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铸品质、特色促发展-保七中李德平(局刊物).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7256089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铸品质、特色促发展-保七中李德平(局刊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文化铸品质、特色促发展-保七中李德平(局刊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文化铸品质、特色促发展-保七中李德平(局刊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文化铸品质、特色促发展-保七中李德平(局刊物).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文化铸品质、特色促发展-保七中李德平(局刊物).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化铸品质、特色促发展-保七中李德平(局刊物).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铸品质、特色促发展-保七中李德平(局刊物).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化铸品质 特色促发展保山市第七中学位于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板桥,学校兴学历史较早,早在1945年,为纪念滇西抗战胜利,表彰中国远征军抗日功勋,远征军司令长官卫立煌、云贵监察使李根源等在远征军司令部旧址建立了“远征中学”,李根源亲自题写校名。随着中国共产党在保山第一支革命武装力量的建立,远征中学先后有300余名学生参加了革命工作。因此,远征中学也被誉为保山革命的堡垒和摇篮,在保山现代革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学校发展几经变迁,时至今日,学校有教学班58个,在校学生3503人,教职工228人,是“云南省二级一等完全中学”、“云南省绿色学校”、“云南省平安校园”、“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实践基地学校”。近年来,

2、学校加强了校园文化建设和课程体系建设,努力探索适合不同学生发展的教育,有了一些初步的思考和成效,总结如下:一、准确定位,用规划统领学校发展学校的发展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作为校长首先要思考的问题就是学校的定位、办学目标和发展思路。中学教育实际上是一种公民教育而非精英教育,所以我们确定了“面向全体、关注个性、多元发展”的办学宗旨和“规范、质量、特色”的办学目标,培养目标确定为“有责任感、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懂得终身追求幸福的人”。为了做好规划,我们对教师、学生、家长、社区也就是所说的“利益相关者”做了广泛的问卷、座谈、调查,并通过SWOT分析法,对学校的办学历史

3、、文化积淀、师资状况、生源现状、设施条件、区域环境、社区经济、社会评价、办学资源等方面做了分析,并通过“问题树”的形式罗列、分析问题,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及相关政策法规制定了学校五年发展规划,即保山市第七中学十三五发展规划,分别将未来五年确定为:目标质量年、常规质量年、精细质量年、内涵质量年、特色质量年,并以此为蓝本,来确定年度工作计划,并在工作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确定了“123”的治校方略,即一个目标、两个根本、三项举措。二、追本溯源,用文化铸造学校品质作为学校办学真正可以传承下来而且历久弥新的东西只有文化和精神,正是这种文化、精神跨越历史的厚重与沧桑与现代的理念、思

4、想交融后焕发出异样的光彩。经过深挖学校的办学历史和文化沉淀,并反复调研、论证、提炼,结合相关教育政策和现状,着眼学校的未来,我们确定了以“远”为核心的“思远、行远”理念体系,其原因有三:一是保七中地处南方丝绸古道的重要驿站板桥,先民走出国门加强与异域的贸易与交流,这是一种思远、行远;二是保七中前身为远征中学,远征军滇西抗战是关乎国家命运的远思之后的远行;三是今天的教育是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服务的,让教育回归立德树人的本真,努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核心的素养,这自然是一种深远的思考,可谓承袭历史,指向未来,激励当下。整个理念体系包括管理之远、课程之远、培养目标之远、教师专业化发展之远、

5、形态之远、文化之远等。“远”的理念贯穿于一训三风、培养目标和发展愿景之中,增强了理念的体系性和内在联系性,如,校训为:崇德尚礼、格高致远,学风为:源(追本溯源)、渊(积水成渊)、远(远见卓识);校刊为远征;校歌为远征路上;楼房命名为:思远楼、行远楼、卓远楼、诚远楼、德远楼等,道路命名为:远志路、远行路、远航路、远扬路、远景路等,且有楼房命名“远”字居中,路道命名“远”字居前的差异;广场命名为:远征广场、远达广场;景观有“远征纪念亭”、“远征文化长廊”,规划了“北津烟柳”、“梅花古渡”、传统文化墙、地方文化长廊等。秉承了“爱国、担当、坚毅、执着”的远征精神,注重优秀传统文化和国学经典的学习和传承

6、,加强“南方丝绸古道文化”、“滇西抗战文化”、“农耕文化”等特色文化建设。当然,这些理念还需要不断完善,将其真正浸润到师生心灵深处映射在师生日常言行举止当中,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三、建构体系,用课程引领学生成长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取决于开设什么样的课程,学校一切影响学生的因素皆为课程。在课程方面我们努力的方向是“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为真正发挥课程引领作用,我们做了积极探索。对课程体系进行了规划,主要是“四类课程”、“五大素养”,四类课程即“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研究课程”和“德育课程”,五大素养即“人文与素养”、“科技与创新”、“生命与健康”、“艺术与审美”、“活动与体验”。“

7、基础课程”即国家规定的升考课程,“拓展课程”包括国学、美术、音乐、舞蹈、书法、棋艺、体育、武术、大阅读、主题活动、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研究课程”主要包括学科分层教学、专题研究等;“德育课程”本来是融入在其他课程体系当中的,但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品格塑造和价值观引领,所以单列了出来,主要包括三年德育总要求、结合“10534”开展的每月主题活动、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入学教育、远征礼仪、心理健康、生涯规划等。近期还特别开设了“亲近自然、践行公益”、“社区服务”、“师生一起做美食”、“国旗下的班级主题讲话”、“德育主题班会”等课程,今年1月“国画美术工作室”被评定为省级美术特色工作室。各类课程的

8、开展,共同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目前学校共开设各类社团32个,加上学科研究类课程达到40多个,其中德育、大阅读、国画、书法、跆拳道、远征礼仪已逐步成为学校的特色课程,这些社团专业覆盖面广,学生参与性强,且较好地指向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对于学校管理,我们期望文化引领;对于学生管理,我们希望学生自主。我校通过细化各项常规,完善各种评价、激励机制,树立典型,加强正向引领,充分发挥团委、学生会职能让广大学生参与管理,校风、学风有了较大转变。我们也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如:制定了切合学校实际的保山市第七中学一日常规三字经;用“每周一语”启示学生;丰富奖项设置,让不同学生都有获奖的机会;扩大进步学生奖励面,

9、让每个努力的学生都有获得肯定的可能。四、营造氛围,用情感唤起团队意识学校发展的差异实际上是学校教师共同愿景达成度和实现愿景能力的差异。好的学校文化应该是鼓励一切个体在一切可能的方向上作探索,让每个人都有发展的愿望和提升的可能。我们所努力的就是让老师们专业上有参与感,情感上有归属感,行动上有效能感。营造正确的舆论导向,达成个人尊严的维护、价值感的体现与学校发展品质紧密联系的共识,树立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努力营造和谐、向上、包容的人际氛围。引导教师们把成绩的取得,价值的体现,学生、同事、学校、社会的认可和家庭的幸福作为个人的基本目标。通过理论学习和专题活动,提高师德修养,引领教师恪守政治底线

10、、法律底线和道德底线。“执行力远比战略规划重要”。抓执行力从班子开始,优化班子结构,打造敬业、协作、高效的班子团队;完善制度,提高制度产生中教师的参与度和认同感;民主管理,各种评价、表彰严格按规定执行,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减少人为因素,杜绝偶然性,重大决议严格按要求通过班子讨论或由教代会讨论决定。努力营造和谐的情感生态环境。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烦恼、疾病、亲人离去,这个时候最需要团队的关心,我们不经意的行为常常能给他们带来快乐和抚慰。其实很多时候,教师要求不多,可能只是领导的一次肯定、一句鼓励、一声问候,一个微笑,便会倍感温暖。所以,作为领导要尽可能多的关心教师,理解教师、包容教师,用真情实

11、感唤起教师的向心力、凝聚力。五、内引外联,用教研促进教师发展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们主要做了几项工作:其一,加强了教学常规的管理;其二,探索出了“136”课堂教学策略并有效实施;其三,落实教研,开展同课异构,以课赛促教学;其四,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培训机会;其五,广泛开展课题研究,有多项课题在研,2016年4月,又有“十三五”第一批市级重点课题以“思远、行远”理念引领学校特色化发展的实践与探索立项,课题研究发生了从无到有的变化,且连续两年成为隆阳区课题最多的学校之一。在新一轮国培项目中我校有3人被聘为“区级专家团队”,学校被确定为“校本研修示范学校”。六、调适机制,用管理提升工作效率为了促

12、进学校发展,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我们尝试“扁平化管理”,即实施级部管理,各级部设有教务员、政教员,将更多的自主权下放给年级,增强年级活力;实施年级教师捆绑考核,调动年级的每一位老师积极投入到年级工作中;在平安创建方面做了“网格化管理”、“三级联动”、“警校联动”和使用“平安共建联系卡”的尝试。七、兼容并蓄,用资源拓宽办学视野学校发展,是多种资源有效整合的结果。首先,要充分发挥教师专业之外的特长潜能来引领学生发展;当校内资源无法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时候,“引能入校”是很好的选择,今年元旦我校在市文化馆成功举办了“贺新年习作联展”就是一次有益的尝试,作品来自列宾美术学院,是首次引纳国外资源在文化馆展出,也是首次由中学在市文化馆举办的展览;下一步,针对教师专业结构不平衡和校际资源差异的问题,我们还将探索多校联合、师资共享的机制;除了师资之外,学校还需要方方面面的资源链接,如家长、社会、社区、友邻单位等,我校专门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并进行专项课题研究,探索家校共建的新路子;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对于网络资源的有效运用我们也在积极探索,今年4月,学校被评为“全国最佳网校”。这是一个文化回归的时代,需要我们追本溯源、厚积薄发;这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需要我们高瞻远瞩、放眼未来;这是一个干事创业的时代,需要我们敦本务实、立足当下。保山市第七中学二一六年十一月十六日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