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的思想状况及特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的思想状况及特点.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宾高中学生的思想状况及特点首先,我要肯定当代中学生的主流是好的:热爱祖国、积极上进、刻苦学习、朝气蓬勃、意气风发、立志振兴中华是大多数现代中学生所拥有的精神面貌;思维活跃、敏捷、兴趣广泛、努力掌握各种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和煅炼自已多方面的能力,则是当代中学生的主要表现;乐于探索、接、受新知识和新事物,渴望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知灿烂的文化、了解祖国在改革开放中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了解21世纪我国建设和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当代中学生的普遍心愿。像这些好的主流方面,在宾高里的学生也是不乏其身影的。其次,我们也要看到,在改革攻坚和发展的新时期,在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变化的今天,中学生中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和新
2、情况,现在我就把针对宾高学生的实际情况所做的一些调查作如下汇报:(1)学习压力仍是中学生的第一压力。在“应试教育”的思想影响下,中学生的学习时间长,课外活动时间少,参考书多、作业多,教师不怎么愿意进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以宾高的思想政治课为例,教师仍然不得不重复大量的练习和机械记忆,毕业班的教师和学生更要应付每周六下午的学习和工作。根据宾高的调查显示“学习压力仍是学生的第一苦恼”占45.4%,但明显表现出年级段特征,越是高年级越是担心考不上重点高中或大学,随着高考的接近,学生心理紧张度逐步增加“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带来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考前心态和考场心态已成为中学生能否
3、发挥自已能力的重要因素,因而担心考试发挥失常的学生明显上升。(2)学生学习的动力更注重自身的发展。中国教育给人的印象是学生为社会、为家庭学习,但在一次我在230班举行的班会课主动与被动学习中调查发现,学生“为自已的成长成功”而学习占有较高的比例,为51.8%,使“自已将来更有作为”的占39.2%,“为国家贡献”的为25.2%,“为家庭争光”的仅占12.5%。学生渴望实现人生价值,学生更注重个人今后潜力的发挥,因为他们从小就在竞争的环境中长大,导致在考虑问题上更多的考虑自已,当然另一方面也表明他们之间缺乏团结合作的精神。(3)目标显示功利性。“能充分发挥自已才能,成为有用的人才”占27.9%,“
4、人生目标的实现”占25.8%,这说明中学生更重要的是今后事业的成功。此外,“有职有权”目标占8.7%,这与家庭环境是密切联系的,有的父母在子女还未学成就已为其找好了“后路”使其没有远大理想,虚度时光。(4)中学生的价值取向呈现利己性趋势。在一次我对宾高高一214、215、229、230等班的学生关于就业取向问题的调查中就发现,有60%以上的学生向往高尚、体面、有钱的职业。首选金融界管理者、企事业领导者、现代科技工作者等职业的各占一定比例,仅有1.5%的学生首选职业是技术工人。数据表明,中学生崇尚对高薪职业的追求,不太愿意从事“蓝领”阶层的职业技术工作。当然,这里也存有对我们过去德育所进行的“不
5、想当将军的兵不是好兵”的错误理解的因素,另外在开放的今天,西方腐朽的价值观也直接的考验了我们的中学生,出现了中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产生了动摇的现象,反之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却有所滋长。(5)包容成了当代中学生处理朋友关系的一种行为准则。宾高的学生多出生在80年代的中后期,成长在改革开放的年代,家里的兄弟姐妹不是很多,很少有家庭的孩子超过两个以上的。因而现在的孩子缺乏兄弟姐妹之间的争吵和陪伴,有的是父母的爱和说教,因而现在的中学生渴望友谊渴望同龄人之间的理解、交流,他们对朋友不良行为的态度己非成人简单的“非此即彼”而更多的是“亦此亦彼或非此非彼”。据我在一次访谈调查中显示,当被
6、问到“你的朋友有偷窃或作弊行为时”回答“不告发,帮他改正错误”占调查人数的60.5%,“不告发,但断绝来往”的仅占12.1%,包容已成了当代中学生处理朋友关系的一种行为准则。(6)从目前中学生的现状来看,学生的审美能力较差,随之而来的是中学生的法律意识淡薄和道德规范淡化。家庭生活富裕了,对子女特别是独生子女过分溺爱或放任自流,再加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中学生容易接受一些流行的审美标准和趣味,不能正确提示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更兼涉世不深,事非分辨能力不强,使得相当一部分中学生法律意识和道德规范也随之淡薄和淡化。在我随机抽查宾高的个别学生中发现,在回答“因某事与同学发生争执,如果对
7、方动手打你,你回不回还手?”一题时,只有42.5%的学生选择了不还手,也就是用其它途径解决问题,而有33.5%的学生选择了不知道,更有24%的学生选择了还手。又如在问及是否知道未成年保护法主要内容的问题时,虽然92.5%的学生表示知道或者知道一点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主要内容,但其中有63.5%的学生选择了“知道一点,并不是很清楚”这一答案,只有29%的学生表示“知道”,可见绝大多数学生对于未成年人保护法只是有一些浅层次的、泛泛的认识和了解。另有一些网上数据显示,青少年犯罪已占了刑事犯罪的70%以上,并出现了低龄化,手段智能化,团伙性和暴力性等特点。(7)亚健康状况普遍存在。在此次调查中虽然显示学生
8、的身体和心理活动总体是健康的,但存在一些心理问题已影响到学生的健康。如有孤独感、严重恐惧感、严重不安全感、羞怯感 的学生超过两成,在这两成中又以女生占了较大比例,超过40%的学生缺乏自信,羞怯心重,容易自卑。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发育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加,中学生逐步产生了一些不健康的心理:无心上学、不思上进、自暴自弃,动不动就有离家出走的念头。2、成因分析面对调查结果所反映出来的一些问题和当前中学教育中所存在的一些现象,概括起来主要有这样一些原因:(1)学校德育方式的问题社会的不断变革,为学校德育工作开辟了途径,同时也需要学校德育工作不断革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
9、出:“进一步改革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加强学校德育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联系”,虽然中学在全面践行德育新理念,不断探索新方法,但是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的脱节的现状依然未改变。这种现状不仅影响教育和谐,甚至于会成为激发社会矛盾的因素。学校德育工作的效果始终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有下面两方面:德育大环境不好。大环境主要是社会,社会因素中固然有积极因素,消极因素,但相比较而言,消极因素的诱惑力似乎要比积极因素大得多。普遍学校德育脱离社会现实,学校应该及时有效地吸收社会现实中积极的目标和价值取向,贴近现实生活,使德育具有时代性,增强德育的吸引力和有效性。学校重智育轻德育。主要是
10、由于现实社会生活状况所面对的就业等问题。学校过分地强调考试的功能,使得教育内容的片面化。从调查中可以看到,中学生的最大压力是学习压力(69)。(2)学校、社会、家庭的相互配合问题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江泽民两次曾提到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求学校、家庭和社会各个方面一起来关心支持教育事业。三者相互推让责任的现象普遍,不能要求三者达到统一的标准,但对下一代的责任心是相同的。然而教师表达的是学校的要求,家长传授的是自己的经验,社会给与的又是另一种信息,结果让学生迷茫,品德下降。三、对现代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议:针对以上的这些问题,中学思想政治课应采取哪些方法策略以摆脱德育与时代相脱节的情况呢?我
11、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减轻学生负担,落实素质教育。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以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和培养“四有”新人的目标为指导思想,既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又教学生做人的道理。 2、进行独立意识与协调意识教育。要做一个有用的人,应主要靠自已的奋斗,克服依赖思想,树立自已的事靠自已努力的意识,在这个独立的过程中要教会学生与群体相处,会处理与群体的各种关系,克服孤独感和不合群弱点。3、对学生进行竞争意识教育,要教学生懂得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是兑争规律,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并铺以择业教育,使学生懂得职业无贵贱之分,行行出状元,树立正确择业观。4、进行应变能力教育。市
12、场经济激烈竞争,因此每个人要具有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5、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能力,注重实践活动。创造能力是人类宝贵的基本能力之一,而其根植的基础往往就在儿童时代的“主见”上。所以对有主见的学生,应支持他们的实践活动,因而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只要不是大是大非的原则性问题,就应该让学生发表不同意见。要做到以上几点要求政治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学科渗透能力,以全面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并依据一定的心理学原理对学生进行学科心理指导,人际关系指导和升学指导,掌握学生的动机,兴趣,在帮助学生矫治性格等方面障碍时,优化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德育要摆脱困境还应做到:认清现状,准确定位,尽职尽责。目前,我国社会巨大的
13、变化带来了人们道德观念的系列变化,在原有道德价值体系瓦解,而代表未来社会的新的道德价值体系尚未显露端倪时,德育应找到正确的位置。它要求我们要关注受教育者道德情感的形成和发展,人的文明最精细的表现于情感的文明里,情感于道德是血和肉,如果缺少情感熏陶,再好的德育都是干瘪的,而过去德育最大的缺憾就是忽视个体情感的复杂性。当然,要提高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效果,还需要有一定的外部环境。首先,学校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开展有益于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文艺和体育等校园活动,寓教于乐。其次,教育党委等部门加强对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加大宣传的力度,向中学生提供
14、良好的精神食粮,提供适当场所,开展有益于中学生身心健康的文娱活动。最后,家长要转变观念,以实际行动支持和配合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对初中生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的影响。从总体上看,在新的现实面前,他们具有思想活跃,知识广博,敢于创新,求实务实,爱国奉献等优点。从思想特点看,有以下几种新的特点: 1、追求公平的理想化 当前初中学生的思想教育没有从日常生活的具体行为习惯做起,缺乏生命教育。初中生更加追求处理事件的公平,只有在公平地处理物质利益的前提下,才能对初中生产生教育的功能。虽然社会强调“效率第一,兼顾公平”,而初中生的要求是:只有做到了公平,才可能调动积极性,产生效率。
15、 教师、家长不能以一种平等、对话的方式来引导初中学生,而是以一种权威式的灌输方式来教化他们,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不恰当的家庭教育,使得亲子关系紧张、对立,孩子们不愿意听家长老师的“唠叨”式的教育,使老师、家长的教育无法入脑入心。初中生如果得不到物质利益公平分配的现实支持,就很容易转化为空洞或反面效应。 2、关注现实的热情化 当代初中生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的解决,是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表现。对于复杂的现实问题,教师必须敢于面对、及时反映,不能回避,这才能取得初中生的信任。同时,初中生从自身的根本利益出发,并不要求以极端的态度对待现实,反对从现实中引申出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倾向。只有在面对现实的基础上,
16、坚持主旋律的立场,才能受到欢迎。 3、对社会发展的焦点、热点问题具有浓厚的兴趣。 初中生接受能力强,在思想上很容易积累起大量的热点问题。这些问题就是青少年普遍关注的焦点,解决思想问题的关节点。解决这样的问题,就能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当然,热点问题,往往是上面没有表态、下面争议较大的“敏感”问题,确实不容易解决。正因为这样,才需要教教师实事求是,真诚交流。如果见到热点绕着走,打官腔搪塞学生,装聋作哑,哼哼哈哈,就会使学生极端厌恶。 4、普遍具有程度不同的逆反心理。 初中生刚刚进入青春期,作为未成年人,他们面对紧张的学业,升学的压力和难以处理的人际关系,逆反心理往往有比较突出的表现。进入青春期以后,由于活动领域的逐渐扩大和交际圈的不断拓宽,他们更愿意跟朋友在一起。他们感到自己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