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单招二年级年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期末考试试题 (I)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7253555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单招二年级年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期末考试试题 (I)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2单招二年级年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期末考试试题 (I)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2单招二年级年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期末考试试题 (I)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2单招二年级年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期末考试试题 (I)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2单招二年级年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期末考试试题 (I)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单招二年级年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期末考试试题 (I)》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单招二年级年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期末考试试题 (I)(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单招二年级年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期末考试试题 (I)一、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组是( ) A 繁衍(yn) 媲(p)美 B 耿(gn)介 魅(mi)力C 困窘(jing) 模(m)拟 D 粗糙(co) 昭(zho)示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心甘情愿 一塌糊涂 B 忐忑不安 战战兢兢C 无上光荣 情不自禁 D 一笔钩消 大现身手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类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B 校园四周树木繁茂,使我走投无路,赞叹不已。C 一代又一代中国学者以几乎是前仆后继的精神,在这片落后的国土传播文明的种子。D

2、 机器佣人殷勤地为主人做这做那,真像一个忠心耿耿又聪明乖巧的仆人。4选出与例句运用的修辞方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她做事丝毫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比喻) A 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B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C 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5选出下列各组语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 )A 网络的诱惑令现代人无法拒绝,即使昂贵的网上消费又令网迷们心痛不已。 B 小明的年龄恰巧比他父亲的小一倍。 C 汽车质量的好坏,是安全行驶的重要保证。 D 电子计算机在运算速度方面有着人所

3、无法相比的优越性。 6下列句子中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人的一生难免要遭受挫折,如果遭受了挫折就灰心丧气,那他就很难取得事业上的成功。B 因为非典型肺炎极易传染,所以医务工作者仍然临危不惧,忘我地奋斗在“抗非典”的第一线。C 一个热爱读书的人,即使不能拥有舒适的读书环境,也会始终保持着一份纯洁的读书情感。D 我们学习,不仅要接受前人创造出来的知识,还要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7选出不属于说明方法的一项是 ( ) A 举例子 B 打比方 C 拟人 D 列数字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物描写包括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B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

4、会环境描写。C 要写好说明文,我们首先要学会准确把握事物的特征。D 便条的格式包括: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四部分。9我的母亲的作者是( )A 朱自清 B 郁达夫 C 鲁迅 D 老舍10填在横线处最恰当的一句是( )无边落木萧萧下, 。A 莫使金樽空对月 B 会须一饮三百杯 C 不尽长江滚滚来 D 人生得意须尽欢11的作者是( )A 司马迁 B 李白 C 王维 D 杜牧1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出自哪篇文章( )A 将进酒 B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书云C 登高 D 陋室铭二 默写(3分)13从下列6个小题目中任选4个默写,多答不加分,全答则取前4个算分。(每空1分)两情若是久长时, 。 ,杨柳岸

5、晓风残月。一骑红尘妃子笑, 。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但闻人语响。三、阅读理解部分(共40分)(一)说到读书,至少就有两种:一是职业的读书,一是嗜好的读书。所谓职业的读书,譬如学生因为升学,不翻翻书,就有些危险的。一说起读书,就觉得是高尚的事情,其实这样的读书,和木匠的磨斧头,裁缝的理针线,并没有什么分别。凡嗜好的读书,大可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应做的功课已完而有余暇,大可以看看各样的书,即使和本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我看现在的青年,为兴味的读书是有的。印度人有一个很普遍的比喻,他们说:“一个老翁和一个孩子用一匹驴子驮着货

6、物出去卖,货卖去了,孩子骑驴回来,老翁跟着走。但路人责备了,说是不晓事。他们便换了一个地位,而旁人又说老人忍心;老人忙将孩子抱到鞍鞒上,后来看见的人们却说他们残酷,于是都下来,可又有人大笑他们空着现成的驴子却不骑。于是老人对小孩叹息道,我们只剩下一个办法了,是我们俩抬着驴子走。无论读,无论做,倘若旁征博引,结果是往往会弄到抬驴子走的。我并非要大家不看书评,不过说看过之后,要看看本书,自己思索,自己做主,倘只看书,便成书橱。听说英国的萧伯纳有过这样的话,世间最不行的是读书者。因为他们只能看别人的思想、艺术,不用自己思索。这也就是叔本华之所谓脑子里给别人跑马。较好的是思索者,更好的是观察者,因为能

7、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14作者怎样教导青年读书?指出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 ) (2分)A提倡职业读书 B课内课外的书都要读C读书要自己思索,自己做主 D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15第一段“这样的读书”是指哪一种读书?( ) (2分)A嗜好的读书 B职业的读书 C为兴味的读书 DA和B16分析第二段中讲“抬驴子”的故事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 (2分)A例证法 B理证法 C喻证法 D对比法17、理解第3段“世间最不行的是读书者”一句的含义,指出回答不确切的一项( ) (2分)A只是看书,变成书橱 B不会自己思索,自己做主C不会读世间这一部活书 D世间所有读书者18分析第3段运用萧伯

8、纳和叔本华的话在表述中的作用( ) (2分)A作为作者的观点 B作为文章的论点C作为事实论据 D作为理论论据(二)高 贵 的 施 舍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口,向母亲乞讨。这个乞丐很可怜,他的右手连同整条手臂断掉了,空空的袖子晃荡着,让人看了很难受。我以为母亲一定会慷慨施舍的,可是母亲却指着门前一堆砖对乞丐说:“你帮我把这堆砖搬到屋后去吧。”乞丐生气地说:“我只有一只手,你还忍心叫我搬砖头。不愿给就不给,何必刁难我?”母亲不生气,俯身搬起砖来。她故意只用一只手搬,搬了一趟才说:“你看,一只手也能干活。我能干,你为什么不能干呢?”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母亲,尖突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滑动两下,终

9、于俯下身子,用他惟一的一只手搬起砖来,一次只能搬两块。他整整搬了两个小时,才把砖搬完,累得气喘如牛,脸上有很多灰尘,几绺乱发被汗水濡湿了,斜贴在额头上。母亲递给乞丐一条雪白的毛巾。乞丐接过去,很仔细地把脸面和脖子擦一遍,白毛巾变成了黑毛巾。母亲又递给乞丐20元钱。乞丐只手接过钱,很感激地说:“谢谢你。”母亲说:“你不用谢我,这是你自己凭力气挣的工钱。”乞丐说:“我不会忘记你的。”对母亲深深地鞠一躬,就上路了。过了很多天,又有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前,向母亲乞讨。母亲让乞丐把屋后的砖搬到屋前,照样给他20元钱。我不解地问母亲:“上次你叫乞丐把砖从屋前搬到屋后,这次你又叫乞丐把砖从屋后搬到屋前。你到底

10、想把砖放在屋后,还是放在屋前?”母亲说:“这堆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我嘟着嘴说:“那就不要搬了。”母亲摸摸我的头说:“对乞丐来说,搬砖和不搬砖可就大不相同了。”此后还来过几个乞丐,我家那堆砖就被屋前后地搬来搬去。几年后,有个很体面的人来到我家。他西装革履,气度不凡,跟电视上那些大老板一模一样。美中不足的是,这个老板只有一只左手,右边是一条空空的衣袖,一荡一荡的。老板用一只独手握住母亲的手,俯下身说:“如果没有你,我现在还是个乞丐;因为当年你教我搬砖,今天我才能成为一家公司的董事长。”母亲说:“这是你自己干出来的。”独臂的董事长要把母亲连同我们一家人迁到城里去住,做城市人,过好日子。母亲

11、说:“我们不能接受你的照顾。”“为什么?” 。董事长坚持说:“我已经替你们买好房子了。”母亲笑一笑说:“那你就把房子送给连一只手都没有的人吧。”19“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母亲,尖突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滑动两下。”这里描写独臂乞丐的眼神外貌有什么作用?(2分) 20“对乞丐来,搬砖和不搬砖可就大不相同了。”想一想,母亲这样说是为什么?(2分) 21母亲说:“我们不能接受你们的照顾。”“为什么?”请你替文中这位母亲来回答独臂董事长。(不超过15个字)(2分) 22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A“故意只用一只手搬”以及那句“我能干,你为什么不能干呢?”的反问给独臂

12、乞丐心灵的震动是巨大的。B描写独臂乞丐“气喘如牛”、“乱发贴额”的情形表现出对乞丐一种深切的同情和怜悯。C文中写后来一些乞丐把那堆砖屋前屋后搬来搬去,这是很重要的交代,表明母亲要乞丐搬砖的用心良苦。D文章惜墨如金,省去了独臂乞丐搬砖之后如何奋斗创业的经历叙述,这显示了作者剪裁构思的高超技巧。E母亲对乞丐的怜悯是深沉的,如深知不通过劳动付酬而直接施舍乞丐的做法会更加刺伤乞丐的自尊。 。和氏璧楚人卞和,得璞于楚山中,奉而献之于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诸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视为石,忠贞之士而视为诳。”王乃使玉人理其璞,果得宝玉也,遂命名为“和氏璧”。 【注释】玉人:雕琢玉器的工匠。薨:古代诸侯王死叫“薨”。剖开。 2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每空1分)奉而献之于厉王( )及厉王薨,( )王闻之,使人问其故( ) 遂命名为“和氏璧”( )24翻译下面的句子:(每句2分)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 子奚哭之悲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