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浙江省浦江县第二中学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末模拟卷.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7235752 上传时间:2024-02-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浙江省浦江县第二中学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末模拟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3年浙江省浦江县第二中学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末模拟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3年浙江省浦江县第二中学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末模拟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3年浙江省浦江县第二中学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末模拟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3年浙江省浦江县第二中学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末模拟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浙江省浦江县第二中学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末模拟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浙江省浦江县第二中学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末模拟卷.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省浦江县第二中学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末模拟卷第一部分 知识与积累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4分)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词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窥(ku)见 万仞(rn) 斐(fi)然成章 好(ho)谋而成 B譬如(p) 怃(f) 然暴虎冯(png) 河虎豹之鞟(ku) C鄙夫(b) 恸哭(dng) 瞻(zhn)前顾后 众星拱(gng)月 D莞(wn)尔 饥谨(jn) 侃(kn)侃而谈 弦(xin)歌之声 2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白晰狂狷曲躬枕之文质彬彬 B便辟户牖患得患失不可渝越 C谄媚辍学不悱不发切磋琢磨 D雅正凋敝以德抱怨钓而不刚 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意解释正确的一

2、项 A一日(有朝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赞许)仁焉。 B郁郁乎文(文采斐然的样子)哉!吾从(依从)周。 C往者不可谏(匡正),来者犹可追(及)。 D述(创造)而不作,信而好古,窃(私下)比于我老彭。 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春秋战国时代,许多政治家和士人都充斥急功近利的情绪,他们提出了许多政治策略和措施都是短视的。 B孔子认为拯救道德人心才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他的主张被人们视为迂腐。 C孔子在奔走于列国之间的年代里,多次受到暴力威胁,每次他都以坚定的信心克服了困难。 D无论历史条件还是自身条件,孔子要想实现改造社会的理想,其困难都比汤、武大得多。5下列各句标点符号的使用有错的一项是

3、A一是贪恋*厚禄,与季氏沆瀣一气;一是坚持原则,丢掉荣华富贵这是当时孔子可走的两条路。 B孔子主张“义以为上”,(论语阳货)即以道德为价值。 C礼记讲“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的“大同”,中庸讲“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D孔子不是一个爱“耍嘴皮子”的人,但也有说俏皮话的时候,像下面一句便是:“凡是自己不说怎么办呢?怎么办呢?的人,我对这种人也没法怎么办。” 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是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论语是以记载孔子言行为主,并且兼记孔子某些*言行的一部书,在文学上没有什么价值。我们学论语,主要是要掌握儒家思想,并用以指导我们的生活。

4、 B礼和仁是什么关系?孔子认为:“礼”,是一种制度、规范,而“仁”则是“礼”的基础。对统治者来说,要实行“仁政”;对个人来说,要以“仁”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出发点和准则。离开了“仁”,也无所谓“礼”了。 C“德”与“礼”是孔子治国为政的主要主张。“德”是对个人要求,以“仁”为核心。但是对统治者而言,对百姓过分压迫剥削,客观上对国君有利。“礼”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制度,孔子提倡以“*”为基础的严格的“等级”制,作为治理国家的规范;二是个人之“礼”,即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个人准则,服从于制度之“礼”。 D孔子有许多关于交友的论述,“群而不党”、“和而不同”,即交往应有一定的原则,出于正当的目的,做

5、到“以文为友,以友辅仁”,而不是朋比为奸。孔子又提出三种“益友”与三种“损友”为交友的标准,应该多与正直、诚信、博学多闻的朋友交往。交友应该倾心相交,不应保持距离。 7下面四副对联中不适用于孔子的一副是 A至圣无域泽天下盛德有范垂人间 B万世文章祖历代帝王师 C先师功德垂青史儒学精华照五洲 D尊王言必称尧舜忧世心同切孔颜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8.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 9.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善柔, ,损矣。 10 ,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1.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6、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 。” 12孔子谓季氏:“ , ,孰不可忍也?”第二部分 阅读与鉴赏三、现代文阅读(12分) 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节选) 朱光潜一个人不喜欢诗,何以文学趣味就低下呢?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性质。一部好小说好戏剧,都要当作一首诗看。诗比别类文学较严谨,较纯粹,较精微。如果对于诗没有兴趣,对于小说、戏剧、散文等等的佳妙处也终不免有些隔膜。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戏剧的人们,大半在小说和戏剧中只能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所以他们看小说和戏剧,不问它们的艺术技巧,只求它们里面有趣的故事。他们最爱读的小说,不是描写内心生活或是社会*的作品,而是“福尔摩斯侦探案

7、”之类的东西。爱好故事本不是一件坏事,但是如果真能欣赏文学,我们一定要超过原始的童稚的好奇心,要超过对于“福尔摩斯侦探案”的爱好,去探求艺术家对于人生的深刻的观照以及他们传达这种观照的技巧。第一流的小说家不尽是会讲故事的人,第一流小说中的故事,大半只像枯枝搭成的花架,用处只在撑持住一园锦簇灿烂、生气蓬勃的葛藤花卉。这些故事外的东西,就是小说中的诗。读小说只见到故事而没有见到它的诗,就像只看到花架而忘记架上的花。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的文学作品。 如果只就故事说,陈鸿的长恨歌传未必不如白居易长恨歌或洪升的长生殿,元稹的会真记未必不如王实甫的

8、西厢记,兰姆的莎氏乐府本事未必不如莎士比亚的剧本。但是就文学价值说,长恨歌、西厢记和莎士比亚的剧本都远非它们所根据的或脱胎的散文故事所可以比拟。我们读诗,须在长恨歌、西厢记和莎士比亚的剧本之中寻出长恨歌传、会真记和莎士比亚本事之中所寻不出来的东西。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来说,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或崔颢的长干行:“君家住何处?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这两首诗里面都有故事,这两段故事多么简单平凡。两首诗之所以不凡,并不在这两个故事,而在故事后的情趣以及抓住这种简朴而隽永的情趣,用一种恰如其分的简朴而隽永的语言表现出来的艺术本领。这两段故

9、事你和我都会说,这两诗却非你和我所做得出,然从表面看起来,它们是那么容易。读诗就要从此种看来虽似容易而实在不容易做出的地方下功夫,就要学会了解此种地方的佳妙。对于这种佳妙的了解和爱好就是所谓“趣味”。 培养趣味好比开辟疆土,须逐渐把本非我所有的变为我所有的。对于中国诗,我由爱好唐诗而看南宋诗,后来我又由爱好魏晋诗而看轻唐诗,现在觉得各朝诗都各有特点,它们代表了几种不同的趣味,我们不必强其同。对于某种诗,从不能欣赏到能欣赏,是一种新收获;从偏嗜到和他种诗参观互较而重新加以公平的估计,是对于已征服的领土筑了一层更坚固的壁垒。学文学的人们最坏的脾气是坐井观天。对于胃口不合的作品一概藐视。这种人不但是

10、近视,在趣味方面不能有进展。就连他们自己所偏嗜的也很难真正地了解欣赏,因为它们缺乏比较资料和正确观照所应有的*距离。文艺上的纯正的趣味必定是广博的趣味;不能同时欣赏许多派别诗的佳作,就不能充分地正确地欣赏任何一派诗的妙处。 13第一段是怎样评价“福尔摩斯侦探案”这类小说的?(4分) 答:这类小说有的只是(不超过5字),而不属于描写(不超过9字)的作品。 14“第一流小说中的故事,大半只像枯枝搭成的花架,用处只在撑持住一园锦簇灿烂、生气蓬勃的葛藤花卉”是一个比喻句。“葛藤花卉”比喻。(2分)15从全文看,作者提倡读诗的目的是什么?(不超过15字)(2分) 16下列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4分)

11、A、文学趣味实际上就是指欣赏诗歌的趣味。 B、第一流的小说不仅仅讲求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 C、培养文学欣赏能力,要下功夫研究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D、阅读任何种类的文学作品,与阅读诗歌都是相通的。 E、与其它文学作品比较,诗具有谨严、纯粹、精微的特点。四、古诗文阅读(29分)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725题(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

12、,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信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

13、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

14、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17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然则师愈(更强)与过犹不及(尚且)无适(亲近)也 B不得中行而与(交往)之小大由(理由)之不以礼节(礼仪)之 C恶称(宣扬)人之恶者恶徼(强取)以为知者恶居下流而讪(毁谤)上者 D仅尧舜其犹病(以为难)诸恶果敢而窒(窒息)者年饥,用(用度)不足 18下列各句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君子之德风 A.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B.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C.博我以文 D.己欲立而立人 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子欲善而民善矣恶居下流而讪上者 B.君子于其所不知尧舜其犹病诸 C.约我以礼孙以出之 D.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君子于其所不知 20下面各句中“之”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年饥,用不足,如之何 A草上之风,必偃 B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C不得中行而与之 D可谓仁之方也已 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