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液体汽化充装系统事故原因及预防措施.docx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7247642 上传时间:2022-11-1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低温液体汽化充装系统事故原因及预防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低温液体汽化充装系统事故原因及预防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低温液体汽化充装系统事故原因及预防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低温液体汽化充装系统事故原因及预防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低温液体汽化充装系统事故原因及预防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低温液体汽化充装系统事故原因及预防措施.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低温液体汽化充装系统事故原因及预防措施 1 事故缘由分析 随着国民经济高速进展,各行各业对气体的需求量不断增长。低温液体汽化充装系统由于具有贮量大、投资省、占地少、操作简便敏捷的优点,广泛受到投资者欢送。但在进展过程中,事故时有发生,事故缘由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违规设计建筑 低温液体汽化充装系统及站房设计建筑未按有关标准标准严格设计施工,甚至是无证经营,这是造成事故的根本缘由。 12 违章操作 充装站治理人员、操作人员未经培训操作考核合格即违章上岗操作,这是造成事故的必定缘由。 13 系统安全泄放装置设计不当 低温液体汽化充装系统必需设置安全泄放装置。安全泄放装置设置必需符合以下要求

2、: (1)安全阀的安全泄放排气量必需大于液体泵的最大排量,保证在泄放过程中系统不连续升压。 (2)安全阀必需安装在汽化器后的气相管路上,不应安置在汽化器前的液相管路上,以到达快速排放泄压的目的。 (3)安全阀、压力表、温度计的校验治理,应按有关规定严格执行。 14 标准标准空白 我国现有标准GB 5003091氧气站设计标准虽然适用氧、氮等液态空气产品站房的设计,但未对汽化充装系统本身的安全要求作出标准;作为专项标准的JB 68981997低温液体贮运设备使用安全规章也不包括汽化充装系统及其站房设计、使用方面的安全标准。在这方面我国的标准标准事实上处于空白状态。 低温液体汽化充装系统不仅属于高

3、压(15MPa)设备,而且属于低温设备;并且由于LNG(液化自然气)的消失,当LNG转化为CNG(压缩自然气)时,更会消失低温高压易燃易爆的高危急使用条件。因此,尽快建立健全这方面的专行安全标准,以适应低温液体充装系统的安全需要,很有必要。 2 有效措施分析 依据实践阅历,笔者总结出了两个保证低温液体汽化充装系统安全的有效措施。 21 实现汽化器出口压力报警和出口温度报警与 泵电机联锁211 出口压力报警与泵电机联锁 低温液体汽化充装系统压力的建立,完全依靠低温液体泵的出口压力,泵通常由电机带动,泵的形式通常为柱塞泵。只要泵电机不停,不管泵后压力多高,即使超压,泵仍会不停地连续对外排液,甚至超

4、压运行。 出口压力表应当安装在汽化器之后的气相管路上。为了保证安全运行,对出口压力实行报警、并与泵电机联锁是防止超压保证安全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报警压力一般可设计为最大充装压力的90为宜。报警方式可采纳警铃或灯光提示。联锁动作压力应当低于系统的最高工作压力,略高于气瓶的充装压力为宜。即压力值到达设定值时,泵电机即刻停顿运转。 212 出口温度报警与泵电机联锁 气瓶绝大多数为常温型高压容器,当充瓶前温度过低,以及由于气流流经充瓶阀时受到节流作用,气流温度会进一步下降,严峻时会危及气瓶的冷脆安全性。因此,掌握充瓶前的人瓶温度很有必要。 消失这种状况,要通过测温报警及与泵电机联锁措施以保证安全。即当充

5、瓶前温度到达-10时报警,到达-15时联锁停顿泵运行。 造成人瓶温度过低的缘由通常为:汽化器工作环境温度过低;汽化器外表有可能被严峻污染,换热效率严峻下降;泵的排液量过大。 22 处置好泵的排液量与汽化器汽化量、充瓶数 之间的关系221 泵的排液量与汽化器汽化量之间的关系 通常状况下泵的最大排液量必需小于或等于汽化器的汽化量,保证汽化器的出口温度不至过低。 222 泵的排液量与充瓶数之间的关系 一般状况下充瓶数是变化的,当实际充瓶数太少时,管道内的高压气体流速会过高,不利于安全。解决这个冲突最有效的方法是:采纳无级变速法调整泵的排液量,严格实施出口压力报警联锁措施和安全泄放措施。这样超压、超流速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开的。 3 完毕语 为了保障低温液体汽化充装系统及其站房的安全,除了严格执行现有国家标准法规外,快速建立完善低温液体汽化充装系统的专项安全法规标准很有必要。并建议在标准中对该类系统的设计、安装,使用资格作出明确规定,制止无证设计、安装、把事故隐患消退在投用之前;对操作人员要实施安全训练、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制度。这样,确保操作使用安全,是完全能够避开事故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