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题型及答题模式.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7250022 上传时间:2023-10-22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题型及答题模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诗歌鉴赏题型及答题模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诗歌鉴赏题型及答题模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诗歌鉴赏题型及答题模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诗歌鉴赏题型及答题模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题型及答题模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题型及答题模式.doc(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歌鉴赏题型及答题模式诗歌鉴赏简答题:根据题目类型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答题方法。诗歌鉴赏题选材大都是唐诗、宋词、元曲,有两个特点非常明显:一是试题切入角度小,但以对全诗的理解为基础,且离不开景、情、境;二是文字浅易,抒发的是人之常情,如山水情、故园情、别离情等。考生一般对考点比较熟悉,能比较轻松地读懂诗歌,但答题结果却年年失分严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答题不规范,容易漏掉一些要点,以致于只能“意会”而不能有效地“言传”。如何让他们在紧张复习中轻松而又有效地攻克这一难题,是我们一线教师亟需解决的问题。诗歌鉴赏的题型很多,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近年常见常考的每一种题型进行了深入研究,为每一种题型总结

2、了相应的一套答题模式。以最新高考诗歌鉴赏题为例展示如下:炼字型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本诗的诗眼是哪个字?诗中哪些字眼表现(突出)了诗的某一点?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诗中某个字(某句诗)的作用是什么?诗中为什么要用某个字(某句诗)?说说(简析)诗中某个字(某句诗)在诗中的作用。诗中某个字(某句)换作(改作)某有什么作用?两者有什么区别?哪一个好,为什么?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炼实词:动词,表颜色的词,拟声词,叠词,形容词和副词等

3、修饰语(自,孤,独,冷等),化动为静或化静为动。炼虚词:数词,连词,副词等。 炼押韵(平仄):调换词序。注意:一般而言,五言诗在第三字,七言诗在第五字炼字4答题模式: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后面三点可概括为: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描景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情境(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某个字(某句话)运用了手法(修辞方法等),表面的意思是言外的意思是(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某个字(某句话)运用了手法(修辞方法等),

4、表面的意思是言外的意思是(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果换作某,就起不到这样的表达效果。5答题示例:示例一 (2003年全国卷) 过香积寺 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 毒龙:指世俗欲念。问: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答:“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释含义、描景象)

5、。“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点情境)。示例二 (2002年全国卷)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问:“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步骤)“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示例三 (2007年全国卷II) 新晴野望 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问: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

6、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答:(步骤)分别是“明”和“出”。(步骤)这两个字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步骤)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鄰鄰,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步骤)表现了诗人爱自然、爱田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意境清幽秀丽,俨然构成了一幅天然绝妙的图画。分析意境型(意境意象情感)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

7、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4答题模式: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

8、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以上四步可概括为:所写的意象+意象的特点是什么+艺术效果+包含的诗人的感情,或描图景(描绘诗词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点氛围(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析感情(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5术语链接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思想感情术语: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6答题示例:示例一(2005年全国卷I) 春行即兴 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

9、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问: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答: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描图景)。但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鸣”之景都显示了山中的宁静(点氛围),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析感情)。示例二(2005年辽宁卷)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宋王安石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舟下建溪 宋方惟深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问:两首诗的首句均用

10、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答:(步骤)“月黄昏”三字为两诗营造氛围、表达心绪定下了基本色调。客船、“无灯”野(小)店、“半死”枫树,这一切都笼罩在昏黄的月光中,暗淡朦胧。(步骤)营造了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步骤)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示例三 (2007年陕西卷) 望江南超然台作 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针。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断茶,诗酒趁年华。注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

11、。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问: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答:(步骤)作者通过细风、斜柳,烟雨中春水和城中之花这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暮春时节江南烟雨图。(步骤)江南暮春时节,春意仍在,细风吹动斜柳。从超然台上放眼望去,春水潺潺,满城之花虽未凋谢,但烟雨已隐约挡住城中人家。(步骤)这是一幅孤寂冷清的暮春图。(步骤)作者把他的细腻难以察觉的郁郁之情巧妙的融合在景物与动作的描写中,使全词勾勒的画面都隐隐浮现,这种淡淡却无法排遣的情感。分析句意型1提问方式:这句诗好在哪里? 2提问变体: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和作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简析这首诗的作用和艺术效果。3解答分析:一句诗可能是

12、写景的,可能是抒情的,可能是写人的。写人的方法包括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理解一句诗一定要联系上下句并结合全诗进行。 4答题模式: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分析诗句在写景或抒情或写人方面的表达作用;简要说明艺术效果。 5答题示例:示例一 (2007年福建卷) 武夷山中 (宋)谢枋得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注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问:“天地寂寥山雨歇”一句对

13、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步骤)诗人独立水边,此时山雨骤然停歇,天地间一片寂寥。(步骤)这句诗通过描写山雨过后天地寂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孤傲寥落的情怀。(步骤)作者借景抒情,情蕴景中,使读者感觉作者的孤寂之情更是情动于衷。示例二 谒金门 冯延巳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按红杏蕊。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举头闻鹊喜。问:试分析“碧玉搔头斜坠”的好处。答:(步骤)通过描写女子头上的装饰(细节描写)。(步骤)反映女子久等情人不来的心绪不宁和庸懒。(步骤)诗人没有直接刻画人物心理,而是借助形象的描写,因此使这首词含蓄而不直白,令人产生无限遐想。示例三 (2008年江苏卷

14、)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注一水:亦作“二水”。问: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答:(步骤)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步骤)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分析语言特色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等。这类题要求学生最好能知人论事,因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