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3G技术综述.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7247279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移动通信3G技术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移动通信3G技术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移动通信3G技术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移动通信3G技术综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移动通信3G技术综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移动通信3G技术综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移动通信3G技术综述.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成绩 软 件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移动通信的发展与国内3G技术综述 学生姓名 高鹏 学 号 2009503072 指导教师 韩立峰 系 别 软件系 专 业 移动通信技术 年 级 09级 2摘要:3G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rd-generation,3G),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3G服务能够同时传送声音及数据信息,速率一般在几百kbps以上。代表特征是提供高速数据业务。 相对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和第二代GSM、CDMA等数字手机 (2G),第三代手机(3G)一般地讲,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

2、移动通信系统,未来的3G必将与社区网站进行结合,WAP与web的结合是一种趋势,目前3G存在四种标准:CDMA2000,WCDMA,TD-SCDMA,WiMAX。W-CDMA也称为WCDMA,全称为Wideband CDMA,也称为CDMA Direct Spread,意为宽频分码多重存取,这是基于GSM网发展出来的3G技术规范,是欧洲提出的宽带CDMA技术,它与日本提出的宽带CDMA技术基本相同,目前正在进一步融合。W-CDMA的支持者主要是以GSM系统为主的欧洲厂商,日本公司也或多或少参与其中,包括欧美的爱立信、阿尔卡特、诺基亚、朗讯、北电,以及日本的NTT、富士通、夏普等厂商。 该标准提

3、出了GSM(2G)-GPRS-EDGE-WCDMA(3G)的演进策略。这套系统能够架设在现有的GSM网络上,对于系统提供商而言可以较轻易地过渡。预计在GSM系统相当普及的亚洲,对这套新技术的接受度会相当高。因此W-CDMA具有先天的市场优势。 CDMA2000是由窄带CDMA(CDMA IS95)技术发展而来的宽带CDMA技术,也称为CDMA Multi-Carrier,它是由美国高通北美公司为主导提出,摩托罗拉、Lucent和后来加入的韩国三星都有参与,韩国现在成为该标准的主导者。这套系统是从窄频CDMAOne数字标准衍生出来的,可以从原有的CDMAOne结构直接升级到3G,建设成本低廉。但

4、目前使用CDMA的地区只有日、韩和北美,所以CDMA2000的支持者不如W-CDMA多。不过CDMA2000的研发技术却是目前各标准中进度最快的,许多3G手机已经率先面世.该标准提出了从CDMA IS95(2G)-CDMA20001x-CDMA20003x(3G)的演进策略。CDMA20001x被称为2.5代移动通信技术。CDMA20003x与CDMA20001x的主要区别在于应用了多路载波技术,通过采用三载波使带宽提高。目前中国电信正在采用这一方案向3G过渡,并已建成了CDMA IS95网络。 第 1页TD-SCDMA全称为Time Division - Synchronous CDMA(时

5、分同步CDMA),该标准是由中国大陆独自制定的3G标准,1999年6月29日,中国原邮电部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大唐电信)向ITU提出,但技术发明始祖于西门子公司,TD-SCDMA具有辐射低的特点,被誉为绿色3G。该标准将智能无线、同步CDMA和软件无线电等当今国际领先技术融于其中,在频谱利用率、对业务支持具有灵活性、频率灵活性及成本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另外,由于中国内地庞大的市场,3该标准受到各大主要电信设备厂商的重视,全球一半以上的设备厂商都宣布可以支持TDSCDMA标准。 该标准提出不经过2.5代的中间环节,直接向3G过渡,非常适用于GSM系统向3G升级。军用通信网也是TD-SCDMA的核心

6、任务。 WiMAX 的全名是微波存取全球互通(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又称为80216无线城域网,是又一种为企业和家庭用户提供“最后一英里”的宽带无线连接方案。将此技术与需要授权或免授权的微波设备相结合之后,由于成本较低,将扩大宽带无线市场,改善企业与服务供应商的认知度。2007年10月19日,在国际电信联盟在日内瓦举行的无线通信全体会议上,经过多数国家投票通过,WiMAX正式被批准成为继WCDMA、CDMA2000和TD-SCDMA之后的第四个全球3G标准。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项目

7、是3G的演进,始于2004年3GPP的多伦多会议。LTE并非人们普遍误解的4G技术,而是3G与4G技术之间的一个过渡,是3.9G的全球标准,它改进并增强了3G的空中接入技术,采用OFDM和MIMO作为其无线网络演进的唯一标准。在20MHz频谱带宽下能够提供下行326Mbit/s与上行86Mbit/s的峰值速率。改善了小区边缘用户的性能,提高小区容量和降低系统延迟. LTE的研究,包含了一些普遍认为很重要的部分,如等待时间的减少、更高的用户数据速率、系统容量和覆盖的改善以及运营成本的降低。为了达到这些目标,无线接口和无线网络架构的演进同样重要。考虑到需要提供比3G更高的数据速率,和未来可能分配的

8、频谱,LTE需要支持高于5MHz的传输带宽。UTRA和UTRAN演进的目标,是建立一个能获得高传输速率、低等待时间、基于包优化的可演进的无线接入架构。3GPP LTE正在制定的无线接口和无线接入网架构演进技术主要包括如下内容:(1)明显增加峰值数据速率。如在20MHz带宽上达到100Mbit/s的下行传输速率(5bit/s/Hz)、50Mbit/s的上行传输速率(2.5bit/s/Hz)。 (2)在保持目前基站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小区边界比特速率。如MBMS(多媒体广播和组播业务)在小区边界可提供1bit/s/Hz的数据速率。(3)明显提高频谱效率。如24倍的R6频谱效率。 (4)无线接入网(

9、UE到E-Node B用户面)延迟时间低于10ms。 (5)明显降低控制面等待时间,低于100ms。(6)带宽等级为:a)5、10、20MHz和可能取的15MHz;b)1.25、1.6和2.5MHz,以适应窄带频谱的分配。 (7)支持与已有的3G系统和非3GPP规范系统的协同运作。(8)支持进一步增强的MBMS。第 2页 4 上述演进目标涉及到系统的能力和系统的性能,是LTE研究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E-UTRA和E-UTRAN保持最强竞争力的根本。 关键词:3G 蜂窝移动通讯技术 WCDMA CDMA2000 TD- SCDMA 目 录1. 引言.12. 3G的标准.1 2.1 WCDMA.1

10、 2.2 CDMA2000.2 2.3 TD-SCDMA.23. 三个技术标准的比较.2 3.1 双工模式.23.2 码片速率与载波带宽.33.3 智能天线技术.33.4 越区切换技术.43.5 与第二代系统的兼容性.44. 移动运营商的3G策略.55. 5. 通信技术发展.56. 3G技术在我国的应用.67. 中国发展3G的问题探析.68. 结束语.7第 1页9. 参考文献.85 引言所谓3G,其实它的全称为3rd Generation,中文含义就是指第三代数字通信。1995年问世的第一代数字手机只能进行语音通话;1996到1997年出现的第二代数字手机便增加了接收数据的功能,如接受电子邮件

11、或网页;第三代与前两代的主要区别是在传输声音和数据的速度上的提升,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1。为了提供这种服务,无线网络必须能够支持不同的数据传输速度,也就是说在室内、室外和行车的环境中能够分别支持至少2Mbps(兆字节每秒)、384kbps(千字节每秒)以及144kbps的传输速度。 1. 3G的标准目前国际电联接受的3G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种:WCDMA、CDMA2000与TD-SCDMA。CDMA是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址)的缩写,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技术基础。第一代移动通信系

12、统采用频分多址(FDMA)的模拟调制方式,这种系统的主要缺点是频谱利用率低,信令干扰话音业务。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主要采用时分多址(TDMA)的数字调制方式,提高了系统容量,并采用独立信道传送信令,使系统性能大为改善,但TDMA的系统容量仍然有限,越区切换性能仍不完善。CDMA系统以其频率规划简单、系统容量大、频率复用系数高、抗多径能力强、通信质量好、软容量、软切换等特点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1.1 WCDMA第 1页全称为Wideband CDMA,这是基于GSM网发展出来的3G技术规范,是欧洲提出的宽带CDMA技术,它与日本提出的宽带CDMA技术基本相同,目前正在进一步融合。该标准提出了GSM(2G)GPRSEDGEWCDMA(3G)的演进策略。GPRS是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通用分组无线业务)的简称,EDGE是Enhanced Data rate for GSM Evolu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