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赏识教育”的星星之火.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7250735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点燃“赏识教育”的星星之火.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点燃“赏识教育”的星星之火.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燃“赏识教育”的星星之火.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燃“赏识教育”的星星之火.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点燃“赏识教育”的星星之火.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点燃“赏识教育”的星星之火.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点燃“赏识教育”的星星之火湖北省枣阳市太平一中 崔华梅 李秀兰内容摘要心理学家说:人类本质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赏识。赏识你的学生,相信每一个孩于都是天才;欣赏孩子的长处,肯定他们的每一个细微进步,让他们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找到学习的快乐和自信,并真诚地帮助他们。那么,奇迹就会发生。关键词赏识学生 自信 阳光雨露 力量新课程理念的核心与灵魂就是“以人为本”。赏识教育更好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它要求教育者要对被教育者进行正面的、积极地、鼓励性的评价,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耐挫力,调动学生的自觉性,求知欲和上进心,使学生愉快的接受教育,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从而让他们

2、成长为有健全人格的栋梁之才。赏识教育的倡导者周弘老师致全国父母的一封公开信提到“当今中国,应试教育的重压使人世间最美好的教育渐渐地远离了生命、远离了生活、远离了时代、远离了大自然 社会的和谐首先是教育的和谐,而教育的目的应该使孩子的眼神越来越有智慧之光,而现实的应试教育却往往导致:不少孩子上学后,亮晶晶的眼睛反而变得暗淡无光了;不少上学前能问十万个为什么的孩子,竟连一个为什么也问不出来了;上学前个个都有“自己是好孩子”的感觉,上学后却往往被“坏孩子”的自我感觉替代了。求知本是人世间最大的欢乐,多数上学后的孩子却感到学习是一种无尽的苦难。有没有一种让所有孩子像追蝴蝶一般,如痴如醉、流连忘返的教育

3、理念和方法呢?有!那就是赏识教育,这是一种神奇而又普通的教育方法,也是一种新鲜而又古老的教育方法。”赏识教育是一种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教育,它是一种没有功利、不求回报的爱,它是一种积极的心态,它是一种永远坚信孩子行的信念。中学生虽然年纪小,但他们有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尊严,他们尤其重视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地位。詹姆斯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就是渴望自己得到他人的赏识。”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孟繁华教授在赏识你的学生一书中认为:“赏识你的学生,相信每一个孩于都是天才;欣赏孩子的长处,肯定他们的每一个细微进步,让他们不

4、断体验成功的喜悦,找到学习的快乐和自信,并真诚地帮助他们。那么,奇迹就会发生。”1、爱,是赏识的前提赏识教育的本源是爱。这种爱,应该是真挚的爱,科学的爱,艺术的爱。只有一个对学生充满了爱的教师,才能真正去尊重学生、宽容学生、激励学生。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苏霍姆林斯基也强调,对于那些“异样”的学生,要以“朋友和志同道合者那样”的态度和方式爱他、赏识他,因为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给予赏识,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能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才能点燃学生追求上进、成功的希望之火。教育实践告诉我们,赏识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真诚的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当学生体验

5、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及信任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我班的杨彤同学在上课时老是自己玩自己的,点他回答问题,答不上来,有时甚至连老师讲到哪一个地方都不知道。而且课堂作业老是不能按时交上来,即使交上来,那字迹也是鬼画符桃,乱七八糟,就连作业本也像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皱巴巴的。家庭作业就更不必说了干脆不做。曾经找他来问过原因,可任你说破嘴皮,他就是一声不吭。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查,我了解到:原来,这个孩子的爸爸妈妈总是忙着做自己的生意,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就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看管。爷爷是个复员的老兵,对孙子的要求特别严格,孙子动辄受罚。孩子在爷爷那儿找不到温暖,又常常见不到自己的父母

6、,性格越来越孤僻。在校的成绩也是每况愈下,周围没人看得起他,好像被贴上了差生的标签。他丧失了上进的动机,觉得自己的成绩是永远也不会好起来的,学习也就成了一个负担,能逃避就尽量逃避。多可怜的孩子!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对这个孩子给予了更多的关注。有时摸摸他的头,有时拉着他说说话,只要他的眼睛看着我,我的脸上总是带着微微的笑。有时进行组织教学时,只要他稍一坐正,我就会适时地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我看见了,杨彤同学坐端正了。”渐渐的,他看我的眼神不再那么惶恐,不再那么躲闪。有一次,我在课堂上提出一个问题后,欣喜地发现杨彤的手破天荒地举起来了。我立刻点他起来回答。虽然他由于紧张而说话不连贯,但我始

7、终微笑地看着他。等他回答完毕坐下后,我用充满激情的话语说:“同学们,今天杨彤同学能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我好高兴!而且他的答案比较正确,这说明他在认真听讲了。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祝贺他的进步。同时,希望他以后也像今天一样棒.!”说完,我带头鼓起掌来。其他同学受了我的感染,双手拍得更响了。此时,杨彤腼腆地笑了。从此以后,他举手的次数越来越多,作业也能按时交上来了。以后,他的作业再没拖欠过。我不仅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鼓励他,当面与他谈话,适时地教导他,我还以“写信”的方式和他“交谈”。在作业本上,家校联系手册上,一有机会,我就要么鼓励他,要么提出一点期望。渐渐的,这孩子“活”起来了,各方面的进步都很大。课

8、堂上,老师提出的每个问题他都举手,理解问题有时还比别人深刻;课外,他会时常来到我跟前,跟我说一些他认为很有趣的事。而我,一定是一个最忠实的听众。教师的赏识,其实常常蕴藏在教师一次小小的举动里,一个关注的目光,一个友善的提醒,一个秘密的约定,但是教师真诚的赏识又非轻易可得,它发源于师爱,造化于师慧。只有细心与智慧,才能昭示师爱的阳光,无碍地通达孩子的心灵。2赏识,是阳光和雨露。学生需要赏识,就如同花草需要阳光和雨露,才能开得鲜艳、生得绿油,如同鱼儿需要水一样,才能活得快活、活得自在。会欣赏学生的老师是最幸福的,被老师欣赏的学生是最快乐的!能够在爱与幸福中徜徉的人生是美丽的!作为教师,如果能经常把

9、自己对学生的赞赏真诚地表达出来,让学生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真、善、美,体会被爱,体验成功,感受快乐,从而形成开朗活泼,乐观向上的性格。今年,学校举行运动会,我觉得这是充分体现班集体智慧和力量的极好机会,便决定利用这一机会来实施“赏识成功”教育。 首先,我利用班会在班上进行总动员,让同学们抱着重在参与的心态,各尽所能,充分发挥。我对同学们说:“无论做什么事,只要你尽心尽力地去做,你可能捧回个大奖呢!”同学们会心地笑了。在我的鼓励下,全班大多数同学积极参加了各项比赛。 在运动会中,我抓住本班特色,尽量让同学们有机会发挥特长,锻炼胆量,树立自信,如鼓励腼腆胆小的周蕊与同学一起参加接力赛,极力推荐缺乏自

10、信心的乖女孩艾玲、梁帆参加比赛。经过同学们的共同努力,我班在学校运动会中获得第一名。会后,同学们回到班上,我一边宣读获奖名单,一边颁发奖品。最后,当我高声宣读九(2)班荣获学校运动会总分第一名时,全班欢呼雀跃,相互击掌祝贺。大家都沉浸在欢声笑语之中。突然,班上一片寂静。我不解地问:“怎么啦?”同学们问道:“老师那您呢?您有没有奖品啊!”我举起那张“组织奖”的奖状答道:“有哇,这个组织奖就是我的。”全班同学开心地笑了。此时此刻,我被同学们的真情感动了,泪水在我的眼眶里打转。师生之间,情通,理通,心通,我们共同分享着这成功的喜悦。 这一张张笑脸,仿佛一朵朵绽放的花朵。作为百花园里的一名园丁,班主任

11、不单欣赏典雅华丽的荷花、菊花,也欣赏争奇斗艳的牡丹、玫瑰,不仅欣赏小巧玲珑的茉莉花、太阳花,更欣赏那些不起眼的含羞草、狗尾巴花。百花齐放春满园,这才是自然盛装的美丽所在。3赏识让学生自信 歌德曾经说过:“人类最大的灾难就是瞧不起自己。”中国也有句俗话叫做“哀莫大于心死”,都说明人如果没有了信心就一切都垮了。孩子正处于生理、心理变化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生最大变化、最不稳定的时期,此时尚未形成独立的自我意识,非常在乎他人的看法。因此,由外到内的正向激励能满足孩子内心的积极因素,形成肯定自我的意识。这种肯定自我的多次沉淀,就会积累孩子的成功感,就会种下自信的基础,这对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这种由外到内

12、“你能行的环境”就能内化为“我能行”的积极行为。在我班有一个孩子,他学习成绩较差、内向、自卑,我就安排他做一些简单的班级事务,如提醒值日的同学放学后记得扫地,每次他完成任务我就及时地给予表扬;在课堂上,他能够回答的问题就请他回答(课外与他协定会回答的举右手,不会回答的举左手),并及时鼓励,他的眼里充满了欣喜。渐渐地,他举右手的次数越来越多了,他也越来越自信了,同学们对他的看法也改观了。4、赏识让人充满力量。如果把孩子的无形生命比作一棵树,在生长之初,它接受的赏识多,所得到的养份就充足,成长就快,等到长成一棵参天大树时,就能接受风雨的洗礼了。反之,若它接受的批评指责多,那它弱小的身躯就无法抵挡风

13、雨了。而且,孩子深受社会的影响,始终处于社会与家庭、学校的评价之下,赏识只是给孩子力量让他有勇气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挑战。聋哑女孩周婷婷16岁上大学,一个残疾孩子,远离家乡,远离父母,不能不说是一种很大的考验,她说:“小的时候,爸爸对我的教育不觉得什么,长大以后,那种感觉便明显起来,每当遇到挫折的时候,一想到爸爸说的你是干大事的人这句话,我就找到了力量的源泉。“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天才”绝不等于“每个孩子都是天才”。换句话说,“赏识”其实改变的并非是孩子的现实,而只是改变了孩子的心理感觉。赏识教育并不是表扬加鼓励,赏识的概念里也有批评。实际上,赏识并不排斥批评,赏识是赏识孩子的优点、长处和进步,而不是忽视孩子的缺点、弱点和错误。该指正的问题要及时指正,该批评的错误也决不能迁就。但运用批评要讲究艺术,要在不伤害孩子的自尊为前提,要让孩子以感激的心态接受这剂苦口的良药。比如一位老师是这样批评一个调皮捣蛋的学生的: 像你这样的孩子怎么会做这样的事来,你难道不知道你是老师心中的骄傲吗? 当然,这种话是从内心深处发出的,否则便会显得虚假。赏识引向成功,抱怨导致失败。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用宽容的心态接纳学生,用负责的行为对待学生。找出孩子聪明的“星星之火”,吹风鼔火,他就会成“燎原之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