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县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7245105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潜山县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潜山县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潜山县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潜山县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潜山县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潜山县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潜山县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工作方案潜山县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2010年4月1日)为有效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治理策略工作,进一步贯彻落实血吸虫病防治条例“重点加强对传染源的管理”的原则,根据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目标要求,结合我县疫区实际,特拟定本方案。 一、意义2010年是实施2009-2015年血防项目工作的第一年,继续推进传染源控制工作,是我县实现最终达到血吸虫病流行传播阻断的主要措施及必要手段。“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工作是控制血吸虫病的新模式,是贯彻落实血吸虫病防治条例的重要举措,对保护疫区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实现血防中长期规划

2、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项目目标 (一)2010年全县继续保持以行政村为单位人、畜血吸虫感染率1%以下;(二)无当地感染的急性血吸虫病病例;(三)降低钉螺面积,重点加强对易感环境的药灭和环改;(四)继续对现症晚期血吸虫病人实施医疗救治,改善其生活质量;(五)中小学生血防知识知晓率和正确行为形成率达90%以上,成人达到80%以上。 三、实施内容与方法全面实施对王河镇河镇、庆丰、程家井、薛家岗、新发、永和、龙湖等七个有螺村的传染源控制管理,在该区域推行以机代牛、家畜圈养、禁牧,改水改厕、建沼气池等;并加大对外来人口(特别是工程施工人员)的管理,杜绝新的传染源产生和输入。 (一)开展以机代牛,

3、实施有螺环境禁牧 河镇、庆丰、程家井、薛家岗、新发、永和、龙湖7个有螺村依照血吸虫病防治条例要求,禁止在有钉螺地带放养牛、羊、猪等,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周密的实施方案,并发布通告,在禁牧区设立明显标志性的警示牌。 1、配备禁牧管理员。禁牧管理员由各村委会推荐,王河镇人民政府批准,一年一聘。镇政府要不定时经常检查督促,建立有奖罚的考核机制,对声誉好、责任性强的管理员可优先续聘,工作不力的应予解聘。 2、妥善处置家畜。疫区乡镇人民政府是本辖区内的实施主体,对此项工作负全责,加强组织领导,严格履行职责,落实措施,责任到人,分期分批妥善处理;县畜牧兽医局对7个有螺村耕牛进行登记造册;县地病办和县农业局

4、、县畜牧兽医局将组织督导、检查工作组对处理耕牛的数量和进度,进行核对、监督。 3、耕牛圈养。对各有螺村的耕牛,选择单元性强,危害性低的地方,围圈养牛,专人看管,确保家畜不上有螺河滩,消除牛粪及其它家畜粪便对有螺地带和水体的污染。 4、以机代牛,淘汰使用耕牛的耕作方式。县农机部门在禁牧的7个村加大“以机代牛”的工程实施力度,加快推进血防区农业机械化进程。根据国家鼓励使用农机并给予补助的政策,农机的购置、使用按照市场经济运作的模式,采取自愿购买、公平竞争、集中招标、统一采购的原则,购买后签订三年内不转让,不出售的协议,并落实相应的农机管理,推广和扶持农机专业户措施,引导、保证农机在农业生产中的主导

5、地位和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粪便管理,推行“一建三改” 改水、改厕、改圈、建沼气池(一建三改)既能改变人们的不良行为和生活习惯,又能解决农村能源短缺,消除病害,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1、安全饮水。通过筹建自来水厂形式,县水利部门优先安排在疫区推广户户通自来水建设工程,提供安全、卫生的饮用水,降低人群接触疫水的频率,达到预防血吸虫感染和控制肠道传染病流行,促进健康的目的。2、疫区推行三格式无害厕所或沼气式厕所。按照无害化要求和血吸虫病防治技术规范,保证厕所和沼气池具备消灭粪中血吸虫卵的功能。疫区农村新建住宅的无害化厕所配套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3、建沼气池。所有人畜粪便经过无害化处理,做到整

6、村覆盖,不留一户,消除人畜生粪对有螺环境和水体的污染。原则上要求沼气池必须兼顾无害化处理所有人畜粪便,建有沼气池的农户不应再单建三格池厕所。四、评价指标(一)血吸虫病流行情况1、螺情调查:春季对有螺滩地采用2020m、沟渠采用1020m机械设框,捕获框内全部钉螺,压片镜检,统计各调查环境有螺面积、活螺密度、活螺框出现率、钉螺感染率及感染性钉螺密度,绘制单元环境钉螺分布及感染性钉螺分布示意图。2、病情调查:对血防区565岁人群采用血清学检查方法(IHA)进行筛查,要求受检率不得低于常住人口的90%。对查出阳性者再进行Kato-Katz法检查,每份粪样3张涂片,阳性者计算虫卵数,同时观察记录肠道寄

7、生虫感染情况。3、晚期血吸虫病人调查:对现存晚血病人作个案调查。4、家畜血吸虫病:对疫区耕牛采用粪孵法(一粪三检)查病,受检率达到90%以上。(二)效果监测每年对项目村人群血吸虫感染情况、家畜血吸虫感染情况、钉螺分布及感染情况进行现场调查;对项目村的安全饮水、无害化厕所和沼气池使用情况进行入户调查,记录传染源控制各项措施实施情况。(三)相关影响因素分析通过专项调查、座谈或访谈等形式,对传染源控制策略实施中政策保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进行综合分析,重点分析以机代牛项目与其它惠农政策的配套衔接、有螺地带禁牧和粪便无害化处理等问题。五、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县卫生局、地病办负责领导以传染源控制为主

8、的血吸虫病综合治理策略工作,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对此项工作的督查和效果评估等;血防区乡镇政府、县农业局、县血防站负责实施、督导、培训和资料的汇总。(二)县血防专业机构负责组织和做好各有螺村基线资料收集、项目监测和评估、现场调查和相关资料的收集工作等。(三)县地病领导小组结合中央支持地方卫生血防专项和血防综合治理农业、水利、林业项目的实施,整合资源,协调落实各项传染源控制措施所需经费。(四)加大宣传力。血防乡镇政府及有关部门组织新闻媒体开展公益性的血防知识宣传,利用多种形式普及血防知识,开展血防健康教育。全县每年举办一期大型的疫区乡村干部或乡、村教师、医生血防知识培训班;教育、卫生部门密切配合,在

9、疫区中小学校普遍开设血防健康教育课,继续开展“无血吸虫病人学校”创建活动。 (五)整合资源合力防控。所有血防项目均应围绕我县血防防治目标和规划,分期分批集中成片实施,确保防治成果。凡属血防综合治理工程项目,涉及到血防相关部门,立项、申报、必须向领导小组领导汇报批准后才可运作。在项目实施和验收过程中要血地办参与工程的技术指导和监督,具体实施由相关血防部门分别实施。 (六)加强督查做好评估。县地病领导小组每年将对“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工作进行一次总结;县地病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制订全县“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监测评估方案和检查督导方案,县地病办牵头县直有关部门、王河镇政府联动协作,深入疫区实地,通过自查、暗访、抽查等形式对防治工作进程和实施效果进行综合考核和定期评估。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