溢与言表,这种情感在齐读中得到共鸣。)十、欣赏歌曲我爱你,中国1、听歌曲。2、读歌词。(歌曲欣赏,调节了课堂气氛,爱国之情在歌曲中升华。)十一、作业1、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2、完成自己课上创作的诗歌。3、我们家乡也有着百年的历史,也有着各种物产,也有着先贤、名人,也有着美丽的风景,你能模仿我们爱你啊,中国的结构,以赞美家乡为主题,写一首诗吗?试试看。(让学生写赞美家乡的诗,由仿到创,学生经历了课上的学习,创作诗歌有了一定的经验,家乡的风土人情学生比较熟悉,因此,能创作出一定质量的诗歌。同时创作诗歌的过程也是爱国爱家乡的情感内

8、化的过程。)2郑成功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简要复述课文。2、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历史功绩,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教具准备:录像片段、课文录音。一、激情导入.1、学生读题。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1624年荷兰侵略者强占了台湾,并且残酷地奴役着台湾人民(电视录像)3、看到这一幕幕情景,此时,你有什么样的感受?4、当时驻军厦门的郑成功和你们有着一样的感受,他是如何做的呢?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近郑成功。二、读书感悟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1)选择你最感兴趣的画面读一读、划一划并且想一想,能读的也可以演一演。(2)同学们

9、四人一小组,自学交流;把你最感兴趣的画面向同组的同学介绍介绍;你可以用读书的方式也可以用表演的方式。(3)课堂读议交流:现在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最感兴趣的画面?A、当学生读到第3小节时:a学生可能会先读、再讲。b还有谁对这个画面感兴趣,感兴趣的一起站起来读一读,c演一演,做一次自信的郑成功。B、学生读到第4小节时:a学生先读、再讲为什么感兴趣。b再指名感兴趣的同学读。c还有谁对这个画面感兴趣,感兴趣的一起站起来读一读。C、学生读到第4小节时:a指名读、介绍自己感兴趣的画面。b再指名读、介绍,感兴趣的一起读。D、当学生读到第5、6小节时:a先介绍战斗的场面。b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五节,再次感受战斗经

10、过。(准备讲故事)c谁能用讲故事的方式向大家介绍这个战斗画面。d指名学生讲故事。师述:台湾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你们高兴吗?台湾人民更加高兴,大家一起感受台湾人民对收复台湾的高兴心情(听录音)。E、当学生介绍到六到八小节时: 郑成功不仅收复台湾,而且(引读)(以读促讲)2、哪个画面又使你感到最气愤呢?你也可用读书的方式向大家介绍。a指名读、抓住重点词语讲。b还有谁气愤,再指名读。c气愤的同学站起来一起读。三、自主练习,课外扩展。1、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画面,让大家感到印象深刻,所以某电视剧中心准备拍摄郑成功这部电视剧,假如聘你作为电视剧的导演,你最想拍摄哪一个画面,你又会如何去拍摄呢?2、学生

11、思考刚才学习、理解的画面。3、你准备向大家用什么方式介绍你的拍摄过程。4、台湾的收复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台湾回到中华民族的怀抱更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可是有些不法分子,祖国的败类,像李登辉、陈水扁等却想把台湾从祖国的怀抱分裂出去,你们答应吗?5、你此时想对李登辉、陈水扁之分裂主义者说些什么呢?6、假如时光会倒流,现在郑成功还活着,又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四、课堂小结1、希望同学长大以后努力学习,能为早日实现祖国统一而努力。2、描绘一个你在电视(或电影)中看到的战斗画面。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2、认识4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

12、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通过具体语言材料的感知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重点难点:通过具体语言材料的感知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教具准备:教学挂图教学时间:三教时教学过程:第一教时一、谈话导入:1、今天,我们一起穿越历史的长河,去感受一位伟大音乐家的炽热情怀,去聆听最壮美的旋律。2、读课题,自由谈谈感受,提问。(我不在祖国,但十分思念、热爱祖国,不然怎么要将心脏带回祖国呢?我是谁?怎么会离开祖国的?为什么要离开?在什么情况下说这话的?)二、自读课文:1、画出生字,边认字边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2、再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提出不理解的问题。三、读后交

13、流:可能提出的问题:1、为什么埃斯内尔会以泥土作为礼物送给肖邦?2、面对盛在金杯里的泥土,肖邦为何会流下激动的泪水?3、肖邦那么爱祖国,可他为何不留下来反抗?检查词语:指名读生字,找出生字所在的词以及新词。说说对词语的理解。齐读词语。深渊肖邦消逝概念蜡烛疾驰特殊勉励抗争四处奔波悲愤欲绝与世长辞雾霭催人奋起盛chng满绝:停止。辞:辞别,离开。催:叫人赶快行动。雾霭:雾气。弥留之际:病重快要死的时候。四、分段。根据读了课题后的提问,给课文分段,说说段意。一(1):写波兰被列强瓜分,肖邦被迫离开祖国。二(2):写肖邦带着祖国的泥土,告别亲人。三(34):写肖邦日夜思念祖国,忘我地进行音乐创作。四(56):写肖邦弥留之际请求把他的心脏带回祖国。五、精读指导。1、学生各自再读课文,尝试自己解决这些问题。(要求学生边读边批注。)2、检查:a、我是谁?你怎么知道的?b、你从第一段中,还知道了什么?理解:瓜分:像切瓜一样地分割。深渊:很深的水。文中比喻波兰人民遭受了苦难很深。重点引导学生品读最后一句,注意重点词满怀悲痛、不得不的含义?为什么离开自己的祖国?(正当这个富有才华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